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的頭腦革命(1 / 3)

《伊索寓言》reference_book_ids\":[6857717464541694989,7257408037470604300,7267091336992394303,6988533058454473736,7172013603778726925]}],\"28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8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3,\"start_container_index\":28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9},\"quote_content\":\"《烏鴉》reference_book_ids\":[7267090243042413583,725710819715082143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致富路上的頭腦革命

勇敢果斷地做出自己的決定

你要記住,你是一個有頭腦的人,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自己做出決定,如果你想要從別人那兒獲取信息,那麼你可以悄悄地去取得,沒有必要大張旗鼓,更不要因為別人的幾句無傷痛癢的話就不信任自己的判斷力。

在上一章中,我已經詳細分析了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沒有決心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項。沒有決心的另一種說法便是辦事拖拉、猶豫不決。

在讀完這本書以後,你要檢驗自己是不是能夠迅速而準確地下定決心了,而且你應該把本書中所提到的原則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我曾經研究過很多積累了百萬財產的富翁,發現他們有一個很明顯的共同點,那就是這些人都能夠果斷地做出自己的決策,並且能在以後的生活中繼續改進。而那些沒有能夠致富的人,卻毫無例外地都是經常猶豫不決的人。

亨利·福特的一個重要的優點便是善於果斷決策。他這個特點甚至贏來了一個頑固的名聲。但正是由於這個特點,福特才會在眾多的顧問和買主勸他放下製造著名的T型車的時候(世界上最難看的車),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堅持。

可能是由於福特做出改變稍微慢了點,但是事實證明,他還沒有來得及給車型作一些改變的時候,就已經贏來了巨額的財富。雖然說福特的果斷有些頑固的傾向,但他的頑固無論如何要比朝令夕改、猶豫不決好多了。

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做出果斷的決策呢?

大多數經常猶豫不決的人,往往易受旁人、報紙等身邊的閑話的影響,他們可以說是不怎麼相信自己。要知道,意見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是最為廉價的商品,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人,內心都有一肚子的意見要說給別人聽。如果你總是在自己做出決策時受到他人的影響,那麼你很難做成任何事,你想要把自己的欲望變成你的財富的希望也微乎極微。

在開始實施本書所講到的原則時,你就要自己做出決定,並且按照自己的決定開始實施。沒有必要讓別人知道你的想法,所以不必要把你的決定告訴旁人,除非那是和你誌同道合,而且又是你十分信賴的人。要知道有時候,家人和最為親密的朋友也會阻礙我們的決策,雖然他們不是故意的,但是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往往會影響我們的選擇。畢竟每個人的想法都是有所不同的。很多人的一生都纏繞著一股自卑的情緒,那就是因為一些看上去善意的意見,使得有些人失去了對自我的判斷力,使他們失去了本身所有的強烈的信心。

你要記住,你是一個有頭腦的人,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自己做出決定,如果你想要從別人那兒獲取信息,那麼你可以悄悄地去取得,沒有必要大張旗鼓,更不要因為別人的幾句無傷痛癢的話而不相信自己的判斷力。

有一些人自己本沒有多少本事,可是很喜歡在別人麵前賣弄。這種人隻會滔滔不絕地說話,卻不會傾聽。如果你想要做出準確的決策的話,那麼我奉勸你,可以閉上嘴巴了,還是把眼睛睜大,把耳朵豎起來對你比較有益。言論的巨人常常是行動的矮子。說得多,聽得少,隻會使你失去積累知識的機會,而且還容易暴露你的計劃和目的,讓那些妒忌你的人輕易把你打敗。

你一定要記住,在一個博學多才的人麵前開口說話時,很容易顯示出你是有著豐富的知識,還是誇誇其談。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會選擇謙虛和沉默。

你還要記住,每一個在你身邊的人,其實和你沒有什麼不一樣,他們也渴望擁有一筆巨大的財富。如果你隨意說出自己的計劃,最終你會驚訝地發現,其實那個人比你更快地擁有了財富。

因此,要學會保持沉默,要學會認真傾聽,要學會提醒自己先做後說。記住:“說得好,不如做得好!”

