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場》reference_book_ids\":[7259645557298170932,7260441028111371325,7045214716133657607,7259645557289782287,6947638689354746916]}],\"13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3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47,\"start_container_index\":13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43},\"quote_content\":\"《紫色》reference_book_ids\":[698214051184273309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What I know for sure is that what you give comes back to you.(我堅信一點:你的付出會有回報。)——奧普拉
這是奧普拉的一句座右銘, 奧普拉正是堅持在兒童性騷擾問題上的關注和付出,才使那些曾有此經曆的人走出了陰影,走出了那個可怕的深淵,也正是因為奧普拉在兒童性騷擾問題上的不斷付出才使得全美國人敢於正視這一問題並給予了充分的關注。1993年,克林頓在白宮簽署《全國兒童保護法案》,身為好友的奧普拉就站在他的身邊。因為該法案致力於幫助受虐待和性騷擾的兒童,也被叫做“奧普拉法案”。這就是奧普拉對兒童性騷擾問題的付出所得到的最好的回報。
成功的果實屬於積極者
自己的情況自己知道,用不著別人催促。在很多條件下,我們隻有主動出擊,才能贏得自己所要的一切。一切有價值的東西不會白白地跑到你的手上,都是經過辛苦和努力主動爭取過來的。
一個和尚在寺廟裏待了幾年了,可還是做掃地、端茶的工作,有一天他越想越氣,去找方丈說理。
“我在這兒辛辛苦苦幹了幾年了,為什麼還是讓我掃地、端茶?太沒道理了!”
方丈捋了捋胡子,慢條斯理地說:“你沒發現,你掃地從來不知道把垃圾處理掉,端茶時也不知道把桌子上的灰塵抹掉嗎?”
這個和尚工作的失敗在於,他沒有主動精神,不知道主動做一些沒有人交代他做的事情。有主動精神的員工,會勇於負責,有獨立思考能力。主動的員工有別於那些像機器一樣的員工,他們不會按別人的吩咐機械地完成工作,他們往往會發揮創意,出色地完成任務。所以單位裏升職提幹的永遠是這些人。
而不能積極主動工作的員工,則墨守成規、害怕犯錯,凡事隻求遵循公司規則。他們會告訴自己,老板沒有讓我做的事,我又何必插手呢?又沒有額外的獎勵!隻有傻子才會那樣做,這兩種不同的想法會明顯地導致不同的工作表現。
成功的機會不會白白降臨到你的身上,隻有那些主動做事、主動工作的人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但遺憾的是,意識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早已養成了拖延、懶惰的習慣。
如果說懶惰和貧窮是一對孿生姐妹的話,消極和懶惰就是一對孿生兄弟。人類天生就有許多劣根性,懶惰正是其中最難消除的劣根性之一。
世界上懶惰的人已經夠多了,我們需要更多主動積極的人,更多關注世界光亮麵的人,懶惰隻會使我們心灰意懶、怨天尤人。
如今,地球上的人數已經達到60多億,真正傑出的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像愛因斯坦、伽利略那樣耀眼的科學巨星,幾百年才可能出一個。大多數的人注定是要平凡的,平凡並不可恥,可恥的是平庸,無所事事,碌碌無為。積極主動的因素無處不在,積極的人和積極的事物一直環繞在我們周圍,就看你肯不肯借鑒,肯不肯吸收利用那些積極的、正麵的東西。隻有那些持有積極主動心態、肯於接受別人優秀的人,才能把自己融入到社會之中,積極獲取屬於自己的一切。否則,你隻能是一個形影相吊的局外人。
