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在吃“大鍋飯”的年代,有一位生產隊長很發愁,因為在地裏幹活的時候,婦女們總是拖勞動進度的後腿,男人們幹到了地頭,婦女們還後麵搖頭歎氣。後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讓男女搭配著幹活。結果出現了奇跡:女人鼓勵,男人出力,勞動進度扶搖直上。隊長高興極了,他在會上總結說:“真沒想到,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故事二:趙先生是杭州一家印刷包裝企業的設計師,自從他在這家企業上班以來,他所在的辦公室就一直隻有六位男士。趙先生是一位非常勤勞的人,他喜歡不斷地工作,不斷地產生新的設計思想。然而,最近這兩年以來,他發現自己在辦公室待得太久之後,經常會莫名其妙地產生一種無聊感、空虛感,而且白天很容易疲勞,創作與設計方麵的靈感也似乎逐漸枯竭了起來。
然而,一個月之前趙先生所在的企業為趙先生的科室聘來一位年輕貌美的美術學院畢業的女大學生,趙先生發現,隻要有這位女大學生在辦公室,他工作起來就特別有勁兒,設計東西也特別有靈感,而且他還會莫名其妙地產生一種欣喜感和興奮感。
趙先生在女大學生來了之後所產生的這種心理效應正是我們上麵那個隊長所感慨的“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像趙先生一樣,其實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親身體驗,我們和異性們在一起工作總是會感到輕鬆愉快,不知疲倦。這絕對不是因為我們都是好色之徒,這裏邊多少包含著科學和心理學方麵的道理。
“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玄妙,在於男女之間的“異性效應”。如一個籃球運動員,若其女友在場外觀看,他就打得更出色;一個女舞蹈演員,若其男友觀看,她演得也更投入。
在人際關係中,由於對異性欲求與尊重欲求的本能需要,在與異性接觸中,會潛意識地“自我表現良好”以取悅對方。這樣一來,雙方不約而同油然產生熱情、友好的情感。此時的情感是內心體驗的一麵鏡子,誰都願意在異性那麵“鏡子”裏留下一個美好的形象。這就不知不覺地提高了相互行為的互補性、約束性與激勵性。與此同時,愉悅的情感還能增進身體免疫功能,抗禦疾病,有助於活躍思維,增強記憶,使人奮發向上。人如果處於滿懷激情的狀態下,會迸發更大力量,產生非凡的能力。這便是心理學上所謂的“異性效應”。
有一個寓言故事:
講一個隱居深山的老和尚撫養了一個棄兒,悉心教導他信佛。小和尚悟性很高,成了一個虔誠的佛教徒。16歲那年,老和尚覺得應該帶他下山了。到了山下,碰到一個姑娘在挑水,小和尚望著她發呆。老和尚一看,馬上警告:“這是老虎,不能看!”回到山上後,老和尚問:“今天下山,最大的收獲是什麼啊?”小和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最喜歡老虎!”
這個故事說明,對異性的好感是人的天性。真正的“老虎”恐怕是禁止男女交往,因為它會扭曲人性,妨礙心理的健康發展。
有一個26歲的女研究生,為自己的戀愛非常苦惱,因為她對任何男性沒有好感。原因在於,從記事開始,她媽媽就教育她:“世界上的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你不要與任何男人來往。”媽媽的禁令導致了女兒的心理問題。
所以,我們要開展正常的異性交往,把“異性效應”看作是正常的情感現象。
如今的社會還是一個男性占很大優勢的社會,外出辦事多數要和男性打交道,由女性出麵較為順利,這種現象是建立在異性相吸的基礎上的。
林女士是某公司公關部經理。她聯係頗廣,出師必勝,為公司立下赫赫戰功。公司的原料奇缺,材料科的同誌四處奔走,卻連連碰壁,而林女士外出聯係,不久問題便迎刃而解。公司資金周轉嚴重失靈,急需貸款,急得總經理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又是林女士風塵仆仆,周旋於銀行之間,竟獲得貸款上百萬元。林女士因此備受領導器重,工資、獎金一加再加。有人試圖總結林女士成功的秘訣,發現她除了具有清醒的頭腦、敏捷的口才、豐富的知識和閱曆及接物待人靈活之外,還和她端莊的容貌、嫻雅的儀表也有很大的關係。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男營業員接待女顧客,一般要比接待男顧客熱情些。上述林女士成功的原因主要在於:人們一般比較對異性感興趣,特別是對外表討人喜歡,言談舉止得體的異性感興趣,這點女性也不例外,隻不過不如男性對女性那麼明顯。有時為了引起異性注意,男性還特別喜歡在女性麵前表現自己,這也是“異性效應”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