決定成為有錢的人

成功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與那些“想成功而不是一定要成功”的人失之交臂。如果你不想成為與成功失之交臂的人,你就必須向自己承諾:我遵守心靈財富總則,並用它達到成功的目標。

人人都希望自己成功,有所成就。

然而在生活中,卻有許多人被挫折所困,而陷入迷惘與失望中;

也有許多人,因麻木、逃避而喪失了成功的機會;

還有更多人,因為“再等一等,再看一看”之類的托詞,而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成功,自己仍然在等待中失落。

請記住以下的勸告,它們是你走向成功、擁有財富的必經之路。

總則一:一定要成功

享譽全球的成功學宗師,自我創富的奠基人拿破侖·希爾博士說:“願望就是幫助我們運用意識力量將潛意識力量轉化為財富的發動機,那麼,我們隻要駕駛超級賽車,就會像火箭一樣飛速駛往財富寶藏的‘高速公路’”。

無論如何,一定要成功!這一次,一定要創造財富、創造成功,因為成功的快樂大於失敗的痛苦。成功很難,不成功更難:因為你如果不是一定要成功,而隻是想成功而已,那麼心靈財富訓練幫不了你,就是上帝也幫不了你,心靈財富訓練再好也沒用。

總則二:感情用上100倍

潛意識最容易接納帶有情感的信息,因此要想通過潛意識改變自己,走向成功,就一定要在與潛意識溝通時,使用帶有情感的語言。情感可分為建設性情感和破壞性情感。建設性情感有愛、願望、信念、熱情、想象、希望六種。破壞性情感有恐懼、嫉妒、憎惡、報複、貪婪、憤怒六種。

破壞性情感無須刻意地輸入,就會進入潛意識,但建設性情感若不借助自我暗示之力,便較難進入潛意識。因此,要想成功,你就必須用建設性情感不斷向潛意識裏輸入正麵的信念。

隻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獲。堅信潛能無限,與心靈財富一見傾心,堅信自己的選擇,堅信心靈財富的魅力,它是經過數以百計的使用者驗證過的有效方法,相信成功一定會到來。

總則三:耳、眼、心一個都不能少。

聽出成功,看出成功,想出成功。用心靈財富武裝自己,耳、眼、心一個都不能少,甚至武裝到每一個細胞。隻有這樣,才能徹底清除潛意識中負麵的影響,建立成功的信念。

總則四:重複是信念之母

“重複使最難的事變得容易,重複使鑒別更敏銳,使第六感覺更敏感,使潛意識工作更精確。使我們的成績更加顯著。”成功其實很簡單,成功就是不斷重複地向潛意識輸入正麵的信念。

路是腳印重複的結果。記住,關鍵在於持續重複。持續、不間斷是心靈財富訓練的秘訣。要想燒開一壺水,你就要持續地不間斷地把木柴投入火堆,一段時間後方能燒開這壺水。

不能持續使用,或者間斷地使用心靈財富訓練,都會使你進步緩慢。

總則五:堅持就是勝利

99度加1度,水才會沸騰。如果把你的努力隻堅持到99度時就放棄,那你永遠也不能燒開這一壺水。還是那句老話,堅持就是勝利。

人人都希望自己成功,有所成就。然而在生活中,卻有許多人被挫折所困,而陷入迷惘與失望中;也有許多人因麻木、逃避而喪失了成功的機會;

還有更多人因為“再等一等,再看一看”之類的托詞,而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成功,自己仍然在等待中失落。

理財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年輕時賺錢,中年時管錢,老年時花錢。在這三個階段中,獲得財富很難,保持財富更難,運用財富最難。

若問:“一個人賺了錢之後,會做什麼?”有人會說:“花錢!”

我要告訴各位讀者:這樣回答的人通常是還沒有賺到錢的人。事實上,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富人,賺了錢的下一個動作還是繼續賺錢!你也許會說:“有錢不會花,真傻!”的確很傻,然而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守財奴並不在少數!據調查顯示:至少有90%以上的人,賺到錢之後還要去賺更多的錢,導致一生成為金錢的奴隸。他們在眾人皆日“錢很重要”的情況下開始拚命賺錢,到最後,卻忘了賺錢的初衷,誤將手段變為目的,不懂得利用金錢使自己更幸福、更快樂,更不懂得回饋社會,從而使金錢變得沒有意義。因此有必要提醒朋友們:金錢隻是手段,提升生活品質才是目的。

