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日本盡管扣著一個經濟發達的外表,真實民生並不富裕。民眾本身具有的動蕩感,就被諉過於火山地需等的頻繁,盡管兩者之間的確也有點邏輯上的關聯。日本平民的生活出路並不大,等級嚴密(這是黑社會組織的特點),紀律嚴明(這是黑社會的作用),一般性秩序井然(這是黑社會的功勞),小政府(因為黑社會承擔了大部分基層民政工作),這些結果,被不明內情的外來人士,謂之“日本人素質高”。而當這些人士移民日本後,卻發現很難融入日本人圈子,因為日本市民社會並不發達。
因此黑社會形態下的日本,可以預計日本將會出現的經濟生活和曆史軌跡。因為日本濃厚的黑社會傳統,日本既未真正在市場經濟上成功,也因其過分傳統,而總是受困於也感覺到的“資源危機”。因此日本的表麵經濟成功,象早前出口導向積存的外彙,或甲午帶來的賠款,會讓日本患上荷蘭病。當日本蕭條發生時,它就有著強烈的侵略邊境弱國的偏向和完好的黑社會準軍事準織。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就是沿著這條路,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如果周邊都是強國時,日本就會尋求內部放鬆傳統(放棄傳統),換取經濟活力的同時,很有誠意地與外部強權合作,不惜作為小弟,忠實履行其已成習慣的府小弟義務。後者表現在日本與美國的同盟,及早前的日本與英國的同盟。原因並不是日本被打怕了,而是這才是他們的傳統文化。
在經濟上,日本的體製對其國民是壓抑性的,因此日本人的不婚和少育就會增加,這與其民生經濟機會缺乏有關,而非“生活水平提高了,生育率就下降了”。因此日本如果沒有進一步的體製改進,其人口趨勢是下降的。而當日本必然地將陷入蕭條時,日本對其國內民眾的吸引力就會下降,日本就會成為世界上的主要的移民潮,並且會比非洲人和東南亞人更受歡迎。因此日本將會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移民民族。這些移民反過來就會懷念故土,至少在表麵上懷念,而在表麵上將日本文化更廣泛傳播世界。
未來22世紀的日本大致上就是這樣的形式:一個人口減少了,相對顯得貧困的日本列島,可能隻有五千萬人口;和數量可能差不多的,遍布五大洲的,特別是向著未來22世紀,估計成為海上宜居地的海上殖民點的移民來源。
如果海上殖民地的技術和成本問題得到克服,那麼日本集權和政府體製和民間財富集中的黑社會體製,就會讓日本成為最積極的,也是最有成效的海上殖民國家。因此,如果太平洋被沿海各國主權化,日本肯定將占有最廣大的麵積之一。如果海洋能源(如可燃冰)成為新的化石能源,日本甚至可能成為新的能源出口國。未來形態的日本文化和日本社會,可以這樣去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