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慣於在小事情上忠心耿耿,一旦手握大權,就原形畢露,立小忠而售大不忠。
小人慣於在小事情上忠心耿耿,一旦手握大權,就原形畢露,立小忠而售大不忠;小事上沽名釣譽,講求信用,但大事臨頭卻大展陰謀詭計,奸詐無比,效小信以成大不信。
生活在皇帝身邊的小人,往往通過在生活方麵把皇帝照顧得好好的,進而在國事上施展陰謀詭計,禍害社會。
這種小人善於揣摩上司的意圖,不管上司的決策如何錯誤,隻要與我有利,便積極支持,馬上落實,看似對上司忠心耿耿,實質上最後把上司推向滅亡。
唐朝時,對官員的選任有很嚴格的程序,就是科舉得中,還要經過吏部考選。李林甫鑽營當上了吏部侍郎,掌握選考官吏的大權。不久,就幹出了一件巴結權貴,撈取政治資本,表麵裝得正直不阿,暗地裏作奸詐的事來。
吏部每年考選官吏,放榜公布。一次,在放榜前,玄宗的弟弟寧王,暗地裏拿給李林甫一個十人的名單,要他以優等列傍首放官。在選官中走後門,當時也是嚴禁的。李林甫看到勾結寧王的機會來了。他接過名單,心裏高興,臉上裝作為難的樣子,說:“王爺一定知道這事不好辦,何況一下子開出十個人來!”他心裏說:“別說十人,二十個人我也給你辦。”不等寧王有什麼表示,李馬上說:“王爺把這件事交給我,說明王爺信任我。王爺是皇家,為皇家辦事,還能怕擔責任?”這一番話,當然讓寧王高興,在他那尊貴的臉上,對李林甫顯出撫慰的神色。李林甫又從這種神色中盤算出另一個主意。“王爺,就這樣吧!為了維護朝廷的法紀,也壓壓別人借機行私,請你允許我從這十人中任挑出一人,當眾駁回,留到下次列為榜首,舉薦個好任所。”李林甫在這般說時,把內心的奸詐全隱起來,表現出的是一副忠誠、恭順、幹練的模樣。寧王心裏自然高興了,真把李林甫看成是忠心為朝廷辦事,又能幹的人,便大加讚賞。
出榜那天,李林甫當眾說:“某人托寧王說情,這是敗壞朝廷選官,不能容忍!此人不能選。”話一落音,人人吐舌,相互傳說:“李吏部,連寧王情麵都敢駁回,真是正直清明。”更有人說:“他這官當得真硬,一定深受皇上寵幸,不然,能有這膽子?”這事傳到玄宗耳中,龍顏大悅,心裏說;“朝中有這樣的大臣,一定要重用。”李林甫這種以小忠掩蓋大奸的伎倆,既徇情枉法,又能隱奸偽忠;既鎮服了朝野,又討得了寧王和玄宗的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