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氣盛的時候,多數人總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當在現實中吃盡了苦頭,各種打擊接踵而來,做得再好卻都是批評和挫折時,就會把失敗由惶惑不安變成習以為常,喪失了信心和勇氣。於是就常覺得自己這輩子也就隻能如此了,偶感到失落時,就會安慰自己一句:命裏三升,難得一鬥啊。卻不知道擺脫這些所謂的理性思想,也許能明白現實的瓶頸隻在自己心中而已。
沈陽有個名叫王洪懷的人,以收破爛為生,有一天他突然想到,收一個易拉罐才賺幾分錢,如果將它熔化了,作為金屬材料賣,是不是可以多賣一些錢呢?於是他把一個空罐剪碎,裝進自行車的鈴蓋裏,熔化成一塊指甲大小的銀灰色金屬,然後花了 600 元在市裏有色金屬研究所做了化驗。
化驗結果出來了,這是一種很貴重的鋁鎂合金!當時市場上的鋁錠價格,每噸都在 14.000 元至 18.000 千元之間,這是一個很好的價格。於是他算了算,每個空易拉罐重 18.5 克,54.000 個就是一噸,這樣算下來,賣熔化後的材料比直接賣易拉罐要多賺好幾倍的錢!他決定回收易拉罐熔煉。
就在他一念之間,從收易拉罐到煉易拉罐,不僅改變了他所做的工作的性質,也讓他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條軌道。為了多收到易拉罐,他把回收價格從每個幾分錢提高到一角四分,又將回收價格以及指定收購地點印在卡片上,向所有收破爛的同行散發。
沒過多久,他騎著自行車到指定地點一看,隻見一大片貨車在等待著他,車上裝滿了空的易拉罐。這一天,他回收了 13 萬多個,足足二噸半。他趁熱打鐵,立即辦了一個金屬再生加工廠。一年內,加工廠用空易拉罐煉出了 240 多噸鋁錠;三年內,賺了 270 萬元。他從一個“收荒匠”一躍而為企業家,成了百萬富翁。
在許多收破爛的人看來,以最低的價格收回,再以最高的價格賣出,便是他們生活的來源了,更不會輕易地打破這條原則,所以隻能年複一年地賺點差價。可是這個事例讓人看到總是按著正常思維的方式理性看待問題,就會容易鑽入死胡同而無法自拔,其實很多時候,隻要多長一個心眼,拓寬一點點思路,就能衝破瓶頸從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了。
老趙是一家小醫院的大夫,他為人本分,醫術精湛,很受患者的好評。這家醫院原來收入還可以,但由於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有病了大家都喜歡去市裏的大醫院,所以鎮醫院的病人就越來越少。由於是自負盈虧,醫生們已經兩個月沒發工資,在衛生局的提議下,醫院舉行了換屆選舉,誰都不願意接這個爛攤子,於是老實巴交的老趙被選為院長。
老趙心裏很矛盾,他是很喜歡管理工作的,可又擔心做不好還要擔責任,也覺得自己不是當官的料。他還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因為沒有組織好春遊,被老師撤了班長職務,連一個班長都幹不好,怎麼能管好一個醫院呢?他決定去衛生局,請求換人。但妻子阻止了他:“你還沒幹,怎麼就知道幹不好?平常你看到醫院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就總回家嘮叨,現在該你管了,怎麼又不行了?我看你就是隻會說人!”老趙被激怒了,決定做出點成績給妻子看看。
走馬上任後,老趙這個新官燒了三把“火”:第一,所有醫務人員必須對病人態度親切,有被病人投訴者扣當月獎金;第二,組織醫務人員輪班進修;第三,新添一批先進醫療設備。別看老趙平時不說話,辦起事來卻雷厲風行。三個月後,醫院情況明顯好轉,來就診的病人越來越多了。大家都說:“真想不到,老趙還有這樣的本事!”老趙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他現在的日子可比以前舒心多了。
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老趙”,他們明明很有能力,卻因為受到了一些挫折,就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奮發向上的熱情和欲望被太理性的分析所封殺,從此就畫地為牢,將自己限製在一個小圈子裏。老趙還算是幸運的,他碰到一個機緣讓自己重新認識自己,突破了自我設限,也突破了心中的瓶頸。
不要被事情的表象給蒙蔽了,也不要被自己想當然的思維方式給蒙蔽,要勇於擺脫理性限製,擺脫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