1、記住致富的初衷,且事先應規劃好如何用錢。

2、事先設定一個金額作為理財目標,達到目標後應停止賺錢。

3、以一億元為理財目標。

要自由還是死亡。

正是這兩個人的決定,使得美國從此有了生活的自由。還要記住的是,他們所作出的這個決定看似簡單,可是卻是個極其危險的決定,需要信心和勇氣。

決心的價值在於做出決策的勇氣。一些改變曆史的偉大決定,往往都是在冒著死亡的危險下做出的。

林肯決定發表著名的《解放奴隸宣言》這個讓全美國的黑人獲得自由的講話時,就已經充分認識到,這個舉動將會使成千上萬的朋友和政治上的擁護者和他從此分道揚鑣,但他還是果斷地決定了。

蘇格拉底寧可服毒,也不願意向他人妥協自己的信仰,這是一個勇敢的決定。他至少把曆史向前推進了一千年,並且給了那些當時還沒有出生的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

在南美進行戰爭的時候,羅伯特·李將軍脫離聯邦,堅持南方的道路,這也是一個偉大決定的代表,因為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就知道這個決定將會讓他付出生命的代價,甚至還會連累其他的人。

在每個美利堅合眾國的人都知道,曆史上最重要的決定是在1776年7月4目的費城做出的。當時,有56個人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名字簽在了一份重要文件上,他們都明白,這份文件要麼給全美國人帶來自由,要麼就是他們56個人麵對絞刑。

這份著名的文件你不會陌生,但是它們所傳達出來的真正的道理,你卻未必能真正領略到。它非常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個人要取得成就該怎麼做。

我們都清晰地記得這份文件的簽署日期,卻很少有人去體會當時這56個人做出這個重大決定時的勇氣。我們腦海裏的曆史,隻是書本上所描述的內容,這個偉大決定發生的日期,以及約克鎮和喬治·華盛頓。但是,我們卻很少知道隱藏在這些人物、時間和地點背後的真正偉大的力量。

史書的作者沒有提這個偉大的力量,然而正是這個偉大的力量,創造了這個必將為全世界樹立典範的國家,並且給這個國家帶來了難得的自由。這是曆史的悲劇。我這樣說的原因,是每一個人其實都可以用這種力量去跨越人生的艱難困苦,成為生活中的成功者。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創造這個偉大力量的曆史事實吧。它起因於波士頓事件。1770年3月5日,英國在街道上巡邏,公開地恐嚇老實的居民。但是他們不知道殖民地的居民是最討厭全副武裝的士兵的。他們開始不顧一切地發泄他們無比的憤怒情緒,接二連三地向士兵們扔石頭、垃圾,並且不斷地辱罵他們。最後,指揮官狠狠地說:“上刺刀,打!”

戰鬥打響了。死傷慘重。這個事件引起了人民的怨憤,為了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地方會議召開了會議(由殖民地的傑出公民組成)。約翰·漢克考和塞繆爾·亞當斯是議會中的兩名成員,他們積極地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主張采取行動,將所有的英國軍隊趕出波士頓。

正是這兩個人的決定,使得美國從此有了生活的自由。還要記住的是,他們所做出的這個決定看似簡單,可是卻是個極其危險的決定,需要信心和勇氣。

在會議結束前,塞繆爾·亞當斯被派去拜訪當地的總督哈奇森,要求他把軍隊撤出美國領土。

他的要求被批準了,軍隊果然撤出了波士頓,但事情卻並沒有到此結束。它創造了一個注定改變整個文明趨勢的曆史環境。

理查德·亨利·李是這個故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他是塞繆爾·亞當斯頻繁聯係的一個好朋友。他們一般情況下都向對方坦陳自己的看法,表達對殖民地人民的憂慮和對未來的希望。亞當斯想,在十三個殖民地中相互通信的話,或許會產生強大的合作精神,而這正是解決問題所需的力量啊。於是,在波士頓事件發生兩年後,亞當斯向議會提出建立殖民地的通信委員會,設立通信員,目的則在於:改善英屬殖民地之間的友好合作。

這就是給偉大的美利堅合眾國的每個公民帶來自由的力量的起點。智囊團已經組成了,亞當斯、李和漢考克就是其中的主要成員。

通信委員會成立了,殖民地人民長期以來一直在和英國軍隊進行著對抗,但是由於沒有一個正式有力的組織,一直沒有取得好的效果,比如波士頓事件。當這股力量被集中起來,共同朝著一個既定的力量前進的時候,希望也就來臨了。但是,這個時候的英國人也沒有停下來。他們也有自己的規劃,優勢就是具有資金和組織有序的軍隊。