為了提高收視率,奧普拉和公司想方設法地吸引觀眾的關注與參與,因而她每天都積極主動地工作,並適時地提出一些好的點子和創意。她就曾提出一個在當時來說非常別致的創意,就是每月搞一次電視讀書俱樂部活動。這個節目播出後受到了極大歡迎,其他電台、電視台都紛紛仿效。節目裏奧普拉要選擇一本她讀過且喜歡的書,把它介紹給觀眾,並邀請該書作者到演播室與觀眾見麵。通過長期的實踐證明,這正是這個節目的特色所在。最後一群經過精心挑選、包裝、有著不同背景的讀者通過電話對這本書進行討論。除了夏季,奧普拉每個月都會選一本書推薦給公眾。每次在宣布入選書目之前,奧普拉就會把參選的幾大盒書封好送到公共圖書館去,她還在上麵的標簽上寫著“不要打開直到……” 1996年,在經過照例的廣告之後,讀書俱樂部節目正式與觀眾見麵了。米切爾德的《大洋深處》成為奧普拉電視讀書俱樂部第一次節目的主題。
通過奧普拉的努力,讀書俱樂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已成為一個不爭的現實,因此很多書店和咖啡館紛紛舉辦名為“奧普拉的選擇”的特別書籍展覽。甚至她所選擇的書被烙上了帶有這個意思的印記。僅僅在讀書俱樂部創辦一年之後,《新聞周刊》及其他雜誌,已經把奧普拉看做是現代圖書世界最重要的人物。
《華盛頓郵報》作家戴維·斯特裏菲爾德把奧普拉節目對促進人們對閱讀感興趣的作用與19世紀的大亨、慈善家安德魯·卡內基相提並論。其他的不說,卡內基曾經捐建過2500座圖書館。但是斯特裏菲爾德的同事們似乎不同意人們對奧普拉的這種讚揚,還提出一個假設,即奧普拉僅僅是非常幸運地獲得了近一段時間以來全民性閱讀愛好回升的勝利果實。盡管如此,鑒於奧普拉對培養國民閱讀習慣的巨大影響,對全美國文化產業的貢獻,1999年國家書籍基金會在一個雅致的燕尾服酒會上,向她頒發了第50周年金質獎章。做事積極主動讓奧普拉能夠快樂地工作,自信地麵對困難,大膽地嚐試新事物,也使她獲得了很多的機會,讓她開啟了許多新的旅程,同時也為她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人生啟示
不論你現在所從事的是怎樣一種工作,是水泥工,還是IT精英,你都應當以一種職業人的精神去對待。世界上沒有卑微的工作,隻有卑微的工作態度,隻要你積極主動去做,再平凡的工作也能做得很出色。
行動起來,別讓願望成為空想
行動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隻有付諸行動,計劃或目標才可能變成現實;如果沒有行動,再好的點子也隻是一堆廢紙,我們的思考將變成毫無價值的幻想。在工作中,如果我們有很好的想法,很好的點子,很好的創意,卻窩在自己心裏,不表達也不行動,那我們隻會離成功越來越遠。
一張地圖,無論繪製得多麼詳細,比例尺有多麼精密,但它不能讓它的主人在上麵移動哪怕一寸;一部法典,無論它多麼的公正,但它絕不能預防罪惡的發生;一本教人成功的書,無論寫得如何精彩,但它並不會為誰賺回一分錢來。隻有行動,才是成功的起點,才能使我們的幻想,我們的計劃,我們的目標,成為一股鮮活的力量。
其實,有很多事,不是做不到,而是我們不夠努力,沒有決心。一件事還沒有做就自我設限。人人都渴望著有好的發展,趨向於成功;沒有人願意過窩囊的生活。但是,真正成功的人總是極少數,絕大多數的人把自己優秀的新構想、新思路、新點子取消或埋葬,從不將計劃付諸實施,幻想著,拖延著,生命就在這幻想與拖延中蹉跎掉了。
當失敗者休息的時候,成功者在工作;當失敗者在沉默的時候,成功者在演講;當失敗者在說太遲了即將放棄的時候,成功者已經準備好整裝待發了。
失敗一定有原因,但成功也需要方法。成功最最重要、最最快捷的就是學習成功者。學習成功者的人生態度;像成功者一樣去思考;像成功者一樣去決策;像成功者一樣去行動!
