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道裏最受煎熬的要數那些無法轉下高地的傷員了,坑道裏連一滴酒精,一卷繃帶都沒有,傷員隻好任憑傷口發炎糜爛,全靠堅強的意誌和自身的體質支撐著。

而且為了不影響戰友的情緒,傷員都自覺強忍疼痛,一聲不吭,很多傷員都用嘴緊咬著床單,有的至死嘴裏的床單都沒法拿下來!在整個戰役裏坑道堅持時間最長的是由丁鴻鈞任班長的一三四團五連四班,他們是參加10月14日夜間反擊來到5979高地的,丁鴻鈞指揮有方,在兩天裏打退美軍多次進攻,斃傷敵150餘人,自己無一傷亡。

後來因彈藥耗盡,才於15日下午退守到2號陣地的一個隻有15米深的小坑道裏。

他們依靠夜間從陣地收集的彈藥、兩箱餅幹和坑道裏儲存的兩桶水,在坑道裏堅持。

他們沒有步話機所以無法與後方聯係,後方也因此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但他們仍然在這個小坑道裏堅持戰鬥。

美軍一個連對這坑道進行了多日破壞,但始終一籌莫展,最後隻得在洞口架起三道鐵絲網,築起兩個地堡,采取圍困戰術。

一直堅持到第十天,他們饑餓難耐,眼看再無法堅持下去,丁鴻鈞就和班裏的4名黨員召開了黨小組會,決定由丁鴻鈞突圍出去,到100多米外的2號坑道向上級報告他們的情況,聽取下一步行動的指示。

丁鴻鈞匍匐而行,進入2號坑道,經四連指導員趙毛臣批準,撤到2號坑道。

27日晚,在2號坑道四連部隊的策應下,丁鴻鈞和戰士們突圍而出,全部轉移到了2號坑道。

丁鴻鈞他們在2號坑道繼續戰鬥,前後共達20個日夜,成為坑道堅持之最。

對方為鞏固已占陣地,對我堅守坑道的部隊采取了封鎖、轟炸、爆破、熏燒、堵塞坑道口或向坑道內投擲毒氣彈等殘酷手段進行圍攻。

我堅守坑道部隊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高度發揮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團結一致,積極作戰。

在一次戰鬥中,第十五軍有16個連隊的人員在表麵陣地失守後退入一個坑道。

洞內空氣汙濁、缺糧、缺彈,尤其是缺水。

但是洞內人員在建製已被打亂,傷員又占多數的情況下,組織了臨時黨支部和黨小組,克服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直至最後勝利。

正當誌願軍戰士苦守坑道的時候,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部分團員來到上甘嶺,帶來祖國人民對全體誌願軍戰士的親切慰問,這給艱苦作戰的誌願軍戰士們以極大的鼓舞。

堅守坑道的指戰員還專門給慰問團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我們處在距敵50米,上下相持的情況下,也遭受了不少的困難,但是我們想了辦法,發揚了艱苦的精神。為了保衛光榮的陣地,為了保衛祖國,為了保衛世界和平,我們忍受和戰勝了困難。

10天的戰鬥生活,是緊張而愉快的,我們不分晝夜的警戒對方和出擊對方,前仆後繼地戰鬥。如青年團員賴發均同誌,在反擊戰鬥中,連續負傷兩次,不下火線,裹好傷口,繼續戰鬥,打掉敵地堡一個,殲敵50多名,最後他光榮壯烈地犧牲了。又如班長崔含弼同誌,負傷4次,仍在繼續戰鬥,打退了對方5次反撲,殲敵38名,破壞對方火力點一個……

我們除了戰鬥以外,就是說笑和娛樂,談著我們的勝利,談著祖國的偉大,還唱著歌曲。我們的心情永遠是愉快的,絲毫沒有因被對方封鎖和破壞坑道口而感到恐懼,因為我們知道任務的重大,明確戰鬥的意義,堅信我們一定勝利。

我們的戰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