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經》!
我沒看錯吧,這是李雷的第一個想法,仿佛不敢置信般,急忙揉了揉眼睛,再次看去,果然還是那三個大字太平經!
若是在現在社會,李雷看了這本書,也就隨手仍在一邊了,但是,在三國,李雷作為一個穿越男,作為一個見識到張角和左慈變態之處的人,在看到這本書,簡直是如獲至寶,甚至比得到天蠶金絲甲還要興奮一百倍。
現代社會上雖然也有所謂的太平經,但那都不過是些殘缺的部分,更有人說太平經就是南華經,就是《莊子》。這個姑且不論,就衝著張角符水的本事,自己怎麼也要學上一學!
翻開封麵,曰上卷《太平要術》,下卷《太平清領道》,好像記得三國演義中說張角學的是太平要術,於吉學的是太平清領道,誰知道自己竟一下全得了,那豈不是張角和於吉的綜合體。
翻開來看,其中果然有很多長壽養生、治病醫人之類的文章,也怪不得華佗看了。細細再看下去,李雷便發現這本書的玄妙之處,原來此書乃是紙帛所製,上麵寫的是蠅頭小楷,但是比起現代社會的印刷或者鋼筆字還是要大得多。所以李雷粗略估計,這本書最多不過萬字,誰知看了近兩個時辰,書才翻了一小半,而且盡是些濟世救人、養生長壽之類的事。
既然立誌做奶媽,這樣的文章可不能漏過,其實如此無聊的生活中,能有一本書,無異於坐牢的人能上網一般快樂,當然李雷沒坐過牢,隻是心中揣測。
看到後麵,便漸漸由養身轉到修道、通神、占卜等類,占卜多位推演,根據陰陽五行八卦,在以易數來推斷禍福,這個東西隻能預測,沒有太大的實質性,更何況李雷早就知道這些曆史,於是直接把這部分扔到一邊,直接去看修道和養生方麵的知識。
誦讚歌、誦經、叩齒、咽津、吐納、吞符……
李雷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這不就是現代在網上看的修真小說麼,記得好像一本亡靈序的就是這麼寫的,蠻有意思的,可惜後來太監了。
雖然有著甩到垃圾箱中的感覺,但是鑒於張角等人的強大,李雷還是決定繼續研讀。
不過細細看下去,卻是看到一些門道,那些看似多餘的東西其實並不多餘。其一就說道修道乃是一條漫漫的道路,枯燥而且無味,要忍受來自人間的各種誘惑,在這種情況下,隻有堅定信心,有著向道的衡心和意誌,才能堅持下去,而且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你要相信。如果你不信,你會修煉麼?
當然不會,現代的社會就是一個例子,那些現代修真小說有機的把修仙和現代社會的科技綜合到一體,說的天花亂墜,但是又有幾個人信呢?又有幾個人會真正的去練呢?
我信,李雷點點頭,繼續往下看去,在漫長的日子裏,人的思想和理想都是在變得,如何能堅持這一理想呢?那就是誦讚歌,虔誠,完全虔誠的誦讚歌。
其實這是一種自我催眠,李雷心中斷定,誦一次幾次的也沒什麼,但是若是天天誦下去,而且保持著一顆虔誠的心,那麼下去的話,肯定就會陷入一種自我催眠的狀態,從而堅信自己的目標,執著的追求自己的理想。
誦讚歌就是明確堅定目標,那麼誦經呢?
李雷懷著疑問的心態繼續的往下讀去,人雖然有了堅定的目標,但是卻擁有一顆躁動的心,所以誦經就是要讓自己進入一個靜心的狀態,修道的時候胡思亂想,肯定會進步緩慢,到了後來甚至說走火入魔。
其實說到底,這兩項都是準備工作,不過也不可缺少啊!
有道理啊,李雷點點頭,翻了一頁。
修煉的正題就是氣,以至於很多遠古時代的人甚至自稱為煉氣士。
既然氣是主體,那麼首先就是要養氣,是為怎麼養氣呢,就為十六氣訣:慎言語以養神氣,忌狂喜以養心氣,樂助人以養膽氣,善製怒以養肝氣,少憂思以養脾氣,食清淡以養胃氣,常咽津以養腎氣,深呼吸以養肺氣,多運動以養骨氣,廣交友以養人氣,好讀書以養靈氣,不顯露以養元氣,居中道以養和氣,意內守以養真氣,祛惰性以養誌氣,坦胸襟以養正氣。
其中尤為陽氣最為重要,陽氣不充沛,腎虛……
李雷看的眼花繚亂,但是卻一點都不知疲倦,一口氣讀了三天,方才讀完,這三日竟是滴水未沾。看完之後,甚至不覺得口渴腹饑。
“哈哈哈!”
當然文中也少不了很多花花的把戲,無非是些蠱惑世人的辦法,看完之後,李雷才明白,怪不得道人並不是自命清高,全部藏於深山之中啊,畢竟也要養人氣啊!不過那些東西,李雷還是暫且放到一邊,現在這麼好的自我空間,還是多練練那些正道是真事。
於是李雷開始了類似於苦行僧般的生活,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叩齒,然後誦讚歌,誦經,隨後是咽津,吐納,說道吐納,李雷現在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能暫且打自己的那套太清拳,這些忙活完之後,便也就到了清晨,旭日正要升起的時機,這時,就小跑到山中,采食一些野果子,順便喝點露水,然後在紫氣東升的時候,再打一遍太清拳,同時深呼吸;上午的時間,就是繼續研讀太平經,畢竟現在修煉的時候,總要時不時的翻書,看看哪一條是怎麼練得,這樣一來,耽誤的時間便不少。
所以,還是把太平經全部牢記到自己的腦海中,想怎麼修煉就怎麼修煉的好,這也算是砍柴不誤磨刀功。快到午時的時候,李雷再次盤腿做好,閉上雙眼,繼續誦讚歌,誦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