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中,鬼穀子與老子、孫子、孔子、孟子等諸子齊名。先秦時代是我國曆史上一個少有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學派、學術都獲得了自由的發展空間。作為其中的一部分,鬼穀子的縱橫學不但獲得了充分發展的土壤,更是得到了極大的運用,其適用性經受了當時複雜政治環境的考驗,這主要體現在他的四大入世弟子的事跡上。

在諸侯並起、戰亂連年的春秋戰國時期,鬼穀子的四大弟子在這個動蕩不安的大環境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說,他們左右著這個動蕩的局勢:孫臏是齊國軍師,軍事才能卓越,所著《孫臏兵法》與孫子的《孫武兵法》統稱為《孫子兵法》;龐涓為魏國大將軍,精於實戰,多次發兵征討,戰無不勝,使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蘇秦利用合縱術,身佩六國相印,合縱六國,共抗強秦,使秦國不敢出兵達十年之久;張儀為秦國相國,在師兄蘇秦死後,他采用連橫術瓦解了六國合縱,使秦國逐步消滅六國,最終統一全國。

也許,正是因為鬼穀子的縱橫學等思想有如此現實的操作意義,曆代諸多有誌之士才不斷悉心研讀鬼穀子的智慧。如東漢的張良、唐朝的魏征、明代的劉伯溫等,都是精通鬼穀子文化的學者辯士,他們利用縱橫學派的理論方法,最終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在當代,鬼穀子的思想和智慧在內政、外交、經營、管理、公關等方麵仍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如“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無窮者,必有聖人之心”、“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等。但需要說明的是,鬼穀子的思想多是遊說之士的理論、策略和手段,是為研究社會政治鬥爭中的謀略權術而生的治人之術,如“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等,因此在學習運用時,一定要以遵守社會道德法律為根本前提。

鬼穀子的思想和智慧主要存於《鬼穀子》一書中。《鬼穀子》是一部由鬼穀子講授、後經蘇秦、張儀等人補充、修改而成的集縱橫家、兵家、道家、仙家、陰陽家等思想於一體的,以政治權術、謀略為主的著作。《鬼穀子》共有14篇,其中第13、14篇已失傳。

《老夫子品評鬼穀子》一書,擷取《鬼穀子》原著中的理論精華,從現代生活的角度詮釋了鬼穀子的智慧。書中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行文流暢,說理透徹。全書的每一篇文章,除有理論闡釋外,還選編了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進行解說,並附有“老夫子點評”加以畫龍點睛,同時輔以精美插圖,圖文並茂,令人賞心悅目,使讀者在輕鬆閱讀的同時,可以快速領略《鬼穀子》的精髓。

劉燁

2007年春於北京讀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