皇室委派蓋奇接任哈奇森擔任馬薩諸塞州的總督。新的總督一上任就派使者拜訪了塞繆爾·亞當斯,想以此來嚇倒這位偉大的決策者,使他放棄反對的決定。

下麵我摘錄了分頓上校(蓋奇派出的使者)與亞當斯之間的對話,通過這個對話就能看出當時的情形:

分頓上校:

蓋奇總督派我來向您保證,亞當斯先生,如果您可以停止和政府的對抗,那麼您就會得到政府給您的一份不菲的報酬。總督先生非常善意地提醒您,千萬不要讓陛下不高興,要知道您的行為已經是大大的不該了,已經觸犯了《亨利八世法案》,按照這個法案來說的話,總督先生可以把您送到英格蘭進行審判。但是,如果您能夠改變自己的政治路線的話,您可以遠遠離開危險的未來,還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利益,而且您和國王也將相安無事。

這個時候,無疑塞繆爾·亞當斯麵臨著兩種不同的的選擇。他可以放棄對抗,伸手獲得可觀的個人好處,但是也可以繼續對抗,但是慘遭絞刑的風險將時時伴隨著他。很明顯,這是一個關係著個人生命安危的決定。亞當斯最終還是要求分頓上校將他以下的話一五一十地告訴總督:

那麼你可以告訴蓋奇總督,我相信我會一如既往地保持和國王陛下的良好關係,但是你們也不可能用個人利益的誘惑而讓我放棄正義事業,請您轉達給蓋奇總督,塞繆爾向他建議,不要再侮辱一個已經憤怒了的民族的情感!

蓋奇總督接到亞當斯嚴厲的答複後,暴跳如雷,馬上簽署了一份公告:在此,我以陛下的名義,寬容地原諒那些願意放下手中的武器,重新做守法公民的人,但絕不可能原諒塞繆爾·亞當斯和約翰·漢考克。他們兩個人罪孽深重,必將遭到應有的懲罰。

是的,這樣看來,亞當斯和漢考克是在劫難逃了。但是政府的憤怒卻讓他們兩個生死朋友迅速做出了一個危險的決定。他們召集最忠實的支持者開了一個秘密會議。大家到達後,亞當斯就迅速鎖上門,告訴在場的所有人,必須立馬建立一個殖民地居民的議會,在這個決定做出來以前,不準有人離開房間!

聽完這段話,房間裏立刻響起了大家的議論,有人已經在懷疑和皇室對抗是不是明智的選擇。但是在這個被鎖了的房間裏,有兩個最為勇敢的人:亞當斯和漢考克,在他們不斷的影響下,其他人終於全部同意,通過通信委員會,1774年9月5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一次美洲大陸會議。

你要記住這個不凡的日子,它比1776年7月4日更為重要。如果沒有這次召開大陸會議的決定,就絕不會有獨立宣言的簽署。

大陸會議在第一次會議召開之前,北美大陸的另一個地方,有一個領導者正在艱難地出版《英屬美洲的權利概覽》。他就是弗吉尼亞的托馬斯·傑斐遜,他和鄧墨爾勳爵(皇室外派駐弗吉尼亞的代表)的關係,和亞當斯和漢考克與他們的總督一樣的緊張。

托馬斯·傑斐遜在發表了著名的《英屬美洲的權利概覽》以後,就知道他將要遭到迫害,當然也是因為背叛皇室。麵對著生命安全的威脅,托馬斯·傑斐遜的一個政治夥伴大膽地說出了他的看法,並且講得最後一句話成了永垂千古的經典名言:如果這叫做叛國,那麼我們就叛國到底吧!

