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悟空三星洞學藝之時,西天佛祖如來因見天庭收集四方信徒念力香火日漸壯大,佛教卻隻能龜縮一隅早已憂心,拜見接引準提二聖道:“啟稟二位尊聖,想那天庭成立之初,我佛教便已設立,隻因眾生愚昧,不識我佛要義,身陷八苦無法自渡,而天庭隻是廣收四方香火念力而無所作為。不知二位尊聖可有辦法讓我佛東出,廣播於四方。”
接引準提對視後說道:“若欲廣播我佛法,須先稟明鴻鈞老祖,也罷,我去大羅天拜見鴻鈞老祖,求他一個法旨。屆時你須選擇大德高僧傳我佛法,務使我佛法蒙羞。”如來連忙稱是。
接引準提果然拜見了鴻鈞老祖,求得了鴻鈞法旨。又拜訪了三清,將此事分說明白。三清本就清心寡欲,更何況道法自然,修道之人本就對名利權勢不甚在意,就將鴻鈞老祖允許佛教東出傳教之事告知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得知鴻鈞老祖已經答應,自是不敢違逆。隻是當天便有卷簾大將因失手打了琉璃盞被貶下界流沙河。
這邊西天如來得了鴻鈞老祖法旨,便著二弟子金蟬子負責佛教東傳事宜,金蟬子在佛土尋找大德高僧、品行高潔之士作傳佛之人,那傳佛之人也得了如來特許,如來佛祖允諾金蟬子,若傳佛事了,按功勞分封必少不了一個佛果。金蟬子自以為勝利在望故而躊躇滿誌。可誰知傳佛之人路過流沙河之時,被天庭貶下的卷簾大將殺了吃了。金蟬子稟如來此事,如來讓金蟬子去天庭找玉皇大帝要個說法。玉皇大帝先說不知此事。後來又說“鴻鈞老祖有法旨,我自不能違背,隻是你佛教可東出,我道教可西進否?若我東土之人自願學佛,我等自不阻攔。”金蟬子回靈山如實稟報。如來便知傳播佛法此事不易。因此一邊安排金蟬子在東土尋取經人,一邊靜待時機不提。
且說孫悟空整日在花果山操練猴子猴孫,因並無敵手且大聖實力高強,天長日久也覺得枯燥乏味。常拔根毫毛做幻像陪猴子猴孫,真身早已仙遊三山五嶽,廣交五湖四海賓朋。這一日,悟空一個筋肉雲翻到南贍部洲,那大海裏有一魔王名曰蛟魔王,那蛟化龍失敗,雖曆天劫卻未成劫灰,在此吞吐日月精華,偶爾也吃些人畜,今日碰巧,悟空剛下了筋鬥雲,被吞雲食霧的蛟魔王吞下,悟空大怒,與那蛟魔王大戰起來,因那蛟龍手持金剛夜叉為神兵利器,悟空空有拳腳一身本領施展不開,雙方大戰三日未分勝負,反倒是成了朋友。後經蛟魔王引薦,又認識了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孫悟空自是十分開心,豈不知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自悟空認了這幫兄弟,就已種下了禍根。
那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都是西天的部眾,鵬魔王為西天燃燈古佛的座椅之後,更有金翅大鵬王是如來舅舅,獅駝王與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有親,獼猴一祖更是深得如來喜愛。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因會了孫悟空做兄弟,回家之後和親友炫耀將悟空的本領吹的是天上少有地上絕無。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那金蟬子正因取經人再次被吃正煩惱不已,突然聽得有一無根無緣且又本領高強的猴子,頓時計上心來,忙招來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一眾四人在如來九品金蓮下商討如何讓悟空為取經人所用。
那九品金蓮為先天至寶,後為曆代佛祖坐蓮,可屏蔽天機防人窺探,四人隱私商量了一番,鵬魔王說道:“我那賢弟本領高強不說,豪俠仗義、嫉惡如仇,放蕩不羈,崇尚自由,一個筋鬥雲就有十萬八千裏,讓他取經,他一個筋鬥雲就夠了。”獅駝王道:“我那賢弟雖然本領高強,然則沒有趁手的兵器,就是和那蛟魔王相比,也隻能打個平手,如果有合適的兵器,恐那蛟魔王撐不過百合。若讓他取經,恐走不出天庭地界。”獼猴王道:“二位兄長想的忒多,咱們那賢弟自立為王,整日耍戲好不快活,誰人可勸他取經?”金蟬子聽罷說道:“我佛如來著我取經傳法事宜,若成,則有一個佛果與我,你等三人若能促成此事,若我成佛可允你三人菩薩果位。”三魔王聽了大喜。
金蟬子又道:“如你們所說,那猴精本領高強,缺少趁手兵器,這個好辦,獼猴王你可在猴群中找一可靠老猴,告知他東海龍宮神兵無數,引那猴子去取,東海龍王最是吝嗇,那猴子求不來必會硬強,到時候自有他的罪責。至於其他的,可相機行事。”商量畢,金蟬子一行開始行事。孫悟空自不知已被人惦記,終日裏呼朋喚友,又會了個幾個弟兄,合起來共有幾人乃是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狳狨王,講文論武,好不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