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有樂趣(1 / 1)

(代前言)

如何讀史,大有學問,如果沒有廣博的知識,很難撩開曆史的麵紗;如果沒有豐富的人生體驗,很難體會曆史的百般滋味。

讀史就是與古人交流,站在曆史的角度去體悟他們的是非功過,用現代的觀點來理解古人的悲喜人生。正因為如此,所以在讀史的時候,就要把自己置身於宏大的曆史洪流中,跟古人麵對麵地交流,如此,就能深入到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把握他們心靈的脈動,洞察久遠曆史的塵封畫卷。

曆史猶如滾滾東去的長江之水,洶湧而逝。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曆史是凝固、暫停的現實,在凝固的曆史畫麵上,笑談著有趣的曆史故事,也別有一番樂趣。

既然是讀史,就少不了說說那些皇帝們,這裏要說的不是那些英明君主、也不是昏聵之帝,而是較為特殊的一類帝王——藝術家帝王。這類帝王治國水平一般,搞藝術絕對水平一流。可是,如果用藝術家的水平去做政治家的事,豈能不出亂子?

俗話說: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說完皇帝,就該說說那些出名的皇後、妃子們,尤其是有幫夫像的後妃們。可以說這類女人是能造化男人的女人!她們有的幫助丈夫打天下,有的幫助丈夫治理天下,是名副其實的賢內助。

曆史上有清官也有奸臣,二者的結果是清官流芳千古,奸臣遺臭萬年。清官為民請命、舍身護法;奸臣禍國殃民,幹盡壞事。清官雖是為了維護封建帝王的家業,卻也掩飾不住他們的光輝。奸臣就像鑽進大樹根部的蛀蟲,自內而外的腐蝕著一株枝繁葉茂的大樹。若是不將蛀蟲挖出,總有一天這株大樹會轟然倒塌。

最有意思的要數皇帝的後宮,因為皇帝擁有眾多的嬪妃,這就很容易引起嬪妃間的爭風吃醋、相互傾軋。為了能夠出人頭地,更是為了自保,這些嬪妃們會使出渾身解數爭取自己在後宮中的地位,並且想盡一切辦法獲得皇帝的好感。如此一來,皇帝的整個後宮倒像一個大舞台,生、旦、淨、末、醜紛紛登場亮相,大有你方唱罷我登場之勢。得勢的受寵至極,失勢的輕則孤影伴青燈,重則死無葬身之地。所以,皇帝的後宮又像角鬥場,上演著血淋淋的廝殺場麵。

讀史的樂趣還在於,以特殊的視角挖掘曆史另一層麵的另一類人群:政治棄兒與文化巨人。在漫長的中國曆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人,它們不僅是文化巨人,又是正直官吏,他們的文化貢獻與人格貢獻相映成輝。但是,他們的文人性格,卻在仕途上處處碰壁,以至於撞得頭破血流,自己還不明就裏。究其原因就是:文人的性格與政治家的性格不能重疊。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也是曆史上的一道風景,當一個朝代的興起或沒落時,正是忠臣與奸臣激烈對撞的時候,這個時候也是英雄輩出的時候,這個時候容易湧現出英雄人物,這種人治國是忠臣良將,亂世也是奸雄,所以,這類人在曆史上也占有著一定的地位。

俠客在中國曆史上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文人的人格、英雄的勇氣、高深莫測的武功,三者合一組成了俠客這個群體。俠客不能改變一個時代,卻能感染一個時代。真正的俠客並不像金庸、古龍、臥龍生在武俠小說裏所描寫的那樣,都有移山倒海、偷天換日之能。其實,這隻是作者為了寄托某種願望,虛構的人物。但是,俠客的生命情態能把美好的願望以極其特殊的方式昭示給人們,讓人們在傳統壓抑中透一透氣,這就像沙漠裏的一汪清水或一片綠地,最終這汪清水這片綠地要被沙漠所湮沒,但人們會永遠記住這汪清水或綠地,這才是俠客永不凋零的生命情調。

曆史是龐大的、複雜的,讀史容易,讀懂很難,讀出樂趣更難。

曆史,尤其是中國曆史,值得每個中國人細細品味。讀史要用心去體味,用生命去感悟,才能讀出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