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隨時清除自己人性的弱點:發現自我弱點,立即鏟除(1 / 3)

把奮鬥目標作為精神支柱

人生的目標容易設立,而實現目標的路卻很難走。隻有那些認準目標義無反顧的人,那些意誌堅定、決不輕言放棄的人,才能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因此,一旦目標明確,就要把奮鬥目標作為精神支柱,為實現目標鍥而不舍。

在聖彼得堡的14年中,無論在失明之前還是失明之後,歐拉都把“為科學作為自己最大的貢獻”這個目標作為奮鬥的精神支柱。通過不懈地探索鑽研,歐拉解答了費爾馬數、哥尼斯堡七橋、凸多麵體係性數和一些天文學上的計算難題,成為當時科學界一顆耀眼的明星。

1735年,歐拉研究出了一種計算行星軌道的方法,他決心要用這種方法來計算行星的軌道。整整計算了一整天,沒有結果。於是,歐拉忘了吃飯,忘了睡覺,不停地算。

一天過去了,歐拉想要得到的東西隱隱約約出現在眼前。拿筆的手早已酸痛,雙眼也刺痛得直流淚。可是,歐拉放不下筆,腦海裏全是各種各樣的數字、符號,它們使他無法停止下來。

直到第三天,歐拉才終於得出了精確的數字。眼前的數字,放射出金子一樣的光芒,令歐拉感到有些眩暈。他沉浸在無比的興奮和激動之中。但僅僅一會兒,光芒開始慢慢變得模糊起來了,最後竟完全消失。

歐拉的右眼失明了,醫生說:這是過度勞累和緊張的結果。歐拉並沒有因為這巨大的不幸減弱他的工作熱情,他依然忘我地進行他的研究工作。一眼失明並沒有把他推進失望和消沉的深淵,相反更讓他感到了生命的可貴,他更迫切地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

1741年,歐拉接受普魯士王國腓特烈大帝的邀請,從聖彼得堡來到柏林科學院擔任數學所所長。年富力強的歐拉,經驗更加豐富,考慮問題更加成熟,對人生的認識也更加深刻。他在柏林度過了勤勉奮發、夙興夜寐的25年。在這25年中,他研究解決了數論、幾何、三角、代數、微積分、無窮極數、微分議程等幾乎包括數學所有分支的問題,創立了變分法,出版了《微分學原理》、《積分學原理》、《力學或運動學的分析》、《無窮小分析引論》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這些著作,具有開拓性、創造性,在歐洲數壇上大放異彩。另外,歐拉還在力學、物理學、天文學以及建築學方麵,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59歲那年,歐拉的左眼開始隻能依稀看到前方不遠的東西,他抓緊時間,在大黑板上奮筆疾書,他發現公式以及種種引證計算,讓學生和助手們抄錄下來,然後根據他的口授內容寫成論文。就在這年,歐拉再次接受聖學院的誠聘,來到俄國。不久,歐拉的左眼也完全失明了。

“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將怎樣在黑沉沉的世界裏度過風燭殘年呢?”人們不禁為歐拉感到擔心。但歐拉有堅定的奮鬥目標作為他的精神支柱,有事業、責任感、使命感給他提供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無窮力量。他的世界不會是黑沉沉的,因為他的腦海依然清晰,數學、符號、公式、原理、圖形組成一個光明的世界。他後麵的歲月不會是風燭殘年,因為他還要一如既往地勤奮鑽研、刻苦工作,奏響生命的最強音。

他憑著良好的記憶,將一切儲藏在腦海裏,然後計算、思考、論證、研死,他摸索著書寫,或是口述出來讓他人記錄,於是,一篇篇論文,一本本著作又誕生了。他的生命不止,他的奮鬥不息。

在追求自己的目標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曆各種磨練和困難,惟有把奮鬥目標作為精神支柱,才能找到抵抗挫折的動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拿破侖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年輕的時候,由於生活貧困,他灰心到了極點,幾度使他差點放棄追求,成為一個“普通人”。

拿破侖的父親是一個極高傲但是窮困的科西嘉貴族,父親送拿破侖進了一個在布列訥的貴族學校,在這裏與他往來的都是在他麵前極力誇示自己富有而諷刺他窮苦的同學。

後來他實在受不住了,寫信給父親,說道:“為了忍受他們的這些嘲笑,我實在疲於解釋我的貧困了,他們惟一高於我的便是金錢,至於說到高尚的思想,他們是遠在我之下的。難道我應當在這些富有而高傲的人之下謙卑下去嗎?”

“我們沒有錢,但是你必須在那裏讀書,而且一定要超過他們,因為這是你的目標。”父親回答說。從此,每一種嘲笑,每一種欺侮,每一種輕視的態度,都使他增加了決心,發誓要做給他們看看,他確實是高於他們的。

在他16歲當少尉的那年,他遭受了另外一個打擊,那就是他父親的去世。在那以後,他不得不從很少的薪水中,省出一部分來幫助母親。當他接受第一次軍事征召時,必須步行到遙遠的發隆斯去加入部隊。

等他到了部隊裏時,看見他的同伴正在用多餘的時間追求女人和賭博。而他那不受人喜歡的體格使他沒有資格得到女人的青睞;同時,他的貧困也使他不可能去參加賭博。於是他改變方針,埋頭讀書,努力和他們競爭。讀書和呼吸一樣是自由的,因為他可以不花錢在圖書館裏借書讀,這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收獲。他想象自己是一個總司令,將科西嘉島的圖畫出來,地圖上清楚地指出哪些地方應當布置防範,這是用數學的方法精確地計算出來的。因此,他數學的才能獲得了提高,這使他第一次有機會展示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