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輿商,也是政府的必修課後記提高輿商,也是政府的必修課需攜帶輿商這股新生內在力量上路的,不僅有企業,還有政府。提高輿商,也是政府的必修課程。
因為政府與企業一樣,同樣置身於愈加複雜的輿論環境中。現實的複雜性,輿論工具的快速傳播性,導致突發事件在數量上突飛猛進,影響力也不斷趨向重量級。尤其是具有強大催化作用的網絡輿論的出現,更是加大了政府應對輿論的難度。鑒於網絡輿論強大的功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借助網絡輿論這一工具,製造新的危機,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借此實現“以危化危”,即製造新的危機化解原來的危機。即使是在政府部門看來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經過網絡的發酵,也有可能會被催化為軒然大波。
2010年4月,一張“千人下跪”的照片出現在各大網絡論壇上,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4月13日早上7時左右,數百名村民聚集到遼寧省莊河市政府辦公大樓集體上訪,要求市長出麵接待。市長拒絕露麵,村民於是在政府大樓門口集體下跪,持續時間約半小時。“千人下跪”事件引發巨大的輿論壓力,不久莊河市市長迫於壓力而辭職。
然而,有些政府部門現有的輿商還不足以應對一些突發事件的發生,他們不注意輿論處理的藝術,仍然在舊式危機管理中徘徊,試圖以權力與突發事件硬碰硬。企業在處理輿論上所犯的錯誤,也經常在政府身上發生。
在政府官員頭腦中存在一種慣性思維,即發生事情後抱有僥幸心理,走鴕鳥般的逃避道路,對事情能隱瞞則隱瞞。許多領導不了解現代媒體特別是互聯網的發達程度,還隻是停留在電視、報紙層麵,寄希望於找找關係塞一個紅包就能將事情擺平。殊不知,社會化輿論因其受眾麵廣、影響廣泛且言論自由等特征,已經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隱瞞真相、推脫責任、反應遲鈍等種種錯誤的應急方式延誤了切割危機的黃金時間,導致危機蔓延。
2008年6月21日,少女李樹芬在貴州甕安城郊西門河跳河自殺。由於甕安警方未及時公布事件真相,將跳水少女家屬懷疑奸殺李樹芬的3名嫌疑人釋放,從而導致家屬與當地警察的矛盾升級,也引起當地群眾的不滿。少女溺水7天後,人們拉起“為民申冤”的橫幅,組成遊行隊伍強行進入甕安縣公安局,遊行人群與拿著武器的警察發生衝突。整個甕安縣城一片喧囂,濃煙滾滾。直到上千名武警被急派到甕安,混亂局麵才得以控製。
不但政府部門在處理公共事件時要注意與公眾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同時政府官員個人也應像企業家一樣,注意自己的言行。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2010年10月8日,媒體上出現了一篇《風水惹的禍?重慶官員與開發商博弈》報道,稱重慶市江津區委書記王銀峰要求當地一個樓盤“水映康城”項目停建。報道中還列舉了王銀峰不少與其政府官員身份不相稱的言語,如:“你懂不懂風水?在這個地方你的建築起來了,就擋了政府的辦公樓。這裏是衙門!你要建在這裏的門口?”在後來的新聞發布會上,王銀峰信誓旦旦地否認媒體之前的報道:“怎麼會講這樣的話,如果說他們說確實有,這兩天他們可以把他們的錄音放在網絡上讓大家聽一聽。”沒想到,開發商還真“聽話”地把錄音放在網絡上了。在錄音中,王銀峰竟稱:“你知道重慶為什麼打擊黑惡勢力不?你知道什麼叫惡不?跟政府作對就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