再好的想法若沒有付諸行動,就看不到成果,便毫無價值可言。事實上,我們不要怕,隻要謹慎小心,也不要低估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很多人的成就一開始也是來自那些看起來不怎麼樣的想法而已。隻要你肯為自己的想法踏出付諸行動的第一步,再一步一步往前走,便會有成功的希望。
奧普拉在田納西州讀書時的一個目標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辯手,能闖出一點名氣,讓全學校甚至全國的人都認識自己,為此奧普拉做了很多的努力,也付諸了很多的實際行動。奧普拉在學校加入了國家辯論隊,經常和海恩斯小姐一起研究戲劇化表演方式,為比賽做準備。她們的目標就是贏得田納西州辯論比賽,入圍全國的比賽。奧普拉三年級的時候就成了他們學校的最佳辯手。
1970年3月,她又一次扮演了牧師的角色,講述《上帝的長號》裏的大啟示,並一舉奪得了戲劇一等獎。她接受學校校報采訪時說:“感覺就像得了奧斯卡金像獎一樣。比賽前我為自己祈禱,我說:‘上帝,你現在一定要幫我向他們傳達世界末日這個信息,他們需要知道這些。所以請幫幫我’。”在這之前,她曾在電視上無數次地看過奧斯卡那些得獎者的感言。她模仿著他們說,“我要感謝上帝,海恩斯小姐,拉娜,還有保拉·斯圖亞特,因為保拉跟我說過,如果我贏不了比賽的話,她就再也不跟我講話了。”
奧普拉還在費城麵對1萬多人發表了一次演講。站在台上她感覺很愜意。她之前老是擔心自己每次站起來講話嘴唇是不是會下垂。但是,當時對著1萬人,她就知道就算自己嘴唇下垂了也不會有人發現。麵對著黑壓壓的人群,她一點都不會覺得害怕。演講結束之後,她曾說:“我不記得當時說了什麼,我隻知道當時自己談的話題是‘黑人,憲法,美國’,時間為兩分半鍾,我征服了聽眾,我成功了!”奧普拉還在第71屆共濟會上贏得了比賽,得了一等獎。這個比賽是為了紀念密西西比州菲也特市市長查爾斯·埃弗斯——美德加·埃弗斯的哥哥。
奧普拉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是一個積極的行動者,每當她麵對新的情況,新的問題時她總是積極地適應,全力地準備,勇敢地付諸行動,盡管有時她也心存疑慮,有時也迷茫徘徊,可是當她確定自己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後,她便放棄一切開始行動了。
所以,當你徘徊不前而手足無措的時候,你要意識到你正在拖延工作。徘徊是因為害怕這個事情可能發生的後果需要自己承擔或應付。工作的時候需要一種起碼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不管下一步是什麼狀況,自己都能把它引導到自己需要的那條線上去的。另外,告訴自己,不要想太多時間,如果不知道,就趕快求助,或想辦法,苦惱和憂慮會給你更多的壓力也會把剩下的時間蠶食殆盡。
人生啟示
行動是成功的起點,成功從行動啟程。再完美的計劃,再好的創意如果隻是空想,不付諸行動,那也隻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在職場有了好的想法就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提出來,獲得認可後就馬上付諸行動。
創新是成功的不二法寶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
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創新。一個企業要想基業長青就必須不斷地創新自己的思維模式和產品,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必須去適應不斷變化的客觀環境和時代的大方向,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中小企業首席創新營銷專家李響曾說很多中小企業主認為創新是大企業的事情,跟我們中小企業無關。其實這就大錯特錯,一點點的創新就可能讓一家企業起死回生,一點點的創新就可能讓企業利潤大增,一點點的創新就可能讓企業名聲大震,由此說明創新的作用顯而易見。對於個人而言,創新也同樣重要,它可以讓你從眾多的同事中脫穎而出,它可以讓你擺脫枯燥的工作,它可以讓你升職加薪。
