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第一次接觸(1)(1 / 3)

歐文·麥克拉倫上校已經繃得像根拉緊的弦,不過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作為TNS奧羅拉號勘測船的指揮官,他在勘測船隊的軍官之中算得上頂尖人物。在船員麵前,他永遠鎮定自若,誰也沒見過他驚慌失措的樣子。上次船隊駛進幹船塢[1]時,飛船上一個新裝配的反應堆發生了泄漏,是麥克拉倫親自指揮值班機師控製住了這場事故。整個過程中他那低沉的嗓音始終平靜如初,慈父般的麵龐上沒有流露出絲毫恐懼與憂慮。奧羅拉號和她的姊妹船每次遠征太空,都肩負著為人類尋找新居的使命,麥克拉倫體魄強健,品性剛正,正是擔任船長的不二人選。

在過去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麥克拉倫經曆過不下千次的超空間[2]躍遷,但在他看來,每一次躍遷都跟第一次一樣刺激。每當超空間躍遷程序開始歸零倒計,他的心便開始狂跳,全身肌肉像繃緊了的弦一樣。雖說躍遷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種種意外足以讓人膽寒,但麥克拉倫之所以反應如此強烈,卻並不是出於恐懼。

要知道,這位四十三歲的船長曾在地球海軍軍官學院中量級拳擊賽上一舉奪魁,讓他死死抓住指揮椅的扶手的絕不是恐懼——不,那是一種期待。對於奧羅拉號的船長而言,每一次躍遷——尤其是奔向未在星圖上標注過的宇宙空間時——都像買下一注彩票,可能贏得的頭獎,將是任何人畢生夢寐以求的發現。隻要能夠安全到達,奧羅拉號總能在所到之處收獲大量星際航行信息,這些寶貴的信息將幫助人類飛船朝著離母星地球越來越遠的空間進發。

旅途中有時還能碰上難得一遇的珍寶——宜居行星。勘測船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到這樣的行星係。麥克拉倫在十五年的太空征程中,已經發現了十二顆宜居行星,是船隊目前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

“超空間程序準備就緒,”飛船駕駛員宣布,聲音在奧羅拉號五百米長的船身中傳播開去,回蕩在每一條通道、每一間船艙裏。

麥克拉倫更緊張了,他強健的胳膊和背肌開始不由自主地用力,仿佛回到了拳擊場上,正準備往一位假想對手的下巴上結結實實地來上一記上勾拳。但他表麵看來仍然鎮定自若。“很好,”他回答,深棕色的雙眼饑渴地吸收著導航屏上漲潮般湧起的信息流。

“計算機自動鎖定啟動,”計算機用一種冷冰冰的女聲確認道。每當這時,麥克拉倫總有一種想做鬼臉的衝動:奧羅拉號上唯一讓他受不了的就是這個聲音,總讓他不由地想起自己的前妻。

接下來的幾秒鍾裏,在飛船計算機精確到千萬分之一秒的導引下,奧羅拉號完成了從超空間到愛因斯坦宇宙的躍遷,在這期間船員們要做的隻是安靜地等待,就像飛船搭載的一份多餘的行李。奧羅拉號的艦橋位於飛船中心居住區,沒有直接對外的觀測窗,但從四周的大屏幕上,可以完整觀測到環繞飛船的一道道詭異光束,以及其中的每一個細節變化。其實在飛船超光速推進場外的量子物理漩渦中,人類肉眼所見的一切都不過是錯覺。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真實的,但換個角度,也可以說是虛幻的。人類通常所理解的空間和時間在這裏並不存在。作為星際飛船的船長,麥克拉倫不僅要懂得超空間的理論原理,還要應用這一原理完成超空間中的躍遷。雖然創造這樣一個科學奇跡是他傾盡一生所能也做不到的事情,但能夠站在科學巨人們的肩膀上,他已經知足了。這些巨人早在他誕生之前很久就已經首度嚐試了超空間躍遷。

飛船在超空間內沿(相對而言的)直線航行的過程中,計算機會測算出星體的相對位置和其他已知的天體航標,這些信息通常會顯示在大屏幕上。但麥克拉倫卻喜歡清除這些畫麵,讓大屏幕在回到常態空間之前顯示飛船外的真實景象。這一幕總讓他百看不厭。

“十秒……”計算機開始超空間躍遷倒計時。“五……四……三……二……一……程序啟動。超空間引擎脫離。”

屏幕上的畫麵突然一變,旋轉的光束聚攏起來,在滿天星鬥的映襯下縮成一顆耀眼的黃色太陽。麥克拉倫知道這個星係中有許多行星,從上一次的躍遷點觀測到的引力擾動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但它們之中是否有運行軌道距離恒星遠近適中,能夠保證液態水存在的行星尚未可知。有液態水的地方才可能有碳基生命,目前飛船的任務就是找到這樣的行星。雖然每一顆近在眼前的行星都是龐然大物,但在浩瀚廣袤的星係中,它們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長官,機艙已確認超空間引擎安全,”副船長羅傑·庫瑪少校報告道,“機艙準備就緒,隨時待命。飛船可以在常態宇宙正常航行。”

麥克拉倫向副船長點頭致謝,然後轉向此刻艦橋上的關鍵人物——導航員。“賴莎,情況怎麼樣?”

這位導航員骨骼粗壯,肌肉發達,要是到了拳擊場上,估計還能和麥克拉倫較量兩個回合。其實賴莎·瑪麗索娃上大學那會兒就是摔跤冠軍,但她卻在星際航行方麵顯示出了不凡的才能,從而為她在這支自願為奧羅拉號服役的船員隊伍中贏得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