正是這樣一些人,沒有地位和權力,沒有軍隊做後盾,沒有金錢為他們的行動鋪路,但是他們還是嚴肅地思考著殖民地人民的安危。兩年後,也就是1776年6月7日,理查德·亨利·李站了出來,以主席的身份對與會者提出了動議:

先生們,我提議,聯合起來的殖民地應該有自己的權利,成為獨立的國家。這些州應該脫離英國皇室的統治,56個人在這份文件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把生命壓在了這個賭注上。

分析《獨立宣言》背後的這個事件,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在全世界享有權利和威望的國家,就誕生於這五十六個人組成的智囊團的決定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正是他們的決定,保證了華盛頓軍隊的偉大勝利,因為這個決定的精神已經滲透到每一個戰士的心中,成為他們心中的一種戰無不勝的力量。

而且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著擁有自由的強烈渴望,才給了這個國家自由的力量。這種力量由這本書所講到的原則構成。在《獨立宣言》的故事中,你可以發現以下的原則:欲望、決心、信心、毅力、智囊團、精心策劃。

在這些哲學的指導下,我們應該可以相信,強烈的欲望可以變成現實了。這個故事,以及上文提到的美國鋼鐵公司的建成過程,都是由意念變成事實的有力的例子。

在尋找這個方法的秘訣時,永遠不要等待奇跡的發生,你隻能發現其中蘊含著的自然法則。而這些法則適用於,也僅僅適用於具有強烈的自信心、勇氣的人。這些法則可以給一個國家帶來自由,同樣也能給一個人帶來巨額的財富。

能果斷做出決策的人,肯定在心裏已經盤算好了,自己需要得到什麼東西。每一個行業中有成就的領導者,都是能夠迅速準確地下決定的人。這也是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領導者的根本原因。一個人有著自己的明確方向,不用擔心,世界也會為了你開啟成功的法門。

一般情況下,猶豫不決的習慣總是在青少年時期養成的,而且這個習慣很頑固,它一直伴隨著你度過渾渾噩噩的歲月。而且當一個人走入他的職業生涯的時候,這種不良的習慣也不會輕易放過他。很多剛剛畢業的學生,都會欣然接受自己能夠找到的第一個職業,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擺脫猶豫不決的壞習慣,能找到什麼職業就從事什麼職業,而且據統計,約有98%的在為生計問題而奔波的人,不能下定決心,為自己規劃一個確定的職位,也不知道該怎麼樣去為自己選擇一個合適的雇主。

但是,果斷的決策往往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你看,簽署《獨立宣言》的那56個人,都把的生命當作了賭注。那些明確地決定自己要從事什麼職位的人,當然不需要用生命去當賭注,可是他們照樣要付出經濟上和時間上的代價。但是,從另一個方麵來想的話,那些無法決定的人,疏忽規劃的人,是永遠得不到財富和理想的事業的。如果你能拿出塞繆爾·亞當斯追求自由的精神來追求財富的話,那麼你一定可以成功。

頑強的毅力

在將欲望變為金錢的過程中,毅力是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毅力的基礎是意誌力。“毅力”一詞沒有超乎尋常的含義,但這種品質對於一個人的性格,就像碳素對於鋼一樣。多數人一遇到挫折和不幸就會放棄自己的目標。隻有少數人才會在一切逆境麵前堅持不懈,最終實現目標。

你可以訓練自己堅忍不拔。

恒心毅力是一種心智狀態,所以是可以培養訓練的。恒心毅力和所有的心態一樣,它們的形成都有明確的具體原因,其中有:

1、目標堅定。知道自己所求為何物是第一步,而且也是培養恒心毅力最重要的一步。強烈的動機可以驅使人超越諸多困境。

2、渴望。追求強烈渴望的目標,相形之下是比較容易有恒心毅力,並堅持到底的。

3、自立自強。相信自己有能力執行計劃,可以鼓舞一個人堅持計劃不放棄。(自立自強可以根據自我暗示的原則培養出來)。

4、計劃確實。即使是不太紮實、不夠實際的計劃,隻要你明確了它,而且你的計劃條理清晰,那麼它就能鼓勵人堅忍不拔。

5、正確的知識。知道自己的明智計劃是有經驗或以觀察為根據,可以鼓勵人堅定不移;不知情而光是猜想,則易摧毀恒心毅力。

6、合作。和他人和諧互助、彼此了解、聲息相通,容易助長恒心毅力。

7、意誌力。集中心思,擬定確切目標,可以帶給人恒心毅力。

8、習慣。恒心毅力是習慣的直接產物。人們會吸引滋長心智的日常經驗,並且化身為其中的一分子。可以強迫自己采取行動的方法,來對抗最大的敵人——恐懼。每個在作戰中積極行動過的人都知道這一點。

下麵你來評估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在毅力這方麵存在多大的不足。一點一點地審視自己,也許作完這項分析,你會重新認識自我。你會找到阻止你成功的“敵人”,會找出導致這個敵人潛伏在心裏的根本原因。如果你強烈渴望認清自己,認識自己的能力,那麼就認認真真地做好下麵的分析吧。希望你能克服下麵的弱點:

