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書海巡遊(4)(1 / 3)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毛澤東親自批示:“此案審查已久,不必再拖了。建議宣布釋放,免予追究。”但劉景範在走出牢門後依然受到追究,直到粉碎“四人幫”後,他的問題仍未得到徹底解決。一九七七年五月十七日,中央專案組在《關於劉景範同誌問題的審查結論》中還是將其定罪為:“一九六二年又夥同習仲勳拋出反黨小說《劉誌丹》,為高崗翻案。”為此,李建彤寫了張便函給中央組織部部長,請求重新處理《劉誌丹》一案。然而,曾因這部小說飽受迫害的習仲勳卻不同意為小說平反。在赴北京開會期間,他對中組部副部長李步新、部長助理毛鐸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這個案子是毛澤東在八屆十中全會上親自定的,給《劉誌丹》平反,“對毛主席不好”。得知李建彤堅持要平反,他親自到李家,試圖說服她放棄這一想法。然而,李建彤還是執意要求為小說平反。一九七七年七月,鄧小平在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批駁了“兩個凡是”的觀點,主張加快平反冤假錯案,有錯必糾。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胡耀邦調任中央組織部部長,組織領導了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幹部政策的大量工作。在處理小說《劉誌丹》時,中組部派出了幹審局副局長賈素平找李建彤談話,並拿走了書稿,請文化部的專家對小說提意見。經過專家肯定小說在政治上沒有問題後,中組部向中央作出報告,把《劉誌丹》案定為一起錯案。“《劉誌丹》小說的創作過程是正常的,沒有什麼陰謀,沒有根據說習仲勳等在此書創作過程中結成‘秘密反黨集團’;習仲勳等同誌關心這部小說的創作,對如何修改好這部小說發表過意見,是完全正當的,根本談不上是什麼反黨陰謀集團活動;從案件前後經過看,所謂利用寫《劉誌丹》小說進行反黨活動一案,是康生製造的一起大冤案。‘文化大革命’中,康生夥同林彪、‘四人幫’,更變本加厲,搞出一起株連甚廣的現代文字獄。為此,凡因小說《劉誌丹》案受到迫害、誣陷和株連的一切人員,都應恢複名譽,給予平反”。一九八○年二月,中共中央批轉了中組部的報告,並發出通知,為包括作者在內的所有相關人員以及為數眾多的受牽連者平反。

小說平反後,一九七九年十月,工人出版社根據李建彤一九六二年寫就的第六稿出版了《劉誌丹》上卷。一九八三年,作者對第一卷做了重大修改,並接著寫出二、三兩卷,合成三卷本,描述了劉誌丹一生的革命鬥爭曆程,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到一九八五年六月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然而,令人難以意料的是,三卷本出版後,立刻引起了社會輿論和許多老幹部的強烈不滿。人們發現書中存在重大與史實不符的地方,紛紛上書中央,要求按黨的紀律嚴肅處理此事。

一九八六年一月三日,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主任馮文彬遵照中央書記處書記習仲勳的指示,主持召開座談會,討論三卷本小說《劉誌丹》中涉及的黨史史實問題。與會同誌一致認為,中共黨史把劉誌丹和謝子長並稱為西北革命鬥爭中的傑出領袖,而小說《劉誌丹》的作者在塑造這兩位深受人們尊敬的革命曆史人物時任意褒貶,一味抬高劉誌丹,貶低謝子長,違反了黨的原則,同中央解決西北曆史爭論問題的方針相悖。

除開與史實不符,值得爭議的描寫之外,小說與中央文件精神相違背之處還有一點,即西北紅軍與中央紅軍的地位問題。當馮文彬將一月三日座談會上與會同誌的一致意見上報給胡耀邦總書記後,胡耀邦總書記作出了這樣的批示:“作家創作以黨史為題材的文學作品,黨允許作家在風格和藝術上的自由選擇,不要幹預,但在這類作品中,特別是在文學傳記作品(包括小說、戲劇、電影、電視片)中,不應虛構重大的黨史史實,對黨的曆史人物的描寫,更不能歪曲。因為這不是什麼藝術領域內的是非問題,而是政治領域的是非問題,也是作家的社會責任和職業道德問題。對此,黨員作家必須模範遵行,不能含糊。”這一批示強調了黨史題材作品的特殊性,對於這類題材之後的創作起到了一定的規範作用。之後,中央決定立即停止發行該書,並對作者進行嚴肅的批評幫助和適當處理。

延安交誼舞始末

朱鴻召

延安十年的業餘時間裏,其中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二年前後六年的周末和節假日晚會上,革命隊伍裏時興交際舞。這是在嚴肅緊張的工作、學習、生產、戰鬥生活之餘,另一番生動活潑的革命生活曆史。

一九四二年夏秋之際,整風運動全麵開展以後,這種革命隊伍裏的交際舞漸次稀落。經過短暫的沉寂,一九四三年元旦開始,革命隊伍裏再次時興的是軍民同樂的紅色秧歌舞。

延安交際舞最初是由外賓傳授,從上層領導開始,並作為向封建勢力的挑戰,而逐漸時興起來的。

一九三七年一月十三日,中共中央隨紅軍總部進駐延安。同月底,美國人艾格妮絲·史沫特萊就以《法蘭克福日報》記者身份,到延安作為期七個多月的采訪。此前半年,同樣是美國人埃德加·斯諾,以記者身份,到保安對中國革命隊伍作第一次采訪,然後寫成《西行漫記》一書,向世界和中國首次公開報道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真實生活,產生良好的效果。史沫特萊是到中國革命隊伍裏采訪的第二位記者,並且事先通過宋慶齡、斯諾的介紹,所以她的到來受到了特別的重視。經過領導討論決定,抽調丁玲趕赴當時國共兩黨轄地分界處的三原古城杜裏鎮迎接。來到延安的當天晚上,史沫特萊就分別見到了她心目中的英雄朱德和毛澤東。次日,中國文藝協會和《新中華報》社聯合集會,熱烈歡迎史沫特萊的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