不斷求新求變、尋找新的視角,這也是奧普拉節目的宗旨。有一年的第24季節目第一期就引起了轟動,55歲的奧普拉與黑眼豆豆樂隊成員及2萬多名樂迷一起在芝加哥壯麗大道上舉辦了場麵恢宏、氣勢龐大的街道派對。緊接著一連串訪談的主角都是重量級人物:老冤家泰森和霍利菲爾德,黑人文藝歌手惠特尼·休斯敦……就在其上一周,前美國阿拉斯加州州長、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莎拉·佩林終於也上了奧普拉的節目,宣傳自己的回憶錄《單打獨鬥:一個美國人的生活》,同時這期節目也創下該節目在兩年內的收視率新高。
坦誠與親和是奧普拉的秘訣。因為在惡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所以奧普拉能格外體會那些不幸家庭背後的種種心酸。她平易近人、善於傾聽,從不裝腔作勢,高高在上,好像自己什麼都懂卻把觀眾當傻瓜。恰恰相反,在鏡頭麵前,她會自揭傷疤來拉近與觀眾間的距離。她曾公開承認自己曾未婚生子,嬰兒在出生兩周後就夭折;她毫不避諱地承認少不更事的自己吸食過可卡因。說這些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希望通過自身的經曆來讓她的觀眾找到自我身份的認同感。喬治·麥爾在奧普拉的傳記中這樣寫道:“觀眾們信任奧普拉,是因為她就是他們中的一員,當她提及自己隱私的時候,人們會發出類似的感歎:哦,原來奧普拉也和我一樣,以前做過傻事。”
有時,奧普拉也會把節目辦得像一次集體心理診療。因為在節目中她會邀請一些著名的心理醫生到場,並讓嘉賓在節目中公開個人生活中最隱秘的角落。然後通過專家的分析解讀和她的循循善誘,找出嘉賓心理問題的症結和根源。在節目中,奧普拉與嘉賓、觀眾共同袒露心跡,擺脫過去的陰影,一起成長。
1986年9月8日,時任《洛杉磯時報》的電視評論員霍華德·羅森伯格對奧普拉第一期脫口秀節目這樣點評:“她是大氣的、自信的、進取的、深情的、溫柔的、可愛的、自然的、探索真相的、柔和的、真情流露的、觸摸心靈的、樸實的、渴慕的。”
這樣的奧普拉,想不紅也難。因為她總是能給觀眾帶來全新的感受甚至是意想不到的訪談主題,奧普拉的每一次創新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從觀眾的認可度和收視率的飆升就可以知道。
奧普拉通過個人的勤奮和努力,使自己的節目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脈搏,迎合大眾的口味,並不斷提高節目的質量,創新節目的形式,她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她最終不僅獲得了觀眾的好評和同行的認可,也成為一位世界級的女富翁。
經過20年的打磨,《奧普拉脫口秀》從最初芝加哥的一檔平凡的早間節目成為如今收視率最高的脫口秀節目。在美國,每周估計有4200萬觀眾收看這檔節目並在全球145個國家播出。《奧普拉脫口秀》無疑是電視產業中最賺錢的節目之一。
人生啟示
創新是人類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成功的不二法寶。是對精華的萃取,是對糟粕的摒棄,是對傳統的繼承與發揚,是對陳規的抨擊,是不斷進取,是勇於開拓。
堅定自己的信念很重要
有一種精神,能使身處黑暗的人看見光明,使困於逆境的人看到希望;有一種力量,能給我們以無窮的動力,給我們以美好的前景,這就是信念。
“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信念,他就能創造奇跡。”溫塞特的名言告訴我們要堅持信念,相信信念創造奇跡!