1.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2.老是拖拉,而且對這種拖拉的習慣總是有一大堆的借口。

3.對專業知識沒有興趣。

4.猶豫不決、舉棋不定,不敢正視問題的根本,喜歡推諉。

5.出現問題時,不是找原因尋找解決的方法,而是推卸責任。

6.自滿。這是一種比較難克服的頑固症狀。

7.沒有熱情。容易妥協,不敢積極麵對逆境,不敢和生活抗爭。

8.因為自己的錯誤責備他人,對生活的挫折消極被動地接受。

9.沒有強烈的欲望,動機不確定。

10.遇到挫折就馬上放棄(因為6種恐懼中的一種或者幾種)。

11.沒有詳細的、條理清晰的計劃。

12.構想或者機會來臨的時候熟視無睹。

13.願望是有的,但找不到行動。

14.安於貧窮而不努力致富。沒有抱負,不想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不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想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

15.求助所有的致富捷徑,不願意付出應該付出的努力,比如說想要在賭博中一夜暴富。

16.害怕批評,受別人的想法或者言行影響,不能製定自己的計劃。這個敵人位於所有的缺點的首位。通常隱藏於自己的潛意識中,很難發現。

如何培養恒心毅力

培養恒心毅力成為習慣,有4個簡易的步驟。這些步驟不需用到大量的智慧,也不必用到教育的背景,隻要用一點點時間,或下一點點的功夫。必要步驟有:

1、有灼燒的熱切渴望,支持自己實現確切的目標。

2、以連貫行動執行確切的計劃。

3、把持住為負麵暗示影響牽動的心,包括親友故舊的負麵暗示。

4、和一名以上鼓勵自己執行計劃追隨目標的人建立友好的關係。

在各行各業中,想要出人頭地,這4條都是不可或缺的重大步驟。這套理論的13條原理法則,用意就是在促使大家采用這4大步驟,從而養成習慣。

這些步驟,是控製一個人經濟命運的步驟。

這些步驟,是引領人走向思想獨立自由的步驟。

這些步驟,是引人走向或大或小財富的步驟。

這些步驟,是引人走向權勢名望和舉世認同的步驟。

這些步驟,是化夢想為有血有肉的現實的步驟。

這些步驟,也是引人走向駕馭恐懼,掌控失意挫折,主宰冷漠淡然的步驟。

學會采用這4大步驟的人,都可以得到非同小可的回饋。寫自己人生的路程,讓人生支付你所開出的價碼,這就是一份人生大禮。

我不怕困難

世人何嚐知道:有多少思想和理論通過科學研究工作者嚴格地批判、非難地考察,而被默默地隱蔽地扼殺了。就是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他們得以最後真正實現的建議、希望、願望以及初步的結論,也達不到1%。

在普通情形下,“失敗”一詞是消極性的。但拿破侖·希爾將這兩個字賦予一個新的意義。因為這兩個字經常被人誤用,而給數以百萬計的人帶來許多不必要的悲哀與困擾。

拿破侖·希爾解釋道:“這裏先讓我們說明‘失敗’與‘暫時挫折’之間的差別。且讓我們看看,那種經常被視為是‘失敗’的事,是否在實際上隻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而已。還有,這種暫時性的挫折實際上就是一種幸福,因為它會使我們振作起來,調整我們的努力方向,使我們向著不同的、但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不管是暫時的挫折還是逆境,都不會在一個人意識中失敗,隻要這個人把挫折當作是一種教訓。事實上,在每一種逆境及每一個挫折中,都存在著一個持久性的大教訓。而且,通常說來,這種教訓是無法以挫折以外的其他方式而獲得的。

挫折通常以一種“啞語”向我們說話,而這種語言卻是我們所不了解的。如果這種說法不對的話,我們也就不會把同樣的錯誤犯了一遍又一遍,而且又不知道從這些錯誤中吸取教訓。

也許,拿破侖·希爾協助您解釋挫折意義的最佳方法,就是帶你回顧他本人將近30年的親身經曆。他在這段時間裏,曾經7次遭遇轉折點——也就是一般人通稱的——“失敗”。在這7次轉折中,每一次他都以為自己遭遇了令人沮喪的失敗。但後來,拿破侖·希爾明白,看起來像是失敗的,其實卻是一隻看不見的慈祥之手,它阻擋了拿破侖·希爾的錯誤路線,並以偉人的智慧強迫他改變方向,以便向著對他有利的方向前進。

