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徐冰被拍板磚隻是極端個例,但大國銀行企業文化中人文關懷的缺失卻由來已久,這一點在基層員工身上可謂表現得淋漓盡致。
基層員工的假期不能得到保障,請假通常會以“換班”為擋箭牌被退回。一旦遭遇投訴,不問青紅皂白,一律是員工自身原因,員工沒有申訴渠道,隻能默默承受批評和罰款;櫃員吃飯的時間不能長於15分鍾,喝水要到客戶看不到的盲角,就連上廁所都要征求客戶的同意,如果客戶不同意,憋到膀胱炸裂也得把業務辦完……凡此種種,說不勝說,這些常常讓我聯想到舊社會惡婆婆折磨小媳婦的那些細碎功夫。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天賦人權”從文藝複興喊到現在已經過了多少個世紀,但,在大國銀行這種地方,人性卻仍然不被看見,不被尊重,甚至在某些領導的理念裏,每個月那點不算多的報酬就可以買下一個人的尊嚴和自由。
曾經我以為我在大國工作掙得是勞動所得,到頭來才發現原來是TM的精神損失費。更悲催的是,多少年過去,精神上的苦悶與壓抑越來越沉重,但損失費卻越來越少。我和謝俊結婚6年,他的收入翻了5倍,而我的收入卻仍與剛入行時相差無幾。
之所以還沒有放棄,其實全是慣性使然。要打破這麼多年來的節奏,走出已經習慣了的小圈子,確實需要勇氣。
但,山雨欲來風滿樓。
入行十一年的時候,行裏又有了一項大動作,總行牽頭搞了一個勞動力優化提升項目,而所謂的勞動力優化提升,說白了就是讓基層員工一個人幹兩個人或者更多人的活兒。
大國基層人手緊張的問題數年前已經出現端倪,由於人員不足,很多支行,特別是二級支行,業務都處在萎縮的狀態,於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睿智的領導經過數年苦心研究,走訪調研,終於想出了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不是缺人嗎?沒關係,讓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不就可以了嘛!
領導,不愧是領導。
在某次由支行行長和運營經理參加的工作交流會上,省行的一位副行長要大家針對優化提升工作中的問題暢所欲言。
一位年輕的支行行長站了起來,說:“單人臨櫃,櫃員中午的吃飯時間無法保證。”
副行長不解地看向這位年輕的支行行長:“這也算是問題嗎?”
支行行長說:“員工的吃飯問題,是個問題吧。”
副行長端起了保溫杯,問:“一個員工吃飯需要多長時間?”
支行行長答:“15分鍾左右。”
副行長緩緩咽下了一口水,說:“壓縮時間,10分鍾內解決問題。”
支行行長愣了數秒,然後說:“謝謝領導,那我沒有問題了。”
就……
麵對這樣英明睿智的領導,這樣擲地有聲的答案,還能有什麼問題呢?
大局已定。
隨著工作強度越來越大,加班時間越來越長,我的身體終於亮起了紅燈。頻繁的感冒、胃部不適、心慌氣短這些都可以靠毅力選擇忽視,但是突然間來勢洶洶的頸椎病卻再一次讓我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脖子酸痛就不必再提,和天旋地轉的頭暈、腳踩棉花套的感覺相比,實在是太過小兒科。我不得不請假休養,但當我把假條遞到支行行長麵前時,得到的答複卻是上級行人員緊張,一時抽不出人來代職,而且總行審計檢查組已經到了分行,有大量的內審工作需要運營經理配合完成,讓我再克服困難堅持堅持。
我連哭都哭不出來了。
我記不清自己是怎麼熬過的那些日子,隻是有一天,因為頭暈從樓梯上滾了下來,眼淚和著血,一起就流了出來。
謝俊替我將辭職報告送到了支行行長手上。
行長的電話很快打了過來,電話裏他勸我冷靜,不要一時衝動。我說,我很冷靜,就是太冷靜,才會拖到今天才提辭職,還搭上了自己一條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