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個性行為,澆灌孩子的藝術之花(1 / 3)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性格特點實際上是父母性格的寫照,有的則是父母訓斥和管教的產物。可以說兒童時期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父母要善於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發現和引導孩子的性格優勢。

“我總是在懷疑什麼”

懷疑型孩子天生就被一種焦慮和不安全感籠罩著,在幼年時期他們最重視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害怕自己受到父母的冷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所以,孩子敏銳的洞察力是從預測父母的態度開始發展的,且在察言觀色的過程中學會了猶豫不決。

這樣的孩子在童年時期有一種無助感,總感覺自己是被孤立的孩子,隨時充滿了焦慮,慢慢長大後,又從焦慮情緒中發展出懷疑的特質。所以,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是充滿矛盾的,一方麵獲得肯定想要服從,另一方麵又因為未能獲得信任而開始蓄意反抗。

小艾從小就是一個敏感多疑的孩子,尚處於嬰兒時期,爸媽如果假裝生氣說了幾句話,她就會哇哇大哭。到了兩三歲,由於爸媽很忙,小艾就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也更加敏感多疑。有時,她會呆呆地問媽媽:“媽媽,你愛我嗎?”媽媽這時總把小艾摟在懷裏,安慰說:“你是媽媽的小棉襖,媽媽怎麼會不愛你呢?”

上學之後,爸爸媽媽更忙了。小艾性格越來越內向,她經常看到同學幾個湊在一堆說笑,不時看看自己,她就懷疑:他們是在說我嗎?大家都不喜歡我嗎?而小艾回到家之後,總是爺爺奶奶在家,她害怕,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爸媽親生的孩子。否則,爸媽怎麼會不愛自己呢?

小艾是典型的懷疑型孩子,幾乎從她出生開始,就會下意識地尋求家中保護者的認同獲得安全感,這個保護者可能是父親,也可能是母親,也可能是其他人。他們會強有力地內化自己與這個保護者的關係,而且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維持和這個人的關係。假如孩子認為這個人是慈愛的,可以為自己提供勇氣,那孩子在長大後也會從其他人那裏尋找相似的指導和支持。他們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來取悅這些人或是群體,盡職盡責地按照既定的原則和指導方針辦事。

假如在孩子看來這個保護者是暴力的、不公正的,那孩子將會把自身與這種權威進行內化,認為自己總是無法與他們認為強於自己的那些人相處,所以對生活充滿恐懼,擔心自己會受到不公正的處罰,這時他們就會采取防禦措施,對保護者采取極端的態度。

小貼士

1.引導孩子說出心裏話

有時候孩子隻是一個人胡思亂想,處處猜疑,他們就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關閉了心靈溝通的大門。如果父母不想辦法與孩子進行心靈上的溝通,無法了解到孩子心中所想,那即便給予孩子再多的愛,孩子也是不快樂的。

2.盡量多抽時間陪陪孩子

孩子的內心已經十分敏感,父母稍微有一點點疏忽,都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可能不愛自己了,他們總會幻想出一些沒人愛自己的孤獨畫麵,這樣會更加重他們的懷疑病。所以,不管父母有多忙,要盡量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確實感覺到父母是愛自己的。

3.鼓勵孩子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一切懷疑都源於內心的不自信,內心自卑導致了其敏感多疑的性格。在生活中,父母要盡可能鼓勵孩子,當孩子完成一件事情之後,稱讚孩子“寶貝,你真棒”“寶貝,這件事你做的很對”“寶貝,媽媽很愛你”。父母的鼓勵可以令孩子開心,從而增強自信心。

4.盡量避免責備孩子

懷疑型的孩子是極其敏感的,他們總會懷疑一切不存在的問題。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漠不關心。即便父母很關愛懷疑型的孩子,也可能令孩子在某一瞬間產生得不到信任和支持的失落感和恐懼感,其根源是不容易察覺的,可能隻是不經意間的一次責備、一次敷衍,就可能導致孩子胡亂猜疑。畢竟孩子氣質的一部分是天生的,他們那敏銳的感覺是父母不容易捕捉到的。

“我是孩子王”

領導型的孩子堅信所有的事情靠自己,很少依賴別人,不過希望所有人依賴他們。假如他們發現某些人身上有自己看不過去的行為習慣,或是某些人做了他們認為不對的事情,他們就會馬上指出來,完全不考慮具體的情況和周圍的環境,也很少會考慮對方的感受。