把失敗踩在腳下

有人通過對自身的實踐懂得了這個道理,對於他們來說,失敗永遠隻是暫時的,因為他們的追求和欲望非常執著,即使中途遭遇失敗,最後總能走向成功。我們會發現,身邊的很多人失敗後總是一蹶不振,隻有少數人才能把失敗視為成功的強大動力。隻有這些少數的人不甘心生活的安排。那麼是什麼在驅使他們不斷努力呢?是毅力!那種在挫折麵前無聲地指引著人們不斷抗爭的力量!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人沒有毅力,那麼他做什麼事都不會取得成功。

寫到這裏,我不禁抬起頭來,看著前方,不遠就是神秘的“百老彙”,它是“希望破滅的墳墓”,也是“機會的舞台”。世界上無數的人來到這裏尋找名聲、機會、財富、地位、愛情……能夠伴隨著人們成功的人和東西。偶爾會有人在這裏發出成功後的呐喊,這個時候全世界都會聽到又有一個人在百老彙成功。但是要知道,百老彙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麼容易就能讓你成功,她歡迎人才,也能夠辨識人才,但前提是這些人才能夠永不放棄。對於那些在百老彙成功的人來說,最大的秘訣莫過於“毅力”。

凡尼·赫斯特正是用頑強的毅力征服了百老彙。1915年,她懷著用寫作來創造財富的理想來到了紐約,雖然過程並不是很順暢,但是最後她終於實現了目標。赫斯特用了整整4年的時間來了解紐約人的生活,白天寫作,晚上憧憬希望。當希望越來越渺小的時候,她沒有放棄,沒有向百老彙認輸。反之,她說很好,百老彙,你可以打敗有些人,但是你不能打敗我。我不會退卻的。

一家媒體曾經36次拒絕刊登她的任何消息。但是最終事實證明她贏了!她在這條路上勇敢地拚搏了四年,因為她下定決心一定要贏!一般人,在第一次被拒絕後可能就選擇了放棄,這就是他們為什麼沒有成功而赫斯特成功了的最大的區別。

生活確實也給了她巨大的回報。凡尼·赫斯特經受了生活的考驗。出版商絡繹不絕地來到了她的門前。財富也滾滾而來,接著電影人也找到了她,金錢更是無限量地湧來了。

簡單地說,你應該已經明白了,毅力能夠讓一個人取得成就。凡尼·赫斯特隻不過是一個擁有毅力的成功者的例子而已。不管一個人的財富是從哪兒來的,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個人一定是有毅力的。百老彙是可以隨便給一個乞丐一點施舍的,但是對於真正有遠大夢想的人,卻必定會讓他們付出一定的毅力代價。

凱特·史密斯一定會深有同感。她在麥克風麵前已經唱了很多年,沒有掙到錢也沒有身價。百老彙對她說,如果你可以一直唱下去,你就來吧。終於百老彙不耐煩了,說:“給你有什麼用呢?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被打敗,開出你的身價,去拚命努力吧。史密斯小姐毫不遲疑地開出了價錢,那可是一個相當大的數目。”

學會創新

創造力是最珍貴的財富,如果你有這種能力,就能把握生活的最佳時機,從而締造偉大的奇跡。

什麼叫創新?《伊索寓言》裏的一個小故事給我們一個形象的解釋:一個暴風雨的日子,有一個窮人到富人家討飯。

“滾開!”仆人說,“不要來打攪我們。”

窮人說,“隻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幹衣服就行了。”仆人以為這不需要花費什麼,就讓他進去了。

這個可憐人,這時請求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他“煮點石頭湯喝”。

“石頭湯?”廚娘說,“我想看看你怎樣能用石頭做成湯。”於是他就答應了。窮人於是到路上揀了塊石頭洗淨後放在鍋裏煮。

“可是,你總得放點鹽吧。”廚娘說,她給他一些鹽,後來又給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後,又把能夠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湯裏。

當然,您也許能猜到,這個可憐人後來石頭撈出來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

如果這個窮人對仆人說:“行行好吧!請給我一鍋肉湯。”會得到什麼結果呢?因此,伊索在故事結尾處總結道:“堅持下去,方法正確,你就能成功。”

