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旻聽了,更是一頭霧水,他問道:“機會?機會在哪裏?”
李儒笑道:“既然太後與大將軍、外戚與宦官之間要爭權奪利,就勢必更加需要軍隊的支持。自從蹇碩死後,十常侍碩果僅存的那些人已經失去了對西園軍的掌控,最好的情況也不過是現在還能勉強掌握宮裏的中黃門冗從和羽林虎賁。要想和兵強馬壯的外戚對抗,他們無比地需要軍隊。
而對太後娘娘最為死心塌地的車騎將軍,拿到了十萬之眾的西園軍,由此兵權略比大將軍重一些。因此要想與太後相抗衡,大將軍也需要軍隊。短時間內,他們又找不到急需的軍隊。此時若是我並州軍做出一些忠心服從的樣子,必能讓他們暫時放下對意圖謀反的並州軍的警惕,從而爭相拉攏。
無論是十常侍還是大將軍,隻要有人召並州軍進京,那麼並州軍便有了充分的理由踏足京師。隻要並州軍進入了京師,日後再想讓並州軍離開,可就不是他們說了算了的。”
董旻恍然大悟,說:“所以你才勸仲穎上表,請求進駐河東?又親自來到京師,攜帶重金遊說?你這是投下誘餌,就看是大將軍和十常侍之間,誰率先上鉤,順勢召並州軍進京啊!”
李儒點點頭,說:“不錯,正是此理。後來我又考慮到嶽父之前與大將軍有更深的交情,於是便先帶著錢來試探袁紹。想著試探他不成,便再去引誘宋典、韓悝等十常侍。誰知袁紹這麼爽快就答應了,正好遂了我的意!”
董旻又疑惑了,問道:“可是,進入京師,對於我們並州軍又有什麼好處呢?”
李儒都有些看不起董旻了,都進京了,還能幹什麼?但好歹董旻是嶽父董卓的弟弟,是他的叔輩,李儒還是耐心地說:“叔父,隻要嶽父率領並州軍進入京師,那麼便自然而然地成為影響京師之中爭鬥的決定性力量。屆時我等可以推波助瀾,讓太後與大將軍、大將軍與十常侍鬥個死去活來。等他們分出了勝負,也必定是兩敗俱傷。屆時我等自然便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取代他們成為朝廷的掌控者。嶽父就能取代大將軍何進,成為首屈一指的權臣。如此一來,天下便在手上,區區一個並州,還算得了什麼?”
李儒說得這麼明目張膽,董旻才終於明白了。董旻說:“既然如此,十萬斤金給他就給他吧!將來董氏得了天下,想要多少黃金,便有多少黃金。”
李儒也附和說:“而且叔父,隻要我們掌控的朝廷,成為天下執牛耳者,依仗著朝廷治下十二州數千萬庶民和數十萬官軍,力量便遠超涼國了。到那時,我們便可以把同涼主劉範之間的新仇舊恨,一塊給報了!”
提起劉範來,董旻又想起之前涼國的錦衣衛給董卓下毒,迫使董卓嚐糞這一事,董旻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怒道:“對!隻要掌握了朝廷,頭等大事便是西征涼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