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契的支持,輿論已經轉向支持禹治水。
眾人的好奇心都被調動起來,想知道禹打算如何治水,居然打動了商丘的主人。要知道契雖然年幼,商丘還有閼伯夫人坐陣,更有商宰老成有謀,不會輕易受人鼓動。而且商丘一向不管朝廷中發生的事,這次肯這樣為禹出頭,定是有了極大的把握。
帝舜沉吟片刻,然後向四嶽詢問意見。四嶽是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兄弟,同為司天之官。四人頗有默契,彼此看了一眼,微微點頭,於是羲仲道:“此時天意未明,惟有盡人力而已。上回舉薦鯀治水,結果失利,我等亦沒有什麼好主意,已經不敢再開口了。禹要治水,亦無不可。”
眼看四嶽也不反對,於是眾人心底都在想,看來禹治水已成定局。
帝舜帶著幾分歡欣的說道:“朕一直希望海晏河清,天下再也沒有水患肆虐,如果禹真的能平治洪水,那真是百姓之福啊!隻是,禹,你如何能讓天下人相信你有能力完成治水大任?”
禹一挺身,便要解說出盤桓在口邊多時的治水辦法,然而帝舜不容禹開口,已經繼續說道:“須知治水之事不同別的,一旦失利就是家毀人亡、田園荒蕪,損失慘重啊!這樣的大事在選擇負責人的時候必需慎重而又慎重,不可隻憑幾句豪言壯語或關係親密就輕信於人。”
帝舜的話說得大義凜然,而多數人已經嗅出其中味道,知道帝舜必有下文,隻怕是波瀾又生。契假裝沒有聽出帝舜話中所指,保持微笑。禹則暗中切齒,不知道舜到底在繞什麼圈子?
“想當初,大家公推鯀來負責治水,鯀對他自己也很有信心,朝廷和地方對他是不遺餘力的支持。可結果呢?卻是去年全麵的失敗!朕不由想起鯀尚未受命之時,帝堯就說過話:“鯀負命毀族,不可!”那時的帝堯正值盛年,當真是聖明啊!早看到顓頊氏根本沒有能力治水,擔負這樣的使命隻會毀掉家族。鯀尚且不能完成治水大業,又何況區區一個禹?大家剛才也聽到禹所說的話了,禹的父親都不同意禹幫忙治水,這是不看好禹啊!朕盼望天下再無災患的心情和大家一樣急切,無論誰有這個能力朕都支持,但是對禹,朕不放心啊!”
眾人對去年的這次損失都心有餘悸,受了損失的固然心痛,沒有受損的也淒淒然,不想這樣的事發生在自己封國內。想到禹隻有十八歲,經曆尚淺,又從來沒有治過水,多數人都點頭讚同帝舜的觀點,對禹治水的能力抱有懷疑態度。
帝舜歎了一口氣,對禹說道:“連鯀都失敗了,你說你能治水,可你怎樣解釋鯀的失敗?須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隻有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才能避免前人的過錯。你若能看清鯀失敗的原因,朕便姑且相信你一回,你要是連之前失敗的原因都說不清楚,又怎麼能讓人相信你有能力治水呢?”
禹一下子愣住了,在禹看來,以簡陋工具對抗洪水,本來就是危險重重,成功失敗難以預料。鯀之前成功了八年,已經是難得的好運道,這一次的失敗乃是天意如此,非人力所能及,是舜硬要鯀來為此負責,屈殺了父親。禹本來還想為父報仇的,由於情勢所迫,加上家人苦苦相勸,這才壓下心中的怒火,暫且臣服於舜。
現在舜突然讓禹說清鯀失敗的原因,而且表明這個問題交代不清就不能治水,禹這下犯了愁。
最根本的原因是治水的思路不對,鯀采取的是以堵為主的全麵防守式治水模式,這與其說是治水不如說是防水,這裏也防那裏也防,以為砌一堵高牆就可以免受其害,於是隻要有水的地方都有人在圍河修壩,致使水無處宣泄隻有暴漲,最終導致衝垮堤壩。這道理鯀雖然懂,卻無能為力,一是沒有挖石開山的工具,二是當時所有的人都貪圖近水的便利,是見水就堵,而鯀也不能不讓別人防水。最終的結果就是水道越來越窄,水患越來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