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生就是有折磨(1 / 1)

13.人生就是有折磨

【原文】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形,吾補吾心以逸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譯文】

如果上天不給我許多福分,我就去做些善事來自己培養福分;如果上天用勞苦來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來保養我疲憊的身體;假如上天用窮困來折磨我,我就開辟我的求生之路來打通困境。假如我能做到以上各點,上天又能對我如何呢?

【解讀】

孟子曾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惡其體膚,空乏其身,行佛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的這句名言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成就大業,必須先經曆些艱苦的磨煉才可以。

鐵礦石如果沒被熔爐鑄造,那麼他就毫無用處,當進一步提純,再進行錘煉和高溫鍛冶,就能製成優良的器具。鐵礦石要擁有使用的價值,必須經過烈火焚燒、反複錘煉的過程。

一個人的一生一帆風順並見得是好事;尤其是對於那些剛剛進入社會青年人,他們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雄心萬丈。可人生的路往往是多起多伏的。我們要做的是靠自己的意誌克服困難,不應該再去尋求父母的庇護。

清朝嘉慶年間,江淮有一個大學問家,名淩曙,遠近聞名。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淩曙小的時候,家境十分貧寒,他隻在10歲時讀了一年私塾,連一部《四書章句集注》還未學完就不得不去當傭工。

然而淩曙並沒有放棄學習。在工作的閑暇時間,他就在心裏默誦已讀過的書。在自學過程中,淩曙也會運道寫困饒他的問題。

無巧不成書,一次他發現附近一戶富人家為孩子請了老師。於是,他就有了趁著夜黑偷聽老師講課的機會。

可是不久淩曙就被人發現了,自然就不能到窗外聽課了。為此,他雖然難受但仍堅持努力學習。他會去買些舊書回來讀,晚上通宵達旦地學習,白天依然在打工,無論什麼苦活累活他都承受下來,以極大的毅力苦學不輟。

剛20歲他就已經很有學問了。於是他便辭了工作,用積攢的錢辦起了一所私塾,自然深受遠近人們的敬仰。後來,淩曙成為一名知識淵博的大學問家。

我們知道天命難違,但上天也喜歡幫助自助的人。要是一個人天生愚笨,但可以選擇笨鳥先飛;天生不機靈,但可以選擇踏實認真;天生體弱,可以選擇運動;天生不麗質,可以選擇更有涵養;天命可以嫁禍於你,你可以選擇自強不息,你可以選擇去做那些改變自己命運的事。更何況,上天經常是公平的對待我們每個人的少給了你這樣,一定會把別的送給你,就像士兵突擊裏說的我們需要有個平常心。

命運如果給了你自由但沒給金錢,給了你閑暇但沒給地位,給了你安寧但沒給名譽,而你隻想著擁有金錢、地位與名譽的好處,卻把自由、閑暇與安寧所帶來的好處也拋棄了,這也能去抱怨老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