我們應該擁有自己的信念,樹立自己的理想。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因此,我們應該堅定自己的信念,努力為理想而奮鬥,無論是為了國家還是為了自己的將來,正確的理想與信念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一個人沒有信念是不行的,沒有信念,就不會獲得理想實現的喜悅;沒有信念,就不能創造奇跡;沒有信念,就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
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天能飛黃騰達,都希望能登上人生之巔,享受隨之而來的豐碩果實。遺憾的是,人們往往堅守不住自己最初的信念和夢想。總覺得頂峰是那樣高不可攀,想象一下就已經足夠了。一個沒有信念或者不堅持信念的人,隻能平庸地過一生;而一個堅持自己信念的人,永遠也不會被困難擊倒。因為信念的力量是驚人的,它可以改變惡劣的現狀,造就令人難以置信的圓滿結局。
下麵這則小故事能給我們很好的啟發:有一年,一支英國探險隊進入撒哈拉沙漠的某個地區,在茫茫的沙海裏跋涉。陽光下,漫天飛舞的風沙像炒紅的鐵砂一般,撲打著探險隊員的麵孔。口幹舌燥,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沒了。這時,探險隊長拿出一隻水壺,說:“這裏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
一壺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標。水壺在隊員手中傳遞,那沉甸甸的感覺使隊員們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露出堅定的神色。終於,探險隊頑強地走出了沙漠,掙脫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極而泣,用顫抖的手擰開那壺支撐他們的精神之水——緩緩流出來的,卻是滿滿的一壺沙子!
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裏,真正救了他們的,又哪裏是那一壺沙子呢?他們執著的信念,已經如同一粒種子,在他們心底生根發芽,最終領著他們走出了“絕境”。
1984年,三十歲的奧普拉來到了芝加哥,並在這裏的美國第三大電視市場一下子待了二十多年。當她第一次到芝加哥當主持人時,她主持的節目《芝加哥早晨》收視率極低。她十分擔心前景,便找到了電視台經理丹尼斯·斯旺森。作為奧普拉的領導,斯旺森對奧普拉說“要保持自己的風格,堅定自己的信念”,奧普拉記住了這句話,同時也付諸了很好的行動。而這種對自己風格的堅持,對信念的堅守,很快讓奧普拉嚐到了甜頭,節目的收視率在幾個月之後開始突飛猛進,最後竟然在訪談類節目的排名中名列前茅,並成了美國最受歡迎的訪談節目。此時,起始年薪二十二萬多美元的她,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
到芝加哥兩年後,她主持的《奧普拉·溫弗瑞節目》開始麵向全國播出,一下子引起了全國的關注,至此,一顆明星誕生了。1987年,奧普拉因在電視節目上取得的成就被授予艾美獎。
因為對信念的堅守使奧普拉從一個新人成為主持界璀璨的新星,因為對信念的堅守使奧普拉從一個又黑又窮的姑娘變成了一個億萬女富翁,因為對信念的堅守使奧普拉成為了美國人的心理醫生。
生活中我們有很多人,終生不甘平凡,卻又無力改變平凡,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不敢堅守或者是沒有能力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夢想,最終導致失敗,這是人生中莫大的悲哀。
人生啟示
人生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無論遭受多少艱辛,無論經曆多少苦難,隻要一個人的心中還懷著一粒信念的種子,那麼總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讓生命重新開花結果。
人生就是這樣,隻要種子還在,希望就在。
成功需要信念的支撐
人人都想成功,每個人都想要獲得財富、智慧、鮮花、掌聲,沒有人喜歡巴結別人,更沒有人喜歡過平庸的生活,也沒有人喜歡自己被迫進入某種糟糕的境地。但是,成功的前提是具有堅定的信念,成功的程度也取決於信念的堅定程度。通俗地講,就是心存疑慮,就會失敗;相信勝利,必定成功。
信念是帆,激勵我們敢於乘風破浪;信念是燈,指引我們敢於迎著黑暗,勇往直前。信念是懸崖上的鬆樹,筆直,傲氣,重塑了風的形狀,這是一種剛毅;信念是萬佛閣中的藏根草,嫩綠,精神,詮釋著生命的意義,是一種堅強。
一個人要對自己想去哪裏、想成為什麼人有一個毫不動搖的信念。然而,在實現它們的過程中你可能得改變既定的計劃。隨著事情的發展,你得麵臨不同的壓力和挑戰。集中精力於自己的夢想。一定要使你的夢想與你對成功的定義、你的目的和你想成為誰相一致。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