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蕩魔山戒刀成形 隱朝歌賢士賣卜(1 / 2)

形不離乎影,影必依乎形,陽不背乎陰,陰必隨乎陽。然形離乎影必至消亡,陽背乎陰必至乖戾。是此書名之曰《陰陽鬥》,是陽背乎陰矣。陰陽背戾,陰陽安得不鬥耶?雖然,所雲形終不離影,陽終不背陰,是故陰陽始雖相鬥,終必不背不戾也。不背不戾,是陰陽已無鬥矣。陰陽無鬥,是則陰陽和合矣。陰陽和合為一,又為超凡入聖之域者。陰陽既然超凡入聖,又無紅塵之染,無紅塵之染,一無幻境之作矣。此為《陰陽鬥》之一大結也。是為序雲。時道光歲次戊申孟冬月新鐫。

正文:

話說三皇之世,北俱蘆洲有個淨樂國王,娶妻善勝夫人,懷胎一十四月,生下一位世子,乃是蒼帝化身。後來長大成人,棄國修道,成了正果——在上天為玉樞掌教北極天尊;在中為蕩魔無上上聖;在下為真武玄天上帝。曾在雪山修道,用戒刀剖腹洗腸,昏迷過去,把戒刀棄了。及至仙人度活時,忘收回戒刀。後至元玄洞修真,見戒刀已失,便將刀鞘留在元玄洞內,為鎮國之寶。這戒刀與刀鞘俱是蒼帝賜與大帝的,乃如意真寶,整整受了百年的日精月華,方才變化成形。戒刀修成了一個陽體,刀鞘修成了一個陰體。那戒刀潛形於蕩魔山中修真,刀鞘就在元玄洞內養性。又至數百餘年,西池王母便詔刀鞘上天,管理桃園,賜名桃花仙子。那戒刀未成正果,心懷不憤,隨在蕩魔山興妖作怪。有時吐焰與日月爭光,有時無故興雲作雨,致幹天怒,便差天兵天將下凡,把戒刀擒上金闕,在斬妖台上處斬。多虧得道教的鼻祖太上老君,見他苦修了幾千年,便在金闕討情,帶了他到兜率宮中,做了一個看卦盒的童子。他便偷看了《天罡正訣》,私自下凡。

真靈不昧,一直竟投往商朝一家諸侯,姓周名卿,官拜上大夫之職,娶妻風氏。於五十歲上始生一子。未生之時,夫人夢見火光滿室,耀人眼目,醒來時,就生了一位世子,起了名,喚叫周乾。隻生得臉如鍋底,兩道劍眉,自幼便有神光。及至七歲時,在花園內玩耍,從天降下一個異人,賜他一部天書。因他素有夙根,一目了然,便能知過去未來、請神召仙、駕霧騰雲之事。到了三十歲之上,周大夫夫妻亡故,周乾襲了父職,天下人都叫他做周公,在朝耿耿,百僚無不敬服。因見商王無道,屢屢上諫表,無奈商王不納,致使心中悶悶不樂。這日朝罷無事,獨坐府中,心中暗想道:“我既不能匡君於正,又不能舍身為國,豈可同俗人一輩?我何不趁此告職,隱居在這朝歌,尋一個僻靜之處。開一卜市引導世人?作一個講先天的班頭,剖八卦之領袖,雖不能為國為民,亦可流名萬載,豈不是好?”主意已定,是晚燈下修好了告退的本章。五更上朝,隨出班麵奏,把本章皇上。商王正厭他直諫,今見他告職去任,滿心歡喜,就準了他的本章。

周乾忙辭駕回府,收拾細軟之物,把府門鎖了,帶了家眷,往朝歌一個僻靜清雅的屋住下,到覺得遣遙自在,無拘無束。有詩為證,詩曰:人道為官舉世奇,我知隱性有天機。

雲山相伴無驚恐,不似勞心日夜時。

那周公清閑了十來日,便叫過了一個老宰臣來吩咐。這老宰臣姓篯名彭剪,曾作過老大夫的家臣,為人誠實無欺,及跟周公來任上隱居,就叫他去汲水種蔬,他也情願。聞得周公叫他,便忙上前到大廳聲諾,道:“公爺,叫彭剪何事使喚?”周公道:“孤自棄職隱居於此,原是不能為國為民,以承祖宗之遺訓,意欲另開生麵,作個立異的奇人。如今欲在此處作一事業,汝可與孤在前門左側另開一門,將偏房三間攔斷在外,打掃潔靜,陳設一張座頭。速速辦好方妙!”彭剪聞言笑道:“公爺,我彭剪從未曾見過公卿大夫作起肄業買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