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拇指文化的興起,發條短信息問候一下久未聯係的好友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但是,隨著手機鈴聲的響起,一些帶色的信息也會隨之而來。目前這種帶色信息在人群中大肆流行。這種短信其實就是一種文字“性”。所謂文字“性”就是在閱讀文字過程中,感官在文學語言的渲染下,在大腦的意識層麵上產生的關於“性”的心理變化以及繼發的行為。
心理學上認為,需要(性需要)是人們生理或心理的一種缺失狀態,它是個體行為(編發有色信息)積極性的源泉。在被激發到足夠的強度時(即性欲望不能得到釋放時),就產生了行為動機。動機使個體行為指向能夠滿:足需要的目標物(有色短信息的接收者)。用這個理論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色短信會愈演愈烈。
遭遇文字“性”
芳芳是一位老師,性格比較內向,教學嚴謹,是個好老師,但她現在卻備受有色短信的困擾。一次同學聚會,原來一個大學男同學在得知她的手機號碼後,發給她一條有色的短信,當時她覺得很反感,但是礙於麵子,並投有發作。沒有想到的是,隨後一條條黃色短信息接踵而至,一時間短信鈴聲一響起,她就會心煩意亂,原本平靜的生活也因此受到衝擊。半年下來,她一接到短信就往四周觀看,怕因接受了黃色短信而使自己老師的形象受到影響。如此一來,白天她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到了晚上則輾轉反側,不能入眠,以至神思恍惚,神經衰弱,教學質量也因此而滑坡。芳芳的這種現象說明一些女性在傳統的性壓抑思想影響下,對性行為存在著羞恥或罪惡感,她們認為“性”是隱秘型的,自我的,一旦暴露在光天化日下,內心根本無法接受,由於女性的矜持,對性本身有過於保守的認識,在性觀念上對性的恐懼和厭惡,使她對有色的短信息的行為產生類似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反應。
塵緣是一家外資傳媒的廣告策劃,整天奔波於各大企業聯係業務,幾乎沒有比較完整的業餘時間,就連和男友親熱也要提前預約。白天忙忙碌碌,夜晚燈紅酒綠,一天下來筋疲力盡,手機短信成了兩人溝通情感的當然選擇。每每短信鈴聲響起,塵緣笑逐頗開,顯然事業的忙碌並沒有影響兩個人的感情。塵緣說,兩人之間經常用黃色短信表達愛情,男友業餘時間經常編發一些黃色短信給她,她也會回複以聯結情感。她認為一來這樣可以調節緊張的神經,二來這些有色的葷段子使兩個人的親密感進一步得到增強。對於塵緣來說,性是快樂的、開放的話題,如果在現實生活中無法享受性的快樂,就轉化成文字來傳達“性”息,利用文字的渲染效果達到彼此性接觸的快感。
如果收到有色的短信,通常情況下你的做法又是怎樣的?以下幾種情況就是都市白領收到短信後的反應,從中我們對她們的性心理也可窺見一斑。
看後覺得有意思就轉發給同性,一起分享。
性心理分析:這些人認為隻要短信內容不是很紮眼,就可以轉發給同性,一起分享。一來增加感情投資,二來可以使相對拘謹的人很快親近起來。黃色短信息的轉發多屬於內心潛意識的釋放。在中國,由於傳統性觀念的影響,“性”一直處於被壓抑、遮掩的狀態,對性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羞恥感,不敢當眾談論性的問題。隨著黃色短信的出現,文字“性”逐漸浮上網絡時代大舞台,使人們有了一種得以宣泄的暢快。由於同性之間彼此能較好地交流溝通,更能理解性刺激下同性的心理感受,同性交流可以一致對外,不必考慮異性所給予的心理壓力,而對於一些羞於言表的性感受,通過文宇則可以盡情地傾訴,再者,網絡溝通的隱秘性,讓人們社會角色中的尊嚴得以保持。
看後覺得內容合適,就轉發給異性、伴侶、情人等(目的性強)。
性心理分析: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幾種情況,有些人認為這個隻是好玩而已,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情色彩;對於熱戀中的情侶,他們認為可以增進彼此間的親密程度,顯私密性。在封建時代或性禁錮的社會,男女兩性的交往受到嚴格的限製,特別是女性,從思想到行為都受到約束。女性主動與男人接觸,或有對異性感興趣的表露,便被視為淫蕩,會遭到社會的非議,使女性在與異性接觸時不得不經常約束自己的言行,以免被對方誤認為行為放菡。在現代社會,特別是在性自由的西方,男女雙方都可主動與異性接觸,可以坦率表達對異性的興趣,性羞澀的現象已明顯減少;異性間經常有意或無意地使用與“性”有關的手段或方式,製造性刺激,造成性吸引。而引起人性衝動的刺激是多種多樣的:聯想刹性的象征性刺激,如黃色影視、書刊和形成“性”的想象力屬於間接性刺激。日常生活中,間接性刺激也會引起性喚起的興奮。從繪畫、照片之類的顯象(視覺)刺激,到言語、黃色短信之類抽象的和象征的事物,人都會憑其豐富的想象力感到性的刺激。作為文字“性”的黃色短信也就成為男女間調情的一種“性”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