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巫師被殺(3)(3 / 3)

兩位皇親國戚爭吵不休,使穆天子一時倒難辨真偽了。

他認為這二人平時就不和,一有機會總是互相傷害,互相攻擊,大有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之意。

今日這巫師之謎看來難以破曉。

到底是姬雄勾結巫師謀害國丈,還是國丈勾結巫師欺蒙為王呢?

看來一時很難判定。

巫師已死難能為證。

如果陷入此案的偵查與處理,那麼我又怎能脫身前往西域拜見西王母?這豈不耽誤了我的行程嗎?

我不能卷入這懸而難決的陰謀紛爭中耽誤了國事。

我應當將此案暫時擱置起來,等以後有了更確鑿的證據再作處理。於是穆天子揮手製止了他們的爭吵,讓他們退出自己的大帳。

他需要冷靜地思索其中的隱秘。

穆天子決定啟程繼續西進時,不料又遇到了新的幹擾。

太仆正伯冏騎著一匹千裏馬,在眾武士們的保護下風塵仆仆地來到穆天子的營帳,向他稟報有機密相告。

穆天子詫異地說何不派人來稟報?為何要親自騎馬勞頓來此邊境之地親口稟報呢?

伯冏坦然地說他想借此來察看邊境的軍事防務,有無紕漏。

穆天子心想原來他是一舉兩得,也就不感到特別奇怪了。

他心想看來這伯冏的確是個名不虛傳的實幹家,感到自己沒有選錯人。在欣慰之餘他問伯冏還有什麼機密。

伯冏心想我如果過於堅決阻攔穆王西去的行動,一旦引起穆王的反感反而於己不利,索性見機行事。

他又想,如果我不傳達王後的意見,那麼王後勢必怪我對她不忠,不兌現曾為海棠到手而許下的願。

如今我來了,麵見穆王傳達了王後的話,就證明我伯冏不負王後之意。他抱著這樣的態度麵見穆天子時很委婉地說出了王後的擔心——王後怕穆王西行有危險。

王後說如果有惡兆請穆王立即返回京都。

穆天子聽了這話不由反感王後的糾纏,他當即對伯冏說沒有什麼惡兆,請他轉告王後放心。

伯冏並不十分強調王後的阻攔之意,他輕描淡寫地傳達了王後的話之後,得到穆天子的答複,心中已知穆天子去意已決,便不再提此事。

所以伯冏連王後原話原意的百分之一也沒有表達出來。

他不願惹怒穆王而自討沒趣。

他不願為王後而失去穆王的信賴。

他是個看風使舵的人。

他表麵豪爽仗義執言,但內心還是有自己權衡利弊的想法與做法。

然而有一件事使他感到非常棘手,他猜不透王後的心思。

王後讓他給穆天子帶來了一封密信,但他不清楚這封密信的內容?

王後也不曾給他透露密信的內容,他也不敢問王後。

他思來想去還是把密信交給穆天子為好。

不然將來對質起來將有欺君大罪。

於是他把密信親手交給穆天子,並聲言他不知信中說什麼。

他的意思是此信如果激怒穆天子的話,與他毫無關係。

他隻是奉王後之命傳遞密信。

難怪他能得到穆天子的信任而主持國政。

伯冏把王後的密信交給穆天子,穆天子看完信箋後不由皺起眉頭。

後,不聽王後的管束,使王後陷入有名無實的境地。

王後說她擔心這樣下去會招致禍亂,她想從嚴管教又沒有穆王的聖旨,要穆王趕快回來整治。

穆天子心想後宮平日就很複雜,難以禁約,如今我離開京都,自然又會滋生不少事端。

為了讓王後順利地整治多事的後宮,消除不必要的隱患,穆天子當即給王後寫了一封要她以穆王的名義管理後宮的密信,並說讓伯冏為王後帶去一枚金牌王令,要王後以金牌王令管轄王宮。

這金牌王令是一塊純金的金板,上刻”穆王親臨”四個鏤空的字,此牌代表穆王的親口王令,金牌一現就是穆王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