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雅在申城悄悄升溫,給我不少啟迪。一次偶然路過美琪大戲院,發覺戲院門口人頭攢動,場麵頗為壯觀。門上“客滿”兩個大字隨即跳入我的眼中。再瞧那預告牌上的“XX樂團隆重獻演”的字樣,我不禁有些詫異:嚴肅音樂為何如此受歡迎,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啊!的確,近來高雅音樂在申城有異軍突起之熱,除了新聞媒介的大力宣傳外,還有一個原因也不容忽視:上海人對高雅文化的追求。現在聽高雅音樂的人的確不少,但真正能體味到音樂所表達的深刻含義的又有幾個?難道上海人的文化素養真的達到如此境界了?我想未必,其中不乏附庸風雅的成分。‘一些人聽高雅音樂不是自己確實想聽,而是盲從於別人,趕潮流了。不僅樂壇如此,文壇也不例外。不少深奧難懂的“天書”也成為暢銷作品,一些影視明星、節目主持人紛紛寫書、簽名售書,好不熱鬧。他們的行為是不是也有附庸風雅之嫌:一時間,申城的文化氛圍似乎異常濃烈。當然,事物總有其兩麵性。如果我們用一種較為寬容的眼光來審視這一文化現象就不難發現,畢竟人們知道什麼是“風雅”的東西,即使附庸一下,那也是對於文化的一種親近的表示,是一種追求和向往的流露。從某種意義上說,“附庸”也是人們真正走向“風雅”的一個過程,但是我們要做的不啊參是僅僅停滯在這裏,而是盡早縮短這個過程。那我們究竟該如何邁出這第一步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應該明確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文化、有修養。如果要成為一個有文化、有修養的人,那麼他除了從精神上接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熏陶、培養強烈的愛國主義豪情外,還需懂一點各類文學藝術的創作規律及欣賞特點。另外,我覺得,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高低還應該體現在為人舉止、行業規範等方麵,而且這一點比其他因素更重要。由此,我深深體會到一個社會文化層次的高低不僅僅體現在人們對高雅文化的欣賞上,還應成為一個文明的上海人,那上海的文化層次也就具備了可以提高的先決條件。
文化現象給我們的啟迪是多種多樣的,但我所寫的,都是發自內心的一些想法。在此,我呼籲:不要給“附庸風雅”太多的冷嘲熱諷!但我更衷心期待著上海人從“附庸風雅”中走出來,在城市精神文明活動中努力要求自己,讓上海不僅僅是全國物質文明處於領先地位的大都市,更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領頭羊”!
評點
文章辯證分析了上海人對高雅文化的。附庸”現象,寫得較有思想深度。
首先說上海作為全國第一大城市,接受信息很快,特別是在。文化範疇”之內的種種現象,很值得深思。其次突出了上海人對高雅文化的追求,其中不乏附庸風雅的成分。
妙就妙在這裏作者思維來了一個逆反,。如果我們用一種較為寬容的眼光來審視這一文化現象就不難發現,畢竟人們知道什麼是‘風雅的東西,即使附庸一下,那也是對於文化的一種親近的表示,是一種追求和向往的流露”。
於是,“我呼籲:不要給‘附庸風雅太多的冷嘲熱諷!但我更衷心期待著上海人從‘附庸風雅中走出來,在城市精神文明活動中努力要求自己,讓上海不僅僅是全國物質文明處於領先地位的大都市,更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領頭羊”!
其心切切。
綜合訓練
評“能言善辯”
閑談中常聽見有人這樣批評一些善於言辭的同學:“一個中學生,動不動便鼓唇弄舌,高談闊論,像個啥樣子!”言外之意,那些能言善辯者都是“華而不實”的草包,在他們眼中,隻有那些將自己捆進書山題海、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高分低能者才是我們當代中學生所應有的。
這純粹是一種偏見。
首先,能言善辯並不意味著華而不實,在我國幾千年的史冊中,以口舌之才而成大事者舉不勝舉:戰國時趙國良相藺相如靠“口舌”之才,為趙國立下汗馬功勞;唐睢出使秦國,唇槍舌劍,使凶相畢露故豢王壁目縫置;趙臣觸龍巧說太後,使目光短淺的趙太後心悅誠服……在當代,為我們大家都熟悉和敬愛的周總理屹立於國際講壇,力排眾議,壯我中華,更是這種雄辯才能的光輝典範。我們的當代大學生在國際大學生論壇上屢屢取勝,戰果輝煌,亦是一例。由此可見,能言善辯是嚴密的思維能力與廣博學識的綜合表
文章直接從對方的論點及論據下筆,樹“靶”立“的”幹淨利落,為下文的駁斥作好了準備。
“捆進”改為“埋入”。
此句缺賓語,句後應加“形象”一詞。
“純粹”可刪去,言辭溫和點。
“史冊”改為“曆史長河”。
援古以論今,論據充實有力,語言活潑且富有變化,排比句式增強氣勢。
從“能言善辯”到“華而不實”,分析辯證,這樣所論述的問題就顯得嚴密周到,否貝4就片麵了。現,是一個人的才華、智能的結晶,它與那些天花亂墮、華而不實是背道箍馳隗。嘶以,那些動不動就把能言善辯者諷刺秀“嘩眾取寵”,而忽視“口舌之才”的論調才真正是淺薄和無知的表現。
我們之所以重視和提倡鍛煉口才,和我們當今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肩負的曆史使命是分不開的。正在迅速到來的信息時代及我國實行的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基本國策,把中外信息交流提到了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今天的中學生,明天就會成為國家的棟梁、社會的堅石。日益廣泛、頻繁的外交活動和開放性業務洽談、信息交流等等,這一切都要求我們在學生時代就培養起敏捷的思維和機智善辯的能力。那些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的改革者,那些在工作和事業上出類拔萃的人物,有幾個是在中學時代唯唯諾諾、笨嘴拙舌的呢?
新的時代,不再需要那種一味死讀書、缺乏創造精神、高分低能的書呆子型的人材,需要的是一大批才華橫溢、能說敢幹、思維敏捷的開拓型人才。但令人遺憾的是,還有些家長和教師仍舊用老眼光看問題,非但不理解交談和論辯之才的重要性,反而給能言善辯的學生潑冷水,這是令人遺憾的。我們當代的青年學生將來要成為社會各個領域、各條戰線的主力軍,我們中間的許多人還會成為演說家、社會活動家和外交家,笨拙迂訥、低眉順眼已不再是我們這一代青年的形象了。語”。應為“天花亂墜”。同學們,未來是屬於我們的。讓我們在廣泛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努力培養自己雄辯的口才,爭做未來世界的雄辯家和四化建設的開拓型人才!
結尾發出號召,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催人奮發。
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