創新不需要天才。創新隻在於找出新的改進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辦法。接著,我們來看看,怎樣發展、加強創造性的思考。

培養創造性的思考的關鍵是要相信能把事情做成。要有這種信念,才能使你的大腦運轉,去尋求做這種事的方法。

創新性思維的特點在於創新,它在思路的探索上、思維的方式方法上和思維的結論上,那獨具卓識,能提出新的創見,做出新的發現,實現新突破,具有開拓性和獨創性。常規性思維是遵循現存常規思維的思路和方法時進行思維,重複前人、常人過去已經進行的思維過程,思維的結論屬於現成的知識範圍。人生思維所要解決的是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常規性思維所要解決的是實踐中經常重複出現的情況和問題。

注意觀察研究,可以看到我們周圍有兩種類型的人:一種是不加分析地接受現在的知識和觀念,思想僵化,墨守成規,安於現狀。這種人既無生活熱情,更無創新意識,另一種是思想活躍,不受陳舊的傳統觀念的束縛,注意觀察研究新事物。這種人不滿足於現狀,常常給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勤於思考,積極探索,敢於創新。我們應該學習後一種人,培養和鍛煉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人的可貴之處在於創造性的思維。一個有所作為的人隻有通過有所創造,為人類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和真正幸福。創新思維在實踐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並激勵人們以更大的熱情去繼續從事創造性實踐,為我們的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實現人生的更大價值。

提到創新,有些人總是覺得神秘,似乎它隻有極少數人才能辦到。其實,創新有大有小,內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創新活動已經不僅是科學家、發明家的事,它已經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進行創新性的活動,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麵都可以迸發出創造的火花。人們在事業上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標會不斷產生,在為新的事業創造奮鬥中,實現了這些新的追求、理理、目標,就會產生新的幸福。創新是永無止境的,人類的幸福是沒有終點的,人的幸福的實現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創造的過程。

創新和幸福是什麼關係?創新是力量、自由及幸福的源泉。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把創新看作是“快樂的生活”,是“一種根本的快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創新是生活的最大樂趣,幸福寓於創新之中,他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什麼是生活的最大樂趣?我認為,這種樂趣寓於與藝術相似的創新性勞動之中,寓於高超的技藝之中。如果一個人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勞動,他一定會竭盡全力使其勞動過程和勞動成果充滿美好的東西,生活的偉大、幸福就寓於這種勞動之中。”這些論述深刻的揭示了創新的幸福的內在聯係,說明創新是獲得新的幸福的源泉。

世界上因創新而獲成功的人簡直就是不勝枚舉。法國美容品製造師伊夫·洛列是靠經營花卉發家的,他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感觸頗深地說道:“能有今天,我當然不會忘記卡耐基先生,他的課程教給了我一個司空見慣的秘訣,而這個秘訣我盡管經常與它擦肩而過,但過去卻未能予以足夠的重視,也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來對待。而現在我卻要說,創新的確是一種美麗的奇跡。”

伊夫·洛列1960年開始生產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擁有960家分號,各個企業在全世界星羅棋布。伊夫·洛列生意興旺,財源茂盛,摘取了美容品和護膚品的桂冠。他的企業是唯一使法國最大的化妝品公司“勞雷阿爾”惶惶不可終日的競爭對手。這一切成就,伊夫·洛列是悄無聲息地取得的,在發展階段幾乎未曾引起競爭者的警覺。

他的成功有賴於他的創新精神。

1958年,伊夫·洛列從一位年邁女醫師那裏得到了一種專治痔瘡的特效藥膏秘方。這個秘方令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根據這個藥方,研製出一種植物香脂,並開始挨門挨戶地去推銷這種產品。

有一天,洛列靈機一動,何不在《這兒是巴黎》雜誌上刊登一則商品廣告呢?如果在廣上附上郵購優惠單,說不定會有效地促銷產品。這一大膽嚐試讓洛列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當他的朋友還在為他的巨額廣告投資惴惴不安時,他的產品卻開始在巴黎暢銷起來,原以為會泥牛入海的廣告費用與其獲得利潤相比,顯得輕如鴻毛。當時,人們認為用植物和花卉製造的美容品毫無前途,幾乎沒有人願意在這方麵投入資金,而洛列去反其道而行之,對此產生了一種奇特的迷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