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達意應對討歡心(1 / 3)

小人總是以上司意誌為意誌,以上司善惡為善惡,逢迎阿順,從不違逆上司,一心隻為取得上司的歡心。

小人長於以上司意誌為意誌,以上司善惡為善惡,逢迎阿順,從不違逆上司,一心隻為取得上司的歡心、親信。悅主意以求親,說主言以取容。達意,就是能明白上司的意圖,理解上司的心思,敢講上司想講而不能講的話,敢做上司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上司的意圖往往捉摸不定,善逢迎者必須下功夫掌握上司的心意,提出自己的對策。段祺瑞就是一個善於達意的人。他從一名勤務兵升至陸軍大臣,達意起了關鍵作用。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1865年3月6日,生於一個官宦人家。段祺瑞的祖父段佩,在太平軍起義後,參加了地主武裝——團練,擔任哨官,後升至管帶。1861年加入李鴻章組建的淮軍,官至淮軍統領,授“榮祿大夫,振威將軍”。段佩對他的孫子段祺瑞抱以希望,在段祺瑞8歲那年,段佩將他帶到江蘇宿遷。讓他在離兵營不遠的一家私塾讀了7年書,因此,段祺瑞對兵營的生活非常熟悉。段祺瑞15歲時,他的祖父段佩病死於軍中,他將祖父的靈柩送回合肥安葬,然後又回營,當了一名勤務兵。

1881年(光緒七年),段祺瑞17歲,轉而來到黃海之濱的威海衛某軍營,投靠其堂叔段從德,補上了一名哨書。1882年,段祺瑞的父親段從文在家遇害。不久,他的母親也病故,段祺瑞擔當起家庭的重擔。1885年,段祺瑞考入天津武備學堂,這是中國第一所正規化的近代陸軍學堂。這一年,段祺瑞虛齡21歲。1887年(光緒十三年),段祺瑞以“最優等”成績從天津武備學堂畢業,奉令赴旅順監修炮台。1888年冬,清政府選派數名武備學堂學生到德國深造;經過嚴格的考核,段祺瑞以第一名被錄取。1889年春天,段祺瑞來到德國,進入柏林軍校深造,學完軍事理論後,轉到克虜伯炮廠實習。1890年冬天,段祺瑞學成回國,這一年他25歲,擔任北洋軍械局的委員。1891年,段祺瑞改任威海衛某隨營武備學堂教習,前後達5年之久。

到此時,段祺瑞已在軍營和軍校生活了22年。在這22年中,他當過勤務兵,當過學生,當過教師。優異的成績使他成為中國近代有軍事理論的高級知識人士,特別是他在德國的深造,使他身價倍增,為以後的升遷打下基礎。當時中國的軍隊,仍以掄大刀片的湘軍、淮軍為基礎,沒有正規化的軍隊,一旦正規化的軍隊建立,段祺瑞這樣的人才就必然得到重用。後來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段祺瑞果然受到重用,因為訓練新軍必然要用新式的教官。

1894年11月15日,廣西按察使在小站編練“定武軍”。1895年上半年編練4000多人,12月26日,袁世凱接替廣西按察使在小站訓練“新建陸軍”,袁世凱計劃擴編軍隊為7000人。新建陸軍是我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支新型部隊,段祺瑞被吸收入新建陸軍,任炮隊的統帶。這支炮隊擁有各種炮60門,馬474匹,官兵1523人。可以說,段祺瑞是我國第一位炮兵司令。這個炮隊有個隨營學堂,段祺瑞兼任“監督兼代理總教習”。在新建陸軍中,段祺瑞開始追隨袁世凱。袁世凱發現段祺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也對他用心栽培,段祺瑞由此逐步高升,飛黃騰達。

當時在新建陸軍中有三個主要人物,人稱北洋三傑,人們還根據其特點稱其為:“龍、虎、狗”。這三人就是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後來,這三人都官居要職,王士珍、段祺瑞曾任北洋政府的內閣總理,段祺瑞還任過臨時執政,馮國璋曾任北洋政府的總統。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都是天津武備學堂的畢業生,都是在袁世凱的一手提拔下官居要職的。袁世凱死後,北洋係分為皖係和直係,段祺瑞成為皖係首領,馮國璋成為直係首領。

從1896年起,段祺瑞先後在袁世凱手下擔任過第三鎮翼長、第四鎮統製、第三鎮統製、第六鎮統製等職。

1901年,經袁世凱推薦,段祺瑞以三品知府銜兼任武衛右軍務學堂的總辦,負責訓練北洋常備軍。1903年12月,袁世凱擔任練兵處會辦大臣,推薦段擔任會辦處軍令司正使,並建議加副都統銜。1906年3月,段祺瑞任北洋陸軍速成學堂督辦。1909年該學堂擴建為“保定軍官學堂”,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陸軍軍官學堂。辛亥革命後,該學堂又改名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20世紀初,中國選派赴日留學生學習軍事,保定軍官學校又設立了留學預備班。段祺瑞又兼任了會考陸軍留學畢業生主試大臣的職務。

段祺瑞的發跡得益於袁世凱,袁世凱發跡得益於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段祺瑞多次兼任陸軍學堂的督辦、教習等職,使得軍隊中有許多軍官是他的學生,當段祺瑞當上北洋政府的陸軍總長和內閣總理的時候,他的學生有許多都聚集在他的麾下,形成很強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