當然,孩子的領導才能是各種能力的綜合,在他發揮領導才能的過程中,其綜合分析、創造、決策、應變、協調、語言表達等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鍛煉。當然,孩子身上所體現的出來的領導才能並不同於成人群體中的領導才能。在孩子身上,並沒有體現出過多的權力因素,而是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一個孩子如果具備了一定的領導能力,那麼他在交往、應變、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麵都會遠遠超過同齡的孩子,這樣在他身邊的孩子就會對其產生一種親切感、信賴感和佩服感。

小坤從小就是一個孩子王,他好像天生就對權力特別著迷,而且永遠是精力充沛。在與身邊的孩子相處時,小坤的支配欲就開始蠢蠢欲動,他恨不得把周圍的小朋友都收在自己的麾下,總是指揮他們:“小胖,這次捉迷藏你負責來抓我們,不要偷看啊”“花花,你把我們的衣服拿著,別丟地上了,弄髒了”“媽媽,快幫我把牙膏擠好”……而且在與小夥伴相處時,他好像不會考慮其他小朋友的感受。所以,經常有其他小朋友向小坤媽媽告狀:“阿姨,小坤欺負我,嗚嗚……”每到這時候,媽媽就特別無奈,該怎麼辦呢?

小坤是典型的領導型孩子,在他那幼小的心裏總以為自己是蜘蛛俠,就是拯救全人類的勇士。這種性格的孩子對權力特別著迷,在他們看來隻要自己掌控整個局麵,就能獲得安全感和成就感。平時生活中,他們總是精力充沛,而且難以屈服於別人,在他們看來向其他孩子低頭,那就是損耗自己的地位,是放棄自己的權力或需要的東西。當然,這會導致他們嚴重的自我膨脹,有時難免會傷害到其他孩子。

領導才能對孩子未來發展有極大的幫助,一個習慣於做孩子王的孩子,他能在未來的人生中扮演獨當一麵的角色,甚至帶領著自己的團隊,因為他過早地接觸了領導才能的方方麵麵。另外,對孩子當下的表現也有很大的幫助,那些具有領導才能的孩子往往擔任了學習上的領導者,比如,班長、中隊長之類的職務。而且,他們在課餘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領導才能,這些比智力或學習成績更能準確地預測他們將來的成就。

假如孩子具備領導型性格,或者其領導型的氣質嶄露頭角,那父母則應該予以正確的引導。若孩子沒有這樣的性格特征,那父母也可以通過有效的辦法培養其領導才能。

小貼士

1.培養孩子的決策能力和創新能力

父母常常把孩子認為是沒有想法的附屬品,其實,孩子也能夠感受到“自我”和“自我存在”,他們也經常為“什麼都得聽父母的”而煩惱。在這樣一種有著強烈自我意識的心態下,孩子渴望獨立行動並開始了決策。所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要摒棄事事包辦的習慣,尊重孩子的興趣選擇、價值判斷等各方麵的權利,給予孩子最大的信任,指導並幫助孩子獨立自主的發展。

創新能力是一個領導者不可缺乏的素質,其實,創新能力隱藏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即便是年齡很小的孩子,他也有一定的創造力。這時候,父母應以獎賞的方式嗬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他內心的探索欲望,這樣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可以不斷地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2.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領導者總是吩咐別人來做事,這就需要領導者具有比常人更優秀的溝通的能力。領導者要有理解別人的能力,與人溝通,協調同伴之間的矛盾和衝突,解決發生在內部的分歧,讓大家都朝著一個方向努力,這樣,領導者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需要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在家庭活動中,鍛煉孩子小主人的意識,讓孩子懂得理解別人、團結別人,培養與別人溝通的能力。

3.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領導者是有一定的責任意識的,他會對自己的團隊的成功與失敗所負責。對於孩子來說,他的責任意識就表現在他對自己、對他人以及日常生活中各種事情的態度上。所以,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父母不僅僅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還需要讓孩子懂得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比如,當他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必須認真完成,這就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

4.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大多數孩子都有一定的依賴性,這其實是他們喪失自信的一個重要原因。孩子缺乏了自信,因而總不敢單獨去完成一些任務。所以,當父母吩咐孩子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要學會鼓勵孩子:“我知道你一定能做得到的。”如果孩子取得了成功,父母要給予誇獎:“你果然做到了,真了不起。”當孩子聽到了這樣的話,自信心就會大增。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了自信,他就能夠獨立思考、獨立行動,尤其是當孩子參與同齡孩子的活動時,他就會敢於參加,而且有一種必須成功的勁頭。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信心,他就會有自信去領導自己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