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中外習俗(3)(1 / 3)

十一、德國

德國的正式名稱是德意誌聯邦共和國,“德意誌”在古代德語裏,其含義為“人民的國家”或“人民的土地”,在世界上德國有“經濟巨人”、“歐洲的心髒”、“出口大國”、“啤酒之國”、“香腸之國”等美稱。德國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目前,在德國全國總人口中,信奉基督教的約占47%,信奉天主教的約占36%。

1.社交禮儀

德國人之間初次見麵,如果需要第三者的介紹,作為介紹人要注意:不能不論男女長幼、地位高低而隨便把一人介紹給另一人,一般的習慣是從老者和女士開始,向老年人引見年輕人,向女士引見男士,向地位高的人引見地位低的人。

雙方握手時,要友好地注視對方,以表示尊重對方,如果這時把眼光移向別處,東張西望,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初次相識的雙方在自報姓名時,要注意聽清和記住對方的姓名,以免發生忘記和叫錯名字的尷尬局麵。在許多人相互介紹時,要做到盡量簡潔,避免拖泥帶水。

由於德國語言自身的特點,在與德國人的交往中還會遇到一個是用尊稱還是用友稱的問題。一般與陌生人、長者以及關係一般的人交往,通常用尊稱“您”;而對私交較深、關係密切者,如同窗好友、共事多年關係不錯的同事,往往用友稱“你”來稱呼對方。變換稱謂的主動權通常在女士和長者手中,稱謂的變換,標誌著兩者之間關係的遠近親疏,對此,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與德國人交往。

德國人十分遵約守時。德語中有一句話叫“準時就是對帝王的禮貌”,德國人邀請客人,往往提前一周發邀請信或打電話通知被邀請者。如果是打電話,被邀請者可以馬上口頭作出答複,如果是書麵邀請,也可通過電話口頭答複。但不管接受與否,回複應盡可能早一點兒,以便主人做準備,遲遲不回複會使主人不知所措。如果不能赴約,應客氣地說明理由,既不赴約,又不說明理由是很不禮貌的。在德國,官方或半官方的邀請信,往往還注明衣著要求。接受邀請之後如中途有變不能如約前往,應盡早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因臨時的原因,遲到10分鍾以上,也應提前打電話通知一聲,因為在德國私人宴請的場合,等候遲到客人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客人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赴約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門,以免遲到。遲到固不禮貌,但早到也欠考慮。德國人如遇正式邀請,往往提前出門,如果到達時間過早,便在附近等一等,到時再進主人家。

德國人不習慣送重禮,所送禮物多為價錢不貴但有紀念意義的物品,以此來表示慰問、致賀或感謝之情。去友人家赴宴,客人帶上點小禮物,俗話說“禮輕情義重”,一束鮮花、一盒巧克力糖果或一瓶酒足已。當然,去德國朋友家做客的中國人如能送給女主人一件富有民族風格的小紀念品,那定會受到主人由衷的讚賞。如果隻是順便看望,那就不必帶什麼禮物了,最多給小孩子帶點小玩意兒。如果是業務的聚會,雙方往來都是公事,隻要按時應邀出席,不必另有表示。

在德國,如遇朋友喬遷或新婚,你可以事先同受禮者開誠布公地談談送些什麼禮物好。有的德國新婚夫婦會把自己所需的日常用品列一份清單,送禮的朋友可在此單上劃上自己送的東西,這樣既可使新婚夫婦得到實惠,又令饋贈者高興。

2.服飾禮儀

德國人在穿著打扮上的總體風格是莊重、樸素、整潔,在一般情況下,德國人的衣著較為簡樸,他們不大容易接受過分前衛的服裝,不喜歡穿著過分鮮豔花哨的服裝,並且對衣冠不整、服裝不潔者難以忍受。德國人在正式場合露麵時,必須穿戴整齊,衣著一般多為深色。在商務交往中,講究男士穿三件套西裝,女士穿裙式服裝。德國人對於發型較為重視,在德國男士不宜剃光頭,免得被人當做“新納粹”分子;德國少女的發式多為短發或披肩發,燙發的婦女多為已婚者。

3.飲食禮儀

德國人講究飲食,最愛吃豬肉,其次才是牛肉。以豬肉做成的各種香腸,令德國人百吃不厭。德國人一般胃口較大,喜食油膩之物,在口味方麵,德國人愛吃冷菜和偏甜、偏酸的菜肴,對於辣或過鹹的菜肴則不太欣賞。德國人最喜歡飲啤酒,人人都是海量,當然,他們對於咖啡、紅茶、礦泉水也很喜歡。

