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深仇大恨(1 / 2)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懷著九族被滅的深仇大恨,踏上了一條茫茫不知所終的逃亡路。

從楚國逃出來,他去宋國投奔流亡在那兒的楚太子建,正撞上該國華氏作亂,不得不與太子建一道再逃鄭國。鄭國君待他們不薄,孰料愚蠢的太子建卻是個不知好歹的多事鬼,竟趁出訪晉國之機而與晉頃公共圖鄭國,回鄭後事情敗露引來殺身之禍。伍子胥不得不帶著太子熊建留下的兒子熊勝再度出逃,意欲逃往吳國。

過昭關時,心急如焚的伍子胥一夜白了滿頭青絲,欲與漢白玉建造的昭關牌樓爭白似的。

現在,他總算逃至吳國境內了——是在距吳都尚有一段路程的堂邑,但足以讓他喘上一口氣了!現在,隻剩他一個人了,正是在過昭關時,在鄭兵的追殺中與熊勝逃散的,當時情勢十分危急,隻能自保……現在,也不知熊勝死活,不知他究竟逃過來沒有。

在這江南的秋日午後和暖的陽光中,這位38歲的白頭翁像一隻從泥塘裏爬出的鶴一般,駐足在堂邑城邊一家無名魚莊的門前。他感到自己全身發燙,像點著熊熊大火一般!他知道自己病了:全身上下已經毫無力氣,前胸緊緊貼著後脊梁骨!病餓交加的感受讓他自憐頓生,一下子失去了繼續乞食的耐心。他下意識地周身上下摸了一遍,竟未摸到一件硬物!絕望之中,從不離身的寶劍又讓他活了過來,遂一個大步跨進魚莊。

剛覓得一個空桌落座,將寶劍橫置於桌麵之上,一酒保便奔過來招呼道:“客官,吃甚?”

今日不乞討,子胥心情好,有心跟酒保打趣道:“我想吃楚國的糯米丸子蓮藕湯,貴店有乎?”

酒保是個機靈鬼,答道:“本店無楚國的丸子,但有吳國的大魚!”

“何處打的魚?”

“太湖打的魚!”

“那就來條大魚煮缽米……”

酒保高唱菜名正欲轉身離去,卻被子胥一把抓回——他見鄰桌食客有吃還有喝,便問:“彼所飲為何?”

“吳國的黃酒。”小二道。

“那就來一樽。”

“客官,本店以壇沽之,以碗飲之。”

“那就來一壇!”

酒先上來,子胥自取一碗品嚐,感覺與故國米酒雖不可同日而語,但口感還是不錯,便大口豪飲起來。待一連三碗黃酒落肚,他感到周身頓添熱氣,目光也濕潤起來,四周景物一下子明亮了不少——就在此時,從店外忽然閃進一個人來,一下子吸引住他的目光:此人不像是一個人而像一頭金錢豹,實乃“豹頭環眼”之標致男兒!他不由得在心中暗歎:在此荊蠻聚集之邦,竟能長出如此儀表堂堂、相貌不凡的人物,實在令人開眼!當這頭豹子閃身進來,方才看清其身後尚有一位老嫗,他回身將老嫗攙扶到一空桌邊落座,然後聲若洪鍾般嚷道:“小二,招呼我娘!還是老三樣!”

喊罷,自己又出到店外,從一輛當街停穩的牛車上卸下一扇豬肉,扛在身上,去往後廚……

正巧小二將魚飯送上,子胥一把抓住其手腕,問道:“此是何人?”

小二答道:“陽山屠戶專諸,來給本店送豬肉。”

子胥“哦”了一聲,開始狼吞虎咽,他用眼睛的餘光注意到:那個豹頭環眼的英武屠戶一連背了幾扇豬肉到後廚,然後就不見出來……老嫗則如山裏來的神仙一般,一人靜坐桌邊,獨享酒保送上的一尾魚、一缽飯、一碗酒……

此時,伴隨著一陣嘻嘻哈哈的放肆之聲,店外又有人來。這回可不是叫人養眼爽心之物,是三個爛糟糟的家夥——一看就是那種在鄉裏和市井之間橫行慣了的潑皮,進店之後見無空桌,便四下一望鎖定誰是那最好欺負的:距門最近兀自獨坐的老嫗自是沒跑。其中一位上前道:“喲嗬!這老不死的!還挺會享受啊!嚼的什麼?還有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