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說話的寶寶缺乏語言能力,卻不缺乏音樂能力,他們對家長說話時的音調尤為敏感。寶寶自己的音調會從出生後開始表現出各種不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現在,我們分別從父母的音調以及寶寶的音調,來看看相互關係和其中暗含的秘密吧。
1、寶寶的聲音語言裏包含的音調秘密
德國一項研究表明,人的語言天賦與嬰兒時期的啼哭聲調是息息相關的,新生兒出生後,啼哭的音調越多變化、越豐富,那他學會說話的時間就越早,在1歲半內能學會的語句也越多。而對於出生後啼哭聲調趨於單一的孩子,可能預示著將來學習說話的難度大一些。父母可以通過音樂方麵的訓練來提高他今後的語言發展能力。
寶寶音調秘密一:初步發音時期,寶寶那些不明所以的“鳥語”詞典揭秘。
發音近似音表達的意思
ao嗷嗷疲憊、累了
ena嗯啊不舒服,不要
biya比呀嘴巴幹,口渴呢
nen嗯呢尿濕了
han漢大便了
yiya咿呀熱/冷
hehe嗬嗬飽飽的很開心
寶寶音調秘密二:快樂和生氣的音調都是幹脆的,而心煩氣躁的音調是曲折的。
寶寶高興的時候,無論是發出大聲的“啊——”,還是發出輕聲的“唔——”都是直來直去的語調;寶寶感到饑餓、煩悶、不耐煩的時候,即使是“哼哼啊啊”,也要把音調繞得百轉千回,好像隻有這樣,媽媽才能懂得他有多煩惱。
寶寶音調秘密三:寶寶發出的聲音分為間歇性和持續性兩種,在不同的情境下分別代表不同的意思。
情境聲音表達的意思
生病後正在吃藥的寶寶啊——啊——啊——苦!很苦!不要喝!
給寶寶一隻卡通氣球啊!啊!啊啊啊!我要!
給寶寶一隻難看的氣球嗯啊!嗯——不要拿過來,我不喜歡!
喂牛奶中途停了一下繼續喂唔!哼哼——涼了,我不喝了!
喂母乳唔……嗯嗯嗯……我要吃,真想吃!
看到父母在吃水果哼……哼……給我吃一口吧,就一口!
看到小朋友們在玩遊戲啊——嗚嗚——我也要去玩,要去!
周圍有小狗小貓出沒嘿!嘿!媽媽,那裏有貓咪!
寶寶音調秘密四:當寶寶能熟練、有控製性地發出聲音後,他們會嚐試用各種不同節奏、頻率、長短的叫聲來表達固定的意思,摸清寶寶的小習慣,有助於媽咪更了解寶寶的小心思。(當然,很多情況下,寶寶個性不同,表達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寶寶發出的聲音情緒表達
高八度尖叫強烈的欲望,想要
頻率高、音量小、音調低猴急
低八度吼叫煩躁
如蜂鳴般嗡嗡嗡明明要睡覺了卻試圖表示不困
每次叫聲小而短暫,總體持續時間長發燒了,身體不舒服
天才寶寶從父母音調中聽到的玄機
新生的嬰兒不知道自己是誰,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長大的兒童知道父母是誰,有父母的庇護,也算“無法無天”,不知惆悵。隻有0-1歲的寶寶最沒有安全感,父母的喜形於色會影響到寶寶的心情,父母的語言、音調都足以讓寶寶愉悅或者心驚膽戰。這個時期的寶寶是最敏感的,父母的表達方式稍有不對,小家夥們就或哭或悲傷了。
通過和父母的長期相處,三個月以後的寶寶開始“洗耳恭聽”父母平時講話中的調子,什麼樣代表父母心情好,寶寶安全;什麼樣表示父母情緒不好,寶寶也會受到波及,小家夥是非常注意的。要知道寶寶是怎麼判斷父母的,父母才能更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
玄機一:主語是誰?別想糊弄我
表現:父母說的話寶寶無法全懂,但主語是誰,重音在哪裏,寶寶可是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當我們說“媽媽抱”的時候,小家夥知道倒在媽媽的懷裏等媽媽抱;如果說“抱媽媽”,小家夥就會張開雙臂抱住媽媽。小家夥機靈極了,逗得媽媽笑不可支。
試一試:媽媽可以多想一些類似的句子,對主語敏感的寶寶可以多練習,不敏感的寶寶則需要多鍛煉,以便提高語境理解能力。
玄機二:音近字逃不過寶寶的耳朵
