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4 產後體育鍛煉(1 / 3)

產褥期是產婦機體恢複的階段,但並不等於產婦應完全臥床,不能活動。適當活動與合理的運動有助於產婦康複,如果產婦沒有疾病或不適症狀,可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

坐月子期間不要完全臥床

雖然產婦在分娩時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和精力,但隻需在24小時內充分睡眠或休息即可使精神和體力得到恢複。認為坐月子就要完全臥床休息的做法是錯誤的。如果產婦在月子裏完全臥床休息1個月,別說恢複正常的日常生活了,很有可能就不能起床走路了。

愛心提示

如果產後完全臥床休息不下床活動,甚至進食和排泄都在床上,則會導致食欲缺乏,子宮恢複緩慢,也不利於惡露排出。

所以,產後應適當活動,分娩12小時後如果陰部無傷口、身體不太疲勞,便可坐起來,24小時後可下床進行一些適當的活動,如替寶寶換尿布或在室內走動等。

每天下床在室內走動2~3次,並適當做一些產後體操,使肌肉、腹壁和體形盡快恢複到孕前狀況。並應堅持天天活動,如第一天至第三天做抬頭、伸臂、屈腿等活動,每天4~5次,每次5~6下;1周後可在床上做仰臥位的腹肌運動和俯臥位的腰肌運動;做雙腿伸直上舉、仰臥起坐和頭、肩、腿後抬等運動。10天後即可做些輕微家務和一般健身操。

產婦早活動的好處

較早活動有利於較快地恢複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早期下床活動,可使自己的角色能迅速轉換,由產婦轉成常人,因而能振奮精神,使體力和精神等較快地恢複正常,並由於活動量的加大,進而會增進食欲,有助於乳汁的分泌。

愛心提示

坐月子是中國所特有的,其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24小時以後就可下床活動。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產後適當地下床活動,散散步,循序漸進地做幾節保健體操,活動活動身體,會給產後恢複帶來莫大的好處。

肌肉的功能也是用進廢退,因此,早期活動可加強腹壁肌肉的收縮力,使分娩後腹壁鬆弛的情況得以及時改善。有助於恢複產婦的體形,防止發生生育性肥胖,使產婦早日恢複苗條的身材。

月子裏也能做瑜伽

產後的運動,在坐月子期間就可以進行,有很多人會問,在月子裏也可以做瑜伽嗎?當然了,這樣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產後瑜伽可促進盆腔血液的循環,不管是剖宮產還是自然產,在此期間都可依個人體質及傷口愈合情況逐漸開始練習。產後瑜伽體位法中的很多動作都有塑身、保護內髒及拉伸肌肉、增加彈性的功效。

愛心提示

腹式呼吸法

產後第3天

(1)平躺於床上,雙腳放鬆微微左右打開,雙手置於腹部丹田處做深呼吸。

(2)胸口放鬆,吸氣,腹部凸出,氣沉丹田,呼氣,腹部凹進,吸、呼來回做5次。

(3)還原,全身放鬆,調息。

功效:排除體內廢氣,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產後恢複體力,調理內分泌,消除緊張與壓力,預防產後抑鬱症,使產後鬆弛的產道恢複彈性。

簡易輪式呼吸法

(1)平躺於床上,做深呼吸。

(2)吸氣,雙膝彎曲,雙手抓住雙腳,呼氣。

(3)吸氣,臀部慢慢向上推高,推到極限,呼氣,同時將肛門、臀部肌肉縮緊。停留數秒做深呼吸。

(4)還原,調息。

功效:可使產後鬆弛的臀部肌肉、腿部肌肉都緊實回來,消除多餘的贅肉,強化膝關節功能,預防腿肚抽筋,此外,因頸部的壓擠可按摩頸部達到強化氣管、甲狀腺、扁桃體機能的作用。

剖宮產產婦的輔助運動

假如是剖宮產的女性,還需要做一些輔助運動。呼吸與咳嗽的運動,有助於清除肺部的分泌物,而腿部的運動則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因為在剖宮產後的一段時間內行動會比較不方便,適當的腿部運動有利於機體盡快恢複。

愛心提示

呼吸與咳嗽

要深呼吸,其重點在於呼氣。在吐氣的時候,用雙手或枕頭支撐傷口。維持膝蓋的彎曲,同時試著在吐氣的時候,做一個輕咳的動作,而不是做真正咳嗽動作,否則會引起疼痛。

腿部運動

坐在床上,腳指頭向前伸展。將腳指頭往上扳,然後再把腳指頭往下推。重複此動作15~20次;迅速移動雙腳,雙腳可以同時往相同的方向移動,也可以做一隻腳往上、一隻腳往下運動。接著,張開雙腳,同時做腳部的環繞運動,首先要順時針環繞,然後再逆時針環繞。

膝蓋運動

平躺於床上,伸直雙腿,一次彎曲一條腿,將腳跟滑向臀部,盡量靠近臀部,停留15~20秒鍾,然後再換另一條腿做膝蓋彎曲滑向臀部的動作,同時繃直另一隻腳,使腿盡力貼向床麵。這個運動有助於大腿部的運動,並促進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