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堅持坑道鬥爭 坑道鬥爭凸顯出威力
誌願軍在地表戰鬥中雖然一再受挫,但是坑道作戰卻打得有聲有色。
作為上甘嶺戰役中的一個突出的作戰特點,坑道鬥爭貫穿著整個上甘嶺防禦戰役。隻是在不同時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5月21日,戰役的第二階段開始,這就是最艱難的坑道鬥爭階段。
誌願軍在5979高地共有3條大坑道,8條小坑道和30多個簡易防炮洞。當時3條大坑道和5條小坑道都在守備部隊控製下,其中八連進入的1號坑道是主坑道,位於1號陣地下,是最大的坑道,那條坑道呈“F”形,全長近80米,高15米,寬12米。
在1號坑道左右還各有一個叉洞,頂部是厚達35米的石灰岩,坑道的兩個洞口都向北朝著五聖山方向。
“聯合國軍”雖然占領了表麵陣地,但坑道仍然控製在誌願軍手中,坑道裏的誌願軍隨時可以與地麵反擊的部隊裏應外合,從而給“聯合國軍”造成極大的威脅,坑道成了“聯合國軍”的心腹之患。
坑道一日不除,“聯合國軍”便一日不得安生,因此20日以後的戰鬥就是以坑道為爭奪焦點。
堅固的坑道工事,大大增加了誌願軍陣地前沿糧、彈和其他物資的儲備和第一梯隊的防守力量,有效地削弱了對方優勢裝備的殺傷效果,較好地解決了誌願軍有生力量的保存問題。
在此次戰役中,上甘嶺近4平方公裏的山頭被“聯合國軍”炮彈、炸彈削低兩米,表麵的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誌願軍部隊始終像釘子一樣牢牢地紮在那裏。
坑道為誌願軍官兵提供了良好的庇護所,他們也以陣地為家,樹立了牢固的長期作戰的思想。
5979高地和5377北山在出現坑道前,為避免對方炮火殺傷,隻能以一個排防守。有了坑道以後,每處增加到一個連,使第一天的戰鬥就能抗擊對方先後投入7個步兵營的連續衝擊。
白天誌願軍戰士依托坑道與對方頑強作戰,天色一黑,坑道部隊就組織小分隊出擊,四下炸地堡、摸哨兵,搞得美軍草木皆兵,夜不得寧。
在持續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堅守陣地的誌願軍指戰員們憑著頑強與機智,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坑道為依托的陣地防禦戰術。
在對方進攻時,誌願軍依托坑道,頑強阻擊當對方占領表麵陣地後,誌願軍就堅持坑道鬥爭,鉗製對方。
在對對方實施反擊時,誌願軍把第一梯隊於前一夜秘密移動至坑道內,將坑道作為衝擊出發陣地,以縮短運動距離,減少對方炮火殺傷,取得反擊的突然性,而且還可以在堅守坑道部隊的配合下,夾擊對方。因此,即使地麵工事失守了,也不能視為整個陣地失守,上甘嶺陣地始終處在誌願軍的有效掌握之中。
誌願軍戰士利用坑道與對方反複爭奪,迫使“聯合國軍”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和武器,從而達到大量殺傷、消耗對方的目的。
在反複爭奪中,有的部隊一開始把表麵陣地丟了,心裏很不好受。
後來把美軍第七師打垮了,戰士們才真正明白:有時放棄表麵陣地是為了拖住對方,更多地殲滅對方軍隊。
表麵陣地反複易手,對方來了又被趕走,趕走了又來。這樣,誌願軍對送上門來的“聯合國軍”反複攻擊,不斷地殲滅對方,積小勝為大勝,直到取得整個戰役的勝利。
誌願軍第一三四團第八連堅守在5979高地1號坑道,與敵反複爭奪14晝夜,誌願軍大小反擊80多次,共消滅“聯合國軍”1000多人,繳獲機槍50多挺,自動步槍、卡賓槍606支,給“聯合國軍”造成巨大的消耗,這對以後的反擊作戰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