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並非成人的縮影,由於出生之後,許多係統仍尚未健全及成熟,因此照顧他們的方式與照顧大人不同。在迎接新生命誕生的同時,若能事先了解發育的過程,相信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擔心,有助於當個更稱職的爸爸和媽媽。
你知道消化係統的位置嗎?
孩子出生後,新手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孩子是否吃得好、睡得好、頭部發育情況是否良好等,如果孩子天生有一副好腸胃,相信父母一定也能睡得香甜。的確,孩子是否能像大樹一樣茁壯成長,取決於是否能得到充足的營養。
營養來自於食物,而將食物轉化成營養能量主要通過我們的消化係統進行。
人體的消化係統由消化道及消化腺所組成。消化係統不僅負責消化及吸收的任務,它還兼具攝食、咀嚼、蠕動、排遺的功能。“消化道”就像一條單行的公路,具有傳送食物的功能。它的起始點為口腔,食物進入口腔後,陸續經過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而肛門為食物消化的終點站。在此過程當中,食物在消化道中經由咀嚼、蠕動等物理作用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酵素充分混合,逐漸分解成我們人體所能吸收的營養小分子,消化後的小分子主要由小腸內壁上的絨毛吸收,提供我們生長發育所需,而那些不能被吸收利用的食物殘渣則由肛門排出。所以說“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髒、膽囊及胰髒。
食物從口腔到肛門的過程,對於1周內大的孩子可能要花平均8個小時,而1周後至1歲大的孩子則要花平均19個小時。
口腔
口腔的正確位置
“口腔”是消化道的第一道關卡,它的功能有咀嚼、吮吸、辨味、吞咽等功能。口腔裏麵有牙齒、舌和三對唾腺的導管開口。
食物進入口腔經過牙齒的切割、撕裂和磨碎,在舌的攪拌下與睡液腺的分泌物混合成為食團,同時唾液中的澱粉把食物中的一部分澱粉分解成麥芽糖。乳齒還具有協助發音、刺激頷骨生長和影響臉部發育等作用。
何時發育
通常孩子在6個月大時會長第一顆牙,之後長牙的顆數可以月齡減6做為估算。不過每個孩子的生長情況都會有所不同,有些孩子可能4個月就長牙,而有些孩子甚至到了1歲半才長牙齒,沒有長牙不代表牙齦內沒有牙齒,隻要在2歲半以前長滿20顆即屬發育正常。6歲之後,乳齒陸續脫落,並會長出較大、較多的恒齒。
在18歲前的恒齒總數為28顆,18~30歲才陸續長出4顆第三臼齒(俗稱立事牙)。嬰幼兒剛出生時已經有味覺,約3個月大時,味覺會變得敏銳。在4個月以內,將固體食物放入孩子口腔內,舌頭會習慣性地向外、向前頂出,以便將東西推出甚至吐出,這個反應叫做“排出反射”。如果在此反射消失之前,強迫將食物塞入孩子口中,往往會造成喂食時的困難。
新生兒的唾液腺到了3個月大時才會大量分泌唾液,然而大量的唾液無法完全被吞入胃內,所以會造成“流涎”的現象。2歲大時,唾液腺增大為原來的5倍,其功能與成人接近,每日分泌的唾液量約為50~150毫升,學齡前兒童增長到每天500毫升,成人的分泌量則為每天1000~1500毫升。
醫生谘詢站
乳牙過早長出會妨礙吸奶,過早脫落則會影響恒齒的排列,所以如果有異常情況出現時,應及早帶孩子到牙科彳故進一步的檢查。
孩子在3個月以前,唾液腺還沒發育成熟,隻能分泌少量唾液(含澱粉)且胰液中的澱粉也比較缺乏,消化澱粉類的食物(如稀飯)會顯得“力不從心”,所以給予稀飯類的輔食還是建議在孩子4~6個月大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