表現:例如“媽媽”和“怕怕”,三個月的寶寶就能分辨出二者不同,說到“媽媽”的時候,小家夥一定直勾勾地望著自己的媽媽,而說“怕怕”的時候,他可能明白也可能懵懂,但是絕無可能將“怕怕”理解為“媽媽”。對於類似的詞語,小家夥都能分得一清二楚。
試一試:拿一隻可以飛的氣球和一隻皮球給寶寶,然後問氣球在哪裏,寶寶會知道往天上看,而問皮球的時候,他就會在地上找。媽媽們多用這樣的詞語組合鍛煉寶寶的聽力,有益於寶寶的智力開發。
玄機三:不是詩人,也懂“平平仄仄”
表現:同樣的一句話,如果父母用不同的語調來說,小家夥的反應是完全不一樣的。當媽媽溫柔地用一聲音調跟寶寶說:“要吃飯飯啊。”他會乖巧地回應媽媽以笑容,盡管並不一定會吃。但是如果媽媽惡狠狠地用四聲音調說:“吃飯飯了,啊!”小家夥必定立刻癟嘴、滿臉委屈、眼角泛淚地望著媽媽大哭。寶寶不是詩人,卻聽得懂平音的溫柔,仄音的危機。
試一試:媽媽說的很多話,寶寶並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隻能從這句話的語調來一窺媽媽的心情。媽媽輕聲說的話都不足為懼,但是音調高、聲音大說出的話全都是批評。即使是“寶寶乖,愛寶寶”這樣的話,如果媽媽用嚴厲、生氣的口吻來說,寶寶就會立刻進入悲傷的情境了。
玄機四:家長說的話,越慢越重要
表現:家長平時喜歡帶寶寶到花園、遊樂場玩,寶寶沉浸在遊樂設施帶來的歡樂之中,媽媽就和其他小朋友的家長聊天。如果媽媽語速比較快,音調比較平穩,那麼所講的內容都與寶寶無關,小家夥會自顧自地玩;媽媽說話比較慢,語調變得抑揚頓挫,就意味著在跟寶寶說話了。不叫小家夥的名字,他也會回頭望著媽媽,等候指令。
試一試:飯局上正應酬著其他的朋友、同事,小朋友坐在媽媽的腿上自己喝牛奶。忽然,媽媽以緩慢的語氣說一句:“把嘴巴擦一擦。”寶寶會條件反射地望向媽媽,如果媽媽望著自己,便確認剛才的話是對自己講的,他會馬上擦嘴巴。如果媽媽並沒有望著自己,則意味著是自己聽錯了,然後繼續喝牛奶。
家庭小剪影
陪伴謙仔久了,我漸漸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小家夥就像一麵鏡子,有一學一。
平時我對他講話都是用“偽嬰語”口音,他對我特別溫柔。但是當他惹我生氣了,我會情不自禁吼兩嗓子,有時候他犯錯嚴重,隻好用哭來求饒,如果他覺得自己很有理,也會對著我吼。沒有具體的話語,就是“啊!”“哼!”“誒!”地回擊我。
我皺眉,他也露出凶樣;我斜睨他,他便瞪著我;我假裝哭了,他也跟著嗚嗚幾聲。
有一次,我要趕一份報告,在電腦上劈裏啪啦地敲打著,把謙仔放到爬墊上自由活動。誰知道這家夥不甘寂寞,我的報告已經快結尾了,他的小指頭忽然碰了電腦主機開關,界麵進入重啟狀態。我當時真是氣得牙癢癢,忍不住咬牙切齒、一聲一頓地叫:“小——謙——仔!”機靈的小家夥立刻以“光速”爬走,並回應我,“啊——啊——啊——”他不看我的臉也知道,我這語速和聲音一定是在生氣,望著他的背影,我的火氣煙消雲散,隻覺得好笑。
附:寶寶的語言頻道全收納
寶寶的世界裏充滿各種各樣的語言,爸爸媽媽的方言,生活環境裏的方言,以及電台、電視傳達的語言,還有小朋友們傳遞的信息,各種語言不盡相同、精彩紛呈。他會感到新鮮有趣還是茫然不解呢?爸爸媽媽可能還不知道,到底給寶寶創造了哪些語言頻道。
地方頻道、執教人、特點與舉例、播放內容、頻道說明
方言1台、爸爸、海南人、爸爸希望帶寶寶回家鄉的時候能和隻懂方言的爺爺奶奶說上話,哪怕隻能聽懂也可以。所以,給寶寶喂飯,哄寶寶睡覺的時候,爸爸會嚐試用海南方言跟寶寶交流。為了讓寶寶更具地域特色,對於“寶寶乖”“睡覺覺”這樣哄嬰兒的口語,父母還是會自然而然地使用生長環境的方言,畢竟自己從小就是聽著這樣的方言長大的。
方言2台、媽媽、武漢人、生長在媽媽的城市,寶寶多少會耳濡目染,當寶寶發生意外或者大哭大鬧惹媽媽生氣的時候,情急的媽媽會用本地方言與寶寶對話。
方言3台、爺爺輩、農村人、爺爺奶奶等隔代親人,喜歡給寶寶講二十多年前的故事,講著講著就進入情境,回到當年給兒子、女兒講故事的語氣和老家農村的方言。
中央頻道、執教人、特點與舉例、播放內容、頻道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