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招賢(1 / 2)

卻說袁術在南陽,聞袁紹新得冀州,遣使來求馬千匹。

袁紹本不與,從事王修諫道“夫兄弟其不親?而天下孰為親乎?”。袁紹以為善,派陳到送良馬兩千匹於術弟。

袁術得知大喜,厚待陳到,請他俱道袁術相親之意。又遣使往荊州,問劉表借糧二十萬,表不與。術恨之,密遣人遺書於孫堅,使伐劉表。

孫堅向日自洛陽回長沙,途徑荊州之地的時候。劉表聽聞孫堅得到了玉璽,他乃漢室宗親,如何會讓玉璽落入異姓之手。遂帶領蔡瑁,蒯越於路阻攔孫堅軍。

孫堅怎肯將這天賜之物交與他人,在得知劉表不放自己過去之後。大怒道“汝有何力,敢小覷我”。當先殺入荊州軍中,黃蓋三將見此也緊隨,於荊州軍大戰起來,怎奈寡不敵眾,孫堅被劉表圍住,虧得程普、黃蓋、韓當三將死救得脫,折兵大半,奪路引兵回江東。自此孫堅與劉表結怨。

今得袁術之書,大喜不已。不聽諸將勸阻,遂差黃蓋先來江邊安排戰船,多裝軍器糧草,大船裝載戰馬,克日興師。連番大戰,雖得奪樊城,卻誤中蒯良之計,戰死襄陽峴山,英年早逝,實為可惜。

董卓在長安,聞孫堅已死,乃曰:“吾除卻一心腹之患也!”問:“其子年幾歲矣?”或答曰十七歲,卓遂不以為意。自此愈加驕橫,自號為“尚父”,出入僭天子儀仗。

袁紹聞之感慨,唏噓不已。不想文台竟然如此命短,天不加壽呀。也知董卓快要滅亡了,天下大亂之日不遠了。

遂同眾文武精心治理冀州,以圖大事。若使冀州強盛,而莫過於人才,遂決定招賢。頒招賢令達於天下,書略曰:“今奸臣當道,九州崩裂。紹據冀州欲申大義於天下,然智術淺短。但求賢才以安天下,凡有治國用兵之能,紹皆用之。書到日請速奉行”。

招賢令發布不過半月,賢士便紛紛來投。如逢紀,陳琳,蔣義渠,鞠義等冀州諸人。袁紹知他們本就是自己麾下之人,對於他們的到來倒是沒有多大的喜悅,也沒有太大的意外,隻是接待了他們一番,讓荀彧量才任用吧了。心中期待著三國名人的投靠。

就這樣日日期待著,果然賢士到來了。那日袁紹正與郭嘉,沮授商議招賢之事的時候。

顏良入稟道“主公,門外有一人自稱沮授先生的好友,前來投靠”。

袁紹聞此,心想沮授都如此有才能,他的好友必定不凡。遂命顏良將他請進來,顏良領命而去,不過一會,就帶他進來了。

隻見此人一副儒士打扮,與沮授的年齡差不多,雙目清明,嘴角含笑而來。見了袁紹鞠了一禮之後,隨意的坐下,之後向沮授道“沮授兄別來無恙呀”。

沮授見了此人,大喜不已道“原來是元皓兄,兄今肯來相助我主,大事可成矣”。

袁紹聽沮授叫他元皓,便知此人必是田豐無疑。田豐的才能不用我多說,想必熟讀三國的人都會知道。袁紹知是田豐如何能不喜?剛想出言。

那知田豐卻道“沮授兄此言差矣,我得聞兄在此處,特來看看故人,一期一敘,還沒有出仕之心”。這一言讓袁紹的話頓時說不出來了,隻是用求救的眼光看著沮授。

沮授感受的我的目光,遂勸道“今天下分崩,四海不寧,正當英雄縱橫之日。我主身懷濟世安民之誌,吞吐天下之心,實乃當世明主也。望兄查之,你我同心輔佐主公以成霸業,豈不快哉?”。

田豐聞言頗有深意的看了看袁紹一下,笑道“豐聞袁刺史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達孫、吳之機,專務強霸而居大位,安能稱明主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