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昌如今有了新的煩惱。
小公主實在太漂亮了!雖然隻有七歲,可那出塵仙姿,比她母親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每次在勤政殿前露麵,都會引起轟動。偏偏他又愛把小公主帶在身邊,恨不得在金鑾殿上加設一座,讓小公主陪著他上早朝,讓他看了心裏歡喜。
一些跟隨他打天下的臣子們,仗著資格老,忝著那張臉,開口閉口就誇自家孫子如何聰明、如何能幹。哼,有阿旦聰明麼?有堯兒能幹麼?
當初為堯兒和阿旦征召陪讀,凡是京中大臣家適齡的孩子都想來,算起來有一千多候選人,走關係托門路的絡繹不絕,連致仕在家的幾位老臣都拄著拐棍上禦書房求情,吵得趙延昌頭痛。最後還是兒媳婦進言,說琅嬛書房太冷清,學生多一點比較有讀書氣氛;孩子們從小一起長大,有助於了解彼此的脾性和才能,可為將來的君臣關係打下良好的基礎。
趙延昌覺得兒媳婦言之有理,兼之自己也有意籠絡大臣,通過考核後,收下了一百多人,設三個班,建成了小型的皇家書院。後來又擴建成六個班,近兩百人。
對於特別喜歡孩子的趙延昌來說,自從皇家書院建立後,確實比以前更快樂了。遇到朝中有事懸而未決,或哪裏又有天災人禍,或心情沒來由地煩躁,總愛往琅嬛書房跑,隻遠遠地聽見朗朗讀書聲,心情就會好轉起來。
可是這一切美好的感覺在妍妍進駐琅嬛書房後就徹底改變了。
當然,這不是妍妍的錯,妍妍是他的開心果,更是他力克兒子媳婦的法寶。
兒子媳婦以前動不動就落跑,到處遊山玩水,把朝廷萬千煩惱事通通丟給他。可自妍妍出生後,他們再也沒有出外雲遊過,老老實實地待在京城,原因隻有一個,舍不得寶貝女兒。
曾經,兒子委婉地表示,想帶妍妍去南都住一陣子,從來嗬著兒子寵著兒子的趙延昌這回真惱了,沉著臉說:“要去你們自己去,把妍妍給我留下。”
“可妍妍還小……”
“你也知道她小?你們隻顧自己逍遙,就不管妍妍受不受得了旅途勞頓?”
開什麼玩笑,上午看不見妍妍他午飯都不想吃,下午看不見妍妍晚上覺都睡不好,全趙國人都知道,妍妍是他的命根,也是堯兒和阿旦的命根。若宮裏沒有妍妍,花不開,鳥不叫,日子過得再也沒有滋味。
他們倆想帶走妍妍,門都沒有。
看老爹一副準備豁出命的樣子,兒子不敢再強,耷拉著耳朵走了。
趙延昌心裏那個得意啊,一輩子沒強過兒子,總算在妍妍的事情上扳回了幾局。
當初給孫女取名思妍,兒子也反對過,說讀音跟祖父名諱相似,連朝臣都反對。可他是皇帝,他說了就算。同音怎麼啦?那麼美的小公主,正該叫妍,而且,總是思念爺爺,正合了他的心願。
可惜得意沒多久,新的煩惱就來了。
妍妍年滿五歲,他這個業餘啟蒙師不能再獨霸學生,該讓位給正式的授業師了。
為了讓小丫頭有玩伴,趙延昌再次征召陪讀,這次召的是女孩。
因為公主和陪讀都沒到需守男女之防的年紀,故而教室同樣設在琅嬛書房,準備等過幾年,公主滿十歲後,再把男女生分開。
他怎麼想得到,妍妍那麼小,就引得男生整天往女生教室跑,追著妍妍送這送那。妍妍不肯收,他們就賄賂妍妍的朋友和宮婢,兩個近身侍婢簡直發了財,氣得趙延昌把那兩個女孩遣送去了浣衣局。
為避免騷擾,趙延昌把原定的分班時間提前三年,在孫女七歲時,就把女教室遷到了另外的地方。
男孩子們快瘋了,纏著父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進宮打探公主的一切。
趙延昌不勝其擾,差點頒下了一道旨令,皇家書院取消,以後凡七到十五歲以內的男孩一律不許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