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農學家許行的後人(2 / 3)

“罷黜百家啊!”許康說著,忽然掩麵大哭起來。“許家對不住祖宗啊!”

李雷看了看梁邁,奇道:“許老伯莫非是諸子百家之後?”

梁邁垂首道:“公子明鑒,這許康便是戰國時農學家許行的後人,與孟子是好友,為‘神農之言’,著有《農本》一書,記載有大量種植經驗。但因其中有‘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倉廩府庫,是厲民而以自養也’等思想,所以就被秦皇給收繳焚燒了!因是孤本,所以沒能傳世,後來許行子孫根據記憶,複本了一部分,但是罷黜百家時又給收繳焚燒了!”

上文那兩句古文的意思是:賢德的國君應該要和百姓一同耕種獲得自己的糧食,自己做早晚餐並處理國事;反對國君設倉庫儲存米榖,有府庫積聚財貨,認為這就是傷害人民來供養自己,並否定國君擁有倉庫、府庫的物權。主張依據產品的長短、大小等數量、質量規定價格,不讚成商人居中剝削,反對抬高物價的欺詐行為。其思想的核心是反對不勞而獲。如果廢除皇帝,加上按勞分配,豈不就是共產主義初級階段了?這思想還不是一般的先進啊,也難怪老是被皇帝盯上了!

李雷一聽,心中了然,怪不得許康能說出這樣的話。但是如果不是自己穿越的話,許康估計也隻能在忿怒中過一輩子了。看來,皇帝果然害人啊,為了統治千萬代,不惜采用各種愚民政策!到達清朝時,可謂達到頂峰啊,當然也衰敗到了頂峰,其結果就是被時代所淘汰!不過現在李雷還沒有推廣許康這種思想的能力,隻能在民間緩緩發展吧。

“許老伯,這樣的話以後還是少說為妙!”李雷正色道。

許康當即變了臉色,不過並未發火:“公子有何指教?”

李雷道:“許老伯所言,我是非常讚同,但是許老伯若是天天掛在嘴邊,恐怕性命隨時都不能保!”眾人一聽,紛紛點頭稱是。

許康冷哼一聲,李雷笑了笑,繼續道:“畢竟現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主流思想,皇帝的權利也極大,別說皇帝,就是一個小小的郡守,也容不得你這般作為,滅你滿族,都是小事!”

許康冷笑道:“我如今已六十有餘了。”

李雷繼續笑道:“那隻能說明老伯您運氣好,還有您沒有得罪小人!若是萬一……其實老伯您既然看輕皇帝,又何必天天掛在嘴邊呢?其實是不能忘懷罷了!”

許康兩眼圓瞪,像個鬥架的公雞一般,頭發胡須都直豎起來。

李雷恍若未覺:“說不如做!老伯既然有這樣的本事,又有這樣的思想,為何不整理成冊呢?如今宦官外戚弄權,朝政腐敗,改朝換代,不過眨眼間的事情,又怎能把希望寄托在朝堂之上。”

許康呼的出了一口氣:“公子言之灼灼,成竹在胸,不知有何妙策教我?”

李雷笑道:“妙策談不上,隻不過隻求不受改朝換代的影響罷了。如果尋到一處世外之地,常居於此,子孫常習此書,又不受衛道士愚民思想的影響,當可以把這些精妙的思想和經驗傳播下去!”

講到這裏,李雷不由得有些惡意的想: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中那些世外之人,怕是就是受了自己此番話的影響,許康的後人吧,哈哈!

許康點點頭:“公子此番話,我老漢茅塞頓開,當於太行山中尋一處淨土!”

李雷沒想到這老小子這就想行動,於是笑道:“許老伯太性急了,此事還應緩緩而圖。”

許康大笑:“這個曉得,現在讓他們把良田扔下,和我一起去山裏,他們也不幹啊!哈哈!”

正說著,李雷看見黃偉進來,於是道:“許老伯,至於把你們經驗和學識記載成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