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你懂“嬰”語嗎?(1 / 1)

寶寶呱呱墜地後,就開始熱情洋溢地與媽媽交流了,可是,你能聽懂寶寶那神秘莫測、抑揚頓挫的嬰語嗎?

麵對不懂“中文”、不擅“言辭”、僅會嬰語的寶寶,媽媽們要如何知道他們的小腦袋裏在想些什麼呢?當然是觀察他們的身體語言、研究他們的表情語言、捕捉他們的潛意識語言、辨認他們神奇的聲音語言,從而闖進寶寶的嬰語世界。

身體語言包括寶寶的表情、動作、眼神等。媽媽通過擁抱、撫觸、慢搖來表達對寶寶的嗬護與愛,通過與他玩耍、對他微笑來表達你懷胎十月積蓄起來的滿腔疼愛。寶寶用嘰嘰咕咕、身體擺動、微笑、哭泣等身體語言與你“對話”,你聽懂了嗎?

寶寶從出生後,開始對周遭事物產生條件反射的表現:嘟一嘟小嘴巴,拱一拱小屁股,皺一皺小鼻頭……從表情到動作,到開始逐漸學會發出各種聲音,寶寶的成長中不斷增添著新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媽媽如果錯過了,從這時起就會和寶寶產生“代溝”哦!通常,大多數媽媽開始注意寶寶表達的時候,已經是寶寶會跟人打招呼,能表示“要”“不要”“謝謝”“再見”等,能用食指表示“我1歲啦”“要1個”的時候了。

媽媽們,你們已經無可挽回地錯過了寶寶最機靈、語言最豐富的0-1歲了……

讀懂嬰語,是媽媽們錯過就不再有的重要課程,也是媽媽們啟迪寶寶心靈、智育的最佳溝通方式。

當寶寶躺在他的小床上,渴望地望著媽媽的時候,他是寂寞的;

當寶寶喝著奶,小手還在舞動,偶爾停頓一下,望一望媽媽,他是寂寞的;

爸爸媽媽都陪著寶寶在玩遊戲,如果沒有交流,寶寶也是寂寞的。

不要讓孩子感到寂寞——是我寫此書的重要目的。當孩子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他已經聽到媽媽太多的故事,現在終於和他最親的人見麵了,心裏有多少話要說可想而知。

這個弱小的生命,需要的不僅僅是父母的喂養與護理,更需要父母與他交心。給他換尿布、添加輔食、帶他外出的時候,都不要讓寶寶過久地獨自玩耍,也不要把孩子當作一個隨意的附帶品,要聆聽孩子的聲音,主動與孩子說說話。

俗話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對於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我認為:嬰兒時期不交流,成年之後有代溝。

寶寶從出生後,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人生。無論父母家境貧富、知識多寡、能力高下,隻要用心,都可以讓孩子從小擁有溫和的性格和良好的溝通能力。

一個孩子一種性格,嬰語也沒有定式規則,有的隻是共同點和經驗彙總。在這本書裏,我嚐試著用真實的孩子語言與圖片相結合的形式,給新手媽媽們帶來盡可能豐富、全麵的嬰語解說,不奢求深奧與專業,隻求一種心境,一份追求,旨在鼓勵父母勤於探索那顆離你們最近的細膩的孩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