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李儒的話,袁紹更為鄙夷李儒。因為董卓欲反這件事雖然確實是涼國人捅破的,但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李儒卻還想找各種理由來掩蓋,實在是虛偽和可笑。不過李儒代表董卓答應了,袁紹還是十分滿意。
袁紹點點頭,說:“看來董並州果真忠心赤膽。不過,目下何公還難以調並州軍入京,董並州可先率領並州軍進駐到河東郡汾水北岸,隨時聽候命令吧!”
李儒聽了,一臉討好的笑容,說:“袁大人還想要多少錢,才肯準並州軍進京,還請實言相告。”
袁紹想了想,輕描淡寫地說:“上次李大人,不是給袁某帶來了五萬斤金嗎?那次是為了讓並州軍進入河東郡,便價值五萬斤金。進入雒陽城則更為艱難,意義也更為重大,因此袁某收董並州的十萬斤金,不過分吧?”
“你?!”董旻一聽“十萬斤金”,立馬就急了。
卻不想李儒趕緊攔住了董旻,笑著說:“好好好,十萬斤金就十萬斤金,隻望袁大人能盡快促成此事才好。”
袁紹把杯蓋輕輕地放在茶杯上蓋住,看了一眼李儒,說:“這是自然。”
董旻冷冷地說:“十萬斤金可以給你,但必須等事成之後,再行交割。”
袁紹道:“好啊。”
李儒笑道:“既然說定了,那我等便不打擾袁大人了,這就告退。”
說著,也不管袁紹倨傲到連站起來送送這種客套都不肯做,李儒和董旻一同走出袁紹的書房,再走出袁家,登上馬車。
一直等進了馬車車廂,董旻才終於忍不住了:“文優,那袁本初對我等、對仲穎如此輕蔑無禮,你為何還百般求全,委屈於他?”
李儒歎了口氣,說:“唉!叔父,不這麼做,我們並州軍還有活路嗎?”
一聽李儒這麼說,董旻立即噎住了。
李儒憂心忡忡地說:“自從在陳倉會戰中徐榮被俘後出賣嶽父,朝廷上下,誰人不知我等是意圖謀反?陳倉會戰中並州軍又被涼軍消滅掉主力,如今才好不容易重新恢複到八萬之數,可朝廷所掌握的官軍,也已經超過了四十萬,光是部署在京師的南北兩軍和西園軍,便有二十萬之眾;同樣毗鄰並州的關中,皇甫嵩那裏也有十萬之眾。
通過陳倉會戰,朝廷還加強了與匈奴、鮮卑、烏丸等塞外部族的聯係。倘若朝廷有意討伐並州,便可調動京師兵、關中軍、塞外蠻族從四麵八方一同進攻並州,一如十軍之戰對付涼國那樣。並州要遠比涼國弱小,一旦朝廷果真討伐,我等豈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