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看透生死笑麵人生(1 / 1)

26.看透生死笑麵人生

【原文】

忙處不亂生,須閑處心神養得甭;死時不動心,須生時事物看得破。

【譯文】

事務繁多時不慌張,要想保持冷靜態度而本性不被擾亂,必須在平時修身養性時培養清晰敏捷的頭腦;麵對死亡也毫不畏懼不留戀,必須在平日對人生有徹底的感悟,看得破紅塵。

【解讀】

《莊子·大宗師》中說:“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它的意思是說死和生都不是人為之力所能安排的,就像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樣永恒地交替,完全是自然的規律。

為了求長壽所以才養生,為了享樂有限的人生才追求功名財富。但有一點,任何人都無法避免,那就是死亡。正如俗語所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或許會有人消極的認為人生最終不過是一個悲劇。並非如此,隻有把生死悟透,才能看透人生意義的要旨所在。

無論是哪個民族的傳統,出生和死亡都是生活中重要的事。因此迎接生命的到來需要一係列的儀式,並且禮送生命的結束。即使在今天,在2l世紀,也是如此。

史料中記載:

莊子的妻子去世的時候,惠子前去吊唁。見莊子叉腿坐在地上,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歌。惠子實在憤憤不平,就說:

“你的妻子和你生活了一輩子,為你生兒育女,都七十多歲了。現在她死了,你不哭也就罷了,還要敲著盆唱歌,這不是太過分了嗎!”

莊子見惠子來了,考慮到他畢竟是一番好意,就委婉地把道理講給他聽:“不對哩。她剛死的時候,我咋能不動感情呢?但想了想,原來人間並沒有她這個生命存在呀!不僅沒有生命,而且也沒有形體,不但沒有形體,而且也看不到形體的物質元素‘氣’。氣原來是混雜在冥冥之中的,變化後成為氣,然後才成形,然後才轉化為生命。現在她又由生轉化到死,這不是和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一樣嗎?她的屍體現在還躺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嗚嗚地圍著她啼哭,不是沒有真正理解生命現象嗎,所以也就不哭泣了。”

從這個“鼓盆而歌”的故事中,可以說明莊子對於生死看的比較透徹。

對於莊子的生死論,西方的哲學家也發出了幾乎相同的聲音。德國人布洛赫在《死亡研究之旅》中說:“人們會避開最後的恐懼嗎?其實這根本談不上恐懼。如果一個健全的人臨終絕望,有時竟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感覺。恐懼一變而為罕見的好奇,換句話說,以知道死亡對自身作用為樂事。因為死亡本身是一場固有的巨大變革,它會令人產生激情。上述好奇之心把徐徐落下的一幕,一變而為慢慢開啟的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