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人沉著應對,不慌不忙,加之腳下踏著易經卦位,忽爾在“乾位”上踏出一步,忽爾在“同人”位上邁出,或跳至“大有”、“歸妹”,身形刁鑽,令人難以捕捉其意圖,看不出半絲預兆。手中的長劍時而東使一招“玉帶圍腰”逼近西首的可哀,幸在可哀功力不弱,應變及時,待對手逼近之時,耳邊響起可喜的喝聲,“大鵬展翅”以作提醒,這招“玉帶圍腰”本該用“霸王卸甲”化解,孰不知作為師兄的可喜卻是要自己不以招拆招化解困圍,反而憑空躍起,淩上至下以當頭棒擊,心中懷揣有氣,大為不服,但為了彼此之間陣形的配合默契,一人出招,其餘三人便是意隨相助,不敢我行我素,否則羅漢陣的功效銳減,威力大大受挫了,迫於無奈隻好展開身形淩空躍起三尺之高,羅漢棍並至一端,雙手合力由頭頂猛擊向下,正是一招“大鵬展翅”朝中間少年人的頭頂劈落。
其實那紫衣少年不過是虛招,為的是令他們陣形大亂,一方受製,手足無措之時,其餘三人情急相救,造成自顧不暇的破綻,可喜仗借著經驗老練,一眼便看出,好心指點,在可哀聽來卻是指使命令一般,極為不服,雖說他修為功力在四人之中首屈一指,卻也不過同輩,怎能對眾位師弟呼來喝去,施令逞威?若不是顧忌羅漢陣的完整,可哀未必對可喜的話言聽計從,反而是孤傲自負,心生惱怒。
紫衣少年已覺身前撲空,這招“玉帶圍腰”自然是半途而綴,何況試探的虛招,渾不在意,倒是比武鬥勝,機會稍縱即逝,隻消他的一猶豫,對方淩空猛擊定然撲至而來,好在被圍的陣形不過丈許地方,正南方向的胖和尚似乎一時難以揣測眾師兄的意圖,變得遲滯呆板了許多,不容細想,飛奔向坤位,右臂直出與身子練成一線,使出一招“仙女投梭”,可喜大怒,沒想到此人年紀輕輕卻是活跳潑煩,竟猜不到一絲預兆,害得眾人的陣形對其毫無奏效,更加惱恨的事這個胖師弟差強人意,平日裏不刻檢收斂,好吃懶做,憊惰練功,反而成為配合的累贅,真是又氣又怒,而身在半空奮力猛擊之下再行變招施救卻也難以辦到,可怒、可哀二人功力稍遜,更是鞭長不及加上剛才對他兄弟二人出言無狀,耀武揚威,心生恨懣,表麵上順從私下大有一種出招不出力的怨氣,何況三人齊齊地臨空騰起向中間位置直擊,勁力去處,難以收架,招數已老,再行變招談何容易?
可喜不愧為經驗豐足,功力修為堪稱同輩中姣姣者,為了捍衛少林寺的清譽,目光如炬,心智精明,應事幹練,連忙用言語提醒,希望可樂師弟能臨機善變化解自身危困。“師弟,對手狡猾,快快以跨虎歸山抵擋此人的招數,或是靈猿攀樹擊他左側空擋之處。”可樂一見對手竟然直撲向自己,臨敵經驗不足,加上身心膽怯,一時愣呆當場,不知該如何應付,好在師兄一言提醒,頓生一種歡愉,可又相持難下,是該以跨虎歸山抵擋此人迅捷輕靈的劍招還是直身起來自行以靈猿攀樹攻他虛弱之處,平日裏不善思考,所遇大小疑難都是隨師兄弟一道,有點邯鄲學步,如今可喜已為自己作出兩種攻守自如,自救製敵的方法,卻是自相苦惱,躊躇不定,甚至是懊惱苦思,難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