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後記(1 / 2)

兒時看《西遊記》,覺得那就是孫悟空降妖除魔的故事,所有和孫悟空做對的,不管是玉帝還是如來,更不論是唐僧還是路上的妖魔鬼怪,一律都是壞人。那個時候就覺得悟空是真英雄,每天放學,折個直溜溜的樹枝,對準河邊的野花野草就是“吃俺老孫一棒!”。無憂無慮的生活,年少無知的想法。

少年看《西遊記》慢慢發掘孫悟空真是個惹禍精,和我一樣,在學校就愛顯擺,有的沒的都想顯擺一下,沐猴而冠,嘩眾取寵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你看他學會七十二般變化在師兄弟之間顯擺像不像你當時用老師沒有想到的輔助線做了一個幾何題給同學講解的樣子。老師說幾句就不願意聽了,撂挑子跳牆頭出去玩了,和孫悟空動不動就回花果山了也沒有啥區別,隻是老師的緊箍咒是叫家長而已。

中年再看《西遊記》,才發現這是赤裸裸的職場啊,集團公司領導的親屬做了你的直屬上級,這個上級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動不動還罵你幾句,不聽話就給你穿小鞋,扣你績效罰你獎金。團隊裏麵有個任勞任怨的,當然也少不了領導的狗腿子,沒事去領導那兒打個小報告,暗地裏卻是吃喝嫖賭俱全的貨色,你還偏偏沒有他受歡迎。那個時候就以為團隊裏少了我,屁都不是。其實呢?在《西遊記》原著取經隊伍裏,隻要唐僧在,其餘的人,換掉誰都不影響結果。領導把自己的親戚放到基層鍍鍍金,有人幫忙成績好一些,無人幫忙成績平庸一點,有什麼大不了的麼?有人敢嘰嘰歪歪麼?反倒是那些能幫忙辦點事的,算是搭上了順風車了,甚至可以算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所以,中年再看《西遊記》,再不為孫悟空感到委屈了。

人生的閱曆越多,越覺得《西遊記》的不簡單,也越覺得行路難,有時候真相往往就是在看起來花團錦簇之下的黑暗。就像《西遊記》表麵看起來是如來佛祖為了加強自己在靈山的領導力而把有心計有手段的二弟子送到基層鍍鍍金,混一些功績提拔為旃檀功德佛的故事。實際上背後有著西天內部如來佛和彌勒佛的角力,西天和天庭的角力。當然,西遊記也有矛盾的地方,如果吹毛求疵的去看,《西遊記》最大的矛盾就是天庭態度的轉變,沙僧在流沙河吃掉的取經人說明了天庭的態度,為什麼會突然變化了呢?《西遊記》原著對這個突兀的變化並沒有給出來合理的解釋。這就好像公司裏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之前劍拔弩張的,現在突然將相和了,這個事情很突然,但是其中往往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方。矛盾如果沒有解決,偏偏又突然消失了,如果不是針尖和麥芒要麼都折斷了,那就是都內部消化了,倘若兩者都不是,那大概率是拿針尖和麥芒的手,不再想讓針尖和麥芒對著了。

公司集團領導發表講話了,我們要戰勝困難,取得成功。可是如果沒有困難怎麼辦呢?沒有困難豈不是顯得工作的成果沒有含金量?《西遊記》告訴我們,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要把一件平平無奇的事情幹出波瀾壯闊,幹出鬥誌昂揚、激情澎湃,還能幹出來驚險刺激。這就引發了《西遊記》另一個矛盾點,就是:西天取經一路走來都是在人間,遇到的最厲害的野生妖怪不過是紅孩兒、白骨精、黑熊精之流,為什麼取經隊伍裏麵一定要有孫悟空?如來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把孫悟空得罪死了,讓紅孩兒去陪唐僧取經不好麼?關鍵是讓孫悟空去也就去了,最後還給了一個鬥戰勝佛的佛果。這個佛果怎麼來的呢?孫悟空一路降妖除魔,打出來的。重點來了,這許多的妖魔鬼怪大都不是野生的,是天庭和西天配合到一起人為安排的,按理說唐僧取經之後,在東土傳播佛經,積攢功德,為西天爭取香火,給個佛果無可厚非。為什麼要人為的安排這麼多妖魔鬼怪讓孫悟空刷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