東漢末年,漢靈帝寵信閹臣,宦官把持朝政,令朝政混亂不堪。時有巨鹿人張角自稱“大賢良師”,以傳道和治病為名,在農民中宣揚太平道教義。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號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起兵數十萬在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燃起戰火,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大將軍何進遣北中郎將盧植、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俊三路大軍共同討伐黃巾賊,十月,張角病亡,黃巾賊漸漸勢弱。但是,各諸侯卻由於黃巾之亂而擁兵自立。
中平五年公元189年,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之爭禍起蕭牆,大將軍引諸侯進京勤王,卻被十常侍謀害,十常侍也被大將軍何進下屬斬殺,洛陽一片混亂。此時,董卓率領西涼軍團率兵進入混亂的洛陽,把控了混亂的朝政。
董卓進洛陽後飛揚跋扈,並收納飛將呂布為義子,獨自把持朝政。次年,董卓費少帝辯,貶為弘農王;立陳留王協為新帝,改年號初平。
初平元年,陳留曹操發布討董卓令,十八路諸侯相繼相應,同起討伐董卓,大軍會師於陳留城外酸棗縣,共同進軍汜水關。
雖然討伐董卓的序幕即將拉開,但是由於各地黃巾勢力並沒有完全清除幹淨,因此,中原各地依舊受到黃巾賊的騷擾。
***
辰時(7—9點)
袁熙來到太守府的議事大廳,議事大廳兩側文武諸將均以來齊,唯獨不見顏良、文醜二將蹤影。
自父親離開渤海,就不見二人前來議事,至此已經有月餘。真是無法無天,袁熙忍住心中怒火,想起幾日前父親臨走前交代的話。
“顯奕(袁熙字)吾兒,此次吾應好友孟德(曹操字)之邀,前去誅討那逆賊董卓。吾聽聞尚有十六諸侯響應。雖各諸侯均有盟約,然渤海乃吾之根本,為防有變,吾隻領顯思(袁譚字)及五千精兵前往足矣。汝暫代渤海太守一職,監管渤海之安危,為防有變吾將顏良、文醜二人交付於汝,顏良、文醜乃當世難得之良將,二人有萬夫不擋之勇,汝將善待他們才是,切不可意氣行事。有他二人協助,汝當盡心盡力為吾守好家門。”
父親自從洛陽歸來得遇二人便覺如天公所賜,不過二人確實不凡,就連武力過人與父親同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淳於瓊在顏良手下竟不能走上三個回合。據說,文醜武力較之顏良尤有過之。
袁熙自是緊遵父親的教誨,對顏良文醜恭敬有佳,但是二人絲毫不領情,每日議事也以有事而推托,近來更是變本加厲,連招呼都不打,就直接不來了。袁熙忍住心中的怒火,調整了一下情緒,開始和議事廳裏麵的文武官員談起政事與軍事。
“報~~~!”從議事廳外傳來一個響亮的聲音。
“何事?”
一名軍情官匆匆上廳跪在堂前,“稟將軍,前線喜報!”
“哦,是不是聯盟軍已經攻克汜水關?”袁熙喜上眉梢的問道。
“不是,十八路諸侯於五日前才到齊,兩軍尚未開戰,但是太守大人已經被推選為聯盟軍的盟主!”軍士急忙回答。
“哈哈,好啊,盟主與十八路諸侯上下同心,何愁洛陽董賊不破!”
袁熙大笑,心情也隨之開朗不少。一時間議事廳內所有文武官員也都喜笑顏開,紛紛議論此事。就在此時,一名軍情官匆匆上堂跪下。
“將軍,下官有緊急軍情稟報!”
“何事?”
“日前將軍從鄴城所購的糧草五千斛,今日由商戶已運抵渤海城外,不想路過竭石山時被黃巾賊眾所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