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平凡的山村(1 / 2)

中國華北平原的東南部,中國江蘇西北部,有一地級市,處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長江三角洲北,叫做X彭市,我們的故事的開始就發生在X彭市西北蘇魯交界的一個小山村,埠上村。八十年代中期,這個山村剛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除了幾戶國家工外,幾乎家家戶戶都一樣,沒有糧食,沒有工作,沒有希望。他們剛剛從集體大鍋飯走出來,卻依然遊走在饑餓和寒冷之間,普通的村民屋裏仍然有一筐葉子和草莖,那是米麵不夠了,留著吃的。當然,走過那段時期的都知道,那段時期,草根樹皮都得搶著挖,不然,你是吃不飽的。如果你家裏人多,孩子多的話,那麼恭喜你,家裏肯定是沒一頓飽飯了,而這家的父母連飯都不一定能吃上。

埠上村和鄰村多以各村姓氏為村名,農村的朋友都知道,農村的村莊名字都很有意思,寫本書聊這個肯定暢銷。在埠上村,基本都是窮人。在那一段非常時期,這裏也發生了很多駭人聽聞的故事,國家肯定是不知道了,因為這些都是禁止傳播的。第一個故事是夏天收麥的時候,土地集體所有那一會,一個光棍莊稼漢在湖地收麥,因為太餓了,邊割麥子邊偷偷搓麥粒偷吃,那可是新麥粒,吃得太多,晚上回家太渴,多喝了兩舀子涼水,夜裏脹胃脹死了。第二天大隊長去他家喊他去地幹活,才發現他死了。第二個故事是鄰鎮利國鎮一個村的事,那是收玉米的時候,是一個村婦,也是因為太餓,偷抓了一口玉米吃,被大隊長發現,叫他喝口水吐在碗裏,漱口水裏有玉米渣,於是就被抓個現行,大隊長就當著全村人的麵扇她耳光,一掌一掌,清清脆脆,嘴角都扇出血了,他家男人也不敢攔著,隻是在一旁求情,要知道那時候這要是真的安了罪,可是活不了的,。那村婦最後被扇暈,抬回了家,第二天便跳河自盡了。

幸好這些苦日子過去了,現在家家都有地,最起碼餓不死人了。但是對於埠上村一家姓宋的一家來說,還是捉襟見肘。姓宋這一家是民國前遷來的外姓,來到了王埠村。顧名思義,王埠村,一村都是姓王的,這外姓來了肯定不容易過活。這宋姓夫婦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便讓大兒子宋新山認了村中一家王姓老者幹爺爺,認了幹親親,這樣,這一家子才算安穩了下來。大兒子宋新山又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二兒子宋新平年輕時還上過幾天學,寫得一手好字,在大隊還幹過幾年會計,但是後來也被拿了下來,原因很簡單,他宋姓家小,沒錢沒勢,他有獨子一個,狠心送了外地上學,最後也沒成才,倒去了市裏混吃混喝。三妹心靈手巧,也嫁了個好人家,生了兩個兒子,日子過得最好。小四一生無子,生了三個閨女,老三也送了人。

這就是宋姓一家,總共七個男丁。而這王埠上,算三輩的話,半個莊都是親爺親叔親孫子。這窮要是窮一兩個,那這窮人的日子肯定沒法過,但是,這要是一個村都是窮人,那麼這日子就好過多了。這山村,什麼政策啥的都是遲到,也攤不上啥大事件來個腥風血雨,就是這麼平平凡凡。當年吃大鍋飯,也比山東晚了半年,後來分地,也是下大了紅頭文件,鎮裏領導過來親自督辦的,村主任書記啥的沒啥功勞,也沒啥大錯,就這樣,過著日子。大兒子宋新山在山上起石頭,種地餓不死,但也不能單隻種地過日子,上山起石頭就是唯一的選擇。這裏的山不高,不是什麼崇山峻嶺,起石頭起的也不是懸崖峭壁,就是看好地方,挖石塘窩子。宋新山後來也帶著大兒子跟著他,那時候年輕人,都不怎麼愛讀書,有幾個想讀書的,農村條件差,也讀不好。就這樣,大兒子宋克武就跟著老爹上山幹活了。

有一天,夏日炎炎,這爺倆還在山上汗流浹背的忙著。山下傳來喊聲,:“新山,趕緊回家,有說媳婦的!”克武一聽是他媽,就更不想理了,因為他看上了鄰莊的胡翠萍,但是女方不同意,而他媽也不願意。新山一聽,叫上兒子收拾了東西,就下山了。到家一看,哪是什麼說媒的,原來是人販子從四川帶來的。新山也知道,他家的小四就是沒有辦法,幾年前也是買的結了婚。想想自己三個兒子,說不準還得有打光棍的,解決一個是一個。但是叫老大克武挑的時候,克武可是氣不打一處來,可惡本來是個血性漢子,心理有喜歡的姑娘,那還能挑東西似得選媳婦,罵了幾句,拿了大錘又上山了。可是老二克文不一樣,他媽一說你哥不要你選,克文就直接上去挑了一個,第二天就結婚了。婚房就是老屋的偏房。老二克文比哥哥克武小三歲,卻早結婚,克武心裏也不自在,心裏邊暗自想著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