4.主要禁忌

德國人對黑色、灰色比較喜歡,對於紅色以及摻有紅色或紅黑相間之色則不感興趣。

對於“13”與“星期五”,德國人十分討厭,他們對於四個人交叉握手,或是在交際場合進行交叉談話也比較反感,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不禮貌的。

德國人對納粹黨徽的圖案十分忌諱。另外,在德國跟別人打招呼時,切勿身體立正、右手向上方伸直、掌心向外,這一姿勢是過去納粹行禮的方式,因此也應避免。

與德國人交談時,不宜涉及納粹、宗教與黨派之爭。在公共場合竊竊私語或是大聲講話,德國人認為都是十分無禮的。

美洲國家習俗禮儀

十二、美國

美國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地處北美洲中部,美國人主要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美國的綽號是“山姆大叔”,也有“世界霸主”、“超級大國”、“國際警察”、“金元帝國”、“車輪上的國家”等代稱。

1.交際禮儀

美國人性格隨和友善,獨立精神強,充滿自信心,追求新奇,愛好變革,他們為人誠摯,樂觀大方,天性浪漫,性格開朗,善於攀談,喜歡社交,似乎與任何人都能交上朋友,與人交往時講究禮儀,但沒有過多的客套。朋友見麵,說聲“Hello”就算打招呼。每個人熱情開朗,不拘小節,講究效率,不搞形式主義。

社交場合一般行握手禮,熟人則施親吻禮。較熟的朋友常直呼其名,以示親熱,不喜歡稱官銜,對於能反映對方成就與地位的學銜、職稱,如“博士”、“教授”、“律師”、“法官”、“醫生”等,卻樂於稱呼。經常說“請原諒”等禮貌用語。

交談時,經常以手勢助興,與對方保持半米左右距離;不願被問及年齡、收入、所購物品的價錢,不喜歡被恭維其“胖”;對婦女不能贈送香水、衣物和化妝品;交往時必須遵循“女士優先”的原則。

2.服飾禮儀

美國人的衣著,可以說是自由、嚴謹兩分明。他們的日常穿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全憑自己的愛好,夾克衫、運動衫、牛仔服隨處可見,甚至穿著泳裝也可以招搖過市。但正式場合,美國人的衣著又非常嚴謹,男士都穿顏色較深的西裝,打領帶,給人一種沉穩可靠的印象;女士穿套裙,顏色多為深藍色、灰色或大紅色。

3.飲食禮儀

美國人喜歡鹹中帶甜的菜肴,口味清淡。他們重視營養,愛吃海味和蔬菜。美國人早、午餐比較簡單,晚餐較豐富,偏愛火雞。飯後喜歡喝咖啡或茶。

4.主要禁忌

美國人忌“13”和“星期五”。他們不喜歡黑色,偏愛白色和黃色,喜歡藍色和紅色。崇尚貓頭鷹,將其敬為國鳥。在動物中,美國人最愛狗,認為狗是人類的忠實朋友,對於那些自稱愛吃狗肉的人,美國人是非常厭惡的。在美國人眼裏,驢代表堅強,象代表穩重,他們分別是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標誌。

在美國,成年同性共居於一室之中,在公共場合攜手而行或是勾肩搭背,在舞廳裏相邀共舞,都有同性戀之嫌。

美國人認為個人空間不可侵犯,所以與美國人相處要保持適當的距離,碰了別人要及時道歉,坐在他人身邊應征得對方認可,談話時要保持與對方適當的距離。

美國人大都喜歡用體態語表達情感,但忌諱盯視別人,衝別人伸舌頭,用食指指點交往對象等體態語。

十三、加拿大

加拿大作為國名,出自當地土著居民的語言,本意是“棚屋”,也有人講它來自葡萄牙語,意思是“荒涼”。它位於北美洲北部,除極少數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外,國民多是英、法移民的後裔,多數信奉天主教。加拿大境內多楓樹,素有“楓葉之國”的美譽。長期以來加拿大人民對楓葉有濃厚的感情,加拿大國旗正中就繪有紅色楓葉,國歌也有《楓葉,萬歲》。加拿大有“移民之國”、“糧倉”、“萬湖之國”等美稱。

1.交際習俗

加拿大人講究禮貌,但又喜歡無拘無束,不愛搞繁文縟節。加拿大人性格開朗熱情,對人樸實友好,容易接近。人們相遇時,都會主動打招呼、問好,握手是其見麵禮,擁抱、接吻等見麵禮隻適用於親友、熟人、戀人和夫妻之間。

加拿大人在人際交往中的自由與隨和,是舉世聞名的。他們對於交往對象的頭銜、學位、職務,隻在官方活動中才使用,在中國社交活動裏普遍必備的名片,普通加拿大人則不常用,隻有在公司高層商務活動中才使用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