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2章 針砭時弊(2 / 2)

牛皋一點怪責的意思也沒有,倒對李吟風的坦誠相告,毫不欺瞞感到欣慰,臉上和熙地笑意透露出並無什麼奇怪,續道:“單趙佶在位以內亂暴動而言,二十年之中相比一百餘年的趙家曆代皇帝在位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竟然是前者總和的數倍,山東、河北有梁山起義;西有王虎;南有田慶;東南更是有方臘餘人起兵勢力達至三洲五十二縣,令天下震動,朝野動搖,可這些也並不能全怪罪是亂民暴動,忤逆犯上的不仁之舉,想四下升平,民心思治,朝綱威振,聖明齊賢,那會有這麼多黎民百姓揭竿而起,定是活在水深火熱之境,不得已而為之,隻有官逼民反,誰人不想盡享太平盛世,誰人不想安居樂業,平和昌盛?這些事不是單以三言兩語便能說清的,小兄弟既然是江浙一帶幸免之人,牛皋不妨就給你講講這些始末,也好增廣見聞。”

李吟風臉色認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應道:“願聞其詳,大哥但說無妨。”

牛皋侃侃而談道:“其實大宋氣運日趨頹然,一切也因趙佶豪奢極侈、驕奢淫逸所致,而且這幾處聲勢浩大的叛亂也是與此節大有關聯,兄弟聽過‘花石綱’麼?”李吟風皺眉,偏著腦袋投以狐疑的眼光直凝視著牛皋,問道:“我隻聽過什麼‘生辰綱’,江浙相傳梁山一幹人一百零單八位好漢便是因‘生辰綱’而反抗朝廷,但這個‘花石綱’又與這‘生辰綱’有什麼聯係嗎?”不是李吟風真笨,而是他耳聞眼見著實甚少,幾乎到了閉目塞聽之境,當然不知兩者有何關係。

牛皋哼哼冷笑,相告解頤地道:“不錯這‘生辰綱’不過也是‘花石綱’的一部分,甚至是他人改易名目,混淆視聽,糊弄百姓常識的花招罷了,什麼是‘綱’便是一書畫龍點睛的總綱,加以眉目、變了戲法倒成了趙佶昏君眼裏工巧丹青妙筆的題目,什麼是‘生辰綱’,就是權傾朝野,位高得勢權臣蔡京每逢生辰時迎合附庸趙佶寵幸向天下百姓搜刮的民脂民膏,其運河、漕運之道日夜不絕,銜環連天,盡是為其讒臣奸佞所進納的金銀珠寶,奇花異草,怪石山珍等等,花石綱更是這些亂臣賊子為了討好皇帝歡心,不惜大肆向民間收集的種種奇珍,弄得江浙一帶民屋盡毀,苦不堪言,粥妻鬻子,遍地餓殍。你說說這些是不是逼百姓走上絕路?”

李吟風無予置評,更不敢出聲大言不是,心底也十分矛盾,牛皋所說字字句句真知灼見,足令自己深醒痛悟。唯有哀歎,舊事已然成為過眼雲煙,難不成要憤慨激越地對抗朝廷,將萬民生死又置水火之中,這樣反而成為眾的之矢,被千秋萬代所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