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寫一事一議(二)(2 / 3)

這件事值得議論的地方至沙有三點:①科學技術的發展加快了祖國前進的步伐。②改革開放的政策使祖國建設取得輝煌成就。③祖國的繁榮富強體現了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

家長選擇了第②點,並對這件事發表看法,因為他們經曆了建國五十年來的各個建設時期,對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祖國各方麵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體會最深。家長的看法用一句話來表達就是:改革開放是一條富國之路。

家長對這則新聞的概述表明建國五十年來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是驚人的,也是喜人的。家長的觀點是在分析了祖國建設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後提煉出來的。可見,家長對事情的概括是扣住觀點的。

孩子所記的事情是:中國男子體操隊員董震在世界體操錦標賽上技壓群雄,獲得吊環金牌,為祖國爭得榮譽。

討論時家長可以從董震獲得金牌的原因上引導孩子思考議論的角度,進而讓孩子選擇自己體會最深的一點發表看法。

4兩天後孩子把寫成的一事一議的文章拿到家庭討論會上進一步討論,看其是否符合一事一議文章的寫作要求,所選論據是否典型、充分。視其情況再做修改。

1閱讀下列材料,寫一篇一事一議的議論文。

一個孩子,當他不示弱的時候,最容易說一句“等我長大了……”;一個老年人不服老的時候,常說“我二十歲那陣子……”仍以年輕來勉勵自己。年輕,是力量的同義詞;年輕,意味著朝氣蓬勃。

但如果把年輕當作資本“儲蓄”起來,坐吃利息,那麼年輕的價值便消失了;隻有善於開發“年輕”的人,才能變得充實和富有。

有些人在年輕的時候,拚搏得事業有成;有些人則碌碌無為地度過了青春年華……

提示:

(1)抓住材料中的關鍵句

(2)要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來證明觀點寫

2根據下列材料寫一篇一事一議的議論文,題目自擬,不少於500字。

某人家住五樓,房中打掃得一塵不染,布置得舒適雅致,常年被街道評為“衛生之家”。朋友向他請教是怎樣處理垃圾和廢品的。他得意地說:“丟!凡是要清掃的東西都往下丟,既省力,又省時。”朋友勸他:“別再丟了,你知道你這樣丟,難道說僅僅隻丟掉一些垃圾和廢品嗎?”

提示:

(1)題目要符合議論文體裁的要求,要緊扣所給材料的內容。

(2)先打好腹稿,在頭腦裏安排好文章的框架結構,做到心中有數。

(3)考慮問題的過程一般可以是:“是什麼”,即對這件事的看法、主張是什麼,也就是作者的觀點;“為什麼”,即擺出論據證明觀點;“所以”即得出結論,強調觀點。

3從吳天祥同誌的言行中提煉出觀點,以該觀點為題。聯係社會實際做出正反對比,展開論述,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議論文。

許多在困難時得到過吳天祥幫助的單位和個人,有的給他送來了禮物,有的要幫他裝電話,有的要給他換新房,都被他婉言謝絕了。

“我收您一分錢,我就不值一分錢。”這句話,透出了他的價值觀。

吳天祥還在1995年10月5目的日記中寫道:“有人說送上門的東西不要是傻,但我認為不能要。一個機關幹部,一名共產黨員,不僅在生死麵前要經得起考驗,在物質和金錢麵前也要經得起考驗,你若有一點不注意,就會逐步走進腐敗的臭汙泥中去。”

提示:

①引:摘引最能表現吳天祥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語向。

②析:分析關天祥言行的思想教育意義。

③點:亮出自己的觀點。

④聯:緊扣論點聯係實際,正反舉例,展開論證。

⑤結:對論述的內容,加以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4請結合材料,就“梨雖無主,我心有主”八字確立一個有意義的話題。寫一篇一事一議的議論文。

宋元之際,世道紛亂。學者許衡外出,因天氣炎熱,口渴難忍。路邊正好有棵梨樹,行人都去摘梨,唯獨許衡不為所動。有人便問:“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這樣亂,管他是誰的梨。”許衡正色道:“梨雖無主,我心有主。”那人羞慚滿麵。

提示:

(1)在確立有意義的話題時,應分析這八個字反映許衡怎樣的可貴品質,怎樣的高尚情操。

(2)在聯係實際時應考慮許衡這樣的品質和情操在今天依然有現實意義。

5認真閱讀三位被采訪者的回答。寫一篇一事一議的議論文。

三位年輕的海軍新聞工作者在北京進行了一次特別采訪,題目是“中國人,你還記得甲午嗎?”一位來自佳木斯的三十多歲的東北漢子愣愣地反問:“甲午是個啥?”給他解釋後,他說:“現在都興公曆,連屯子裏的莊稼人都不看黃曆,誰還算得清什麼甲午?”

從上海來京旅遊的林小姐說:“甲午戰爭我是曉得的。好像是在中學學過的吧?林則徐這個海軍司令沒當好,讓日本、打沉了好多條船,不過他禁煙還是有功的。”

一位在頤和園北宮門外賣各種紀念章的中年人說:“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也沒用。打仗是當兵的事,做生意的就是多賺錢少賠點。各擺各的攤,各幹各的活,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提示:

(1)閱讀材料時注意找到三位被采訪者回答的共同點。

(2)提煉觀點時注意分析三位被采訪者之所以這樣回答的原因,把握事情的實質。

1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

乞丐

我走過街頭……一個老態龍鍾的乞丐把我攔住。

紅腫的、淚水模糊的眼睛,青紫的嘴唇,襤褸的衣衫,汙穢的傷口……啊,貧窮把這個不幸的生命噬齧得那麼醜陋!

他向我伸來一隻通紅的,浮腫的,肮髒的手……他喃喃地乞求幫助。

我摸遍了全身的口袋……沒有錢包,沒有懷表,甚至連手絹也沒有……我身邊一無所有。

而乞丐在等待……他那隻向我伸來的手微微搖晃和顫抖著。

窘急、惶恐之下,我緊緊地握住這隻肮髒的顫抖的手……“不要見怪,兄弟,我什麼也沒帶,兄弟。”

乞丐用他紅腫的雙眼注視著我,那青紫的嘴唇流出一絲笑意——於是他也同樣握緊了我那冰涼的手指。“沒關係,兄弟,”他吃力地咕噥著,“這也多謝了。這也是施舍,兄弟。”

我明白,我也得到了兄弟的施舍。

(1)文中寫乞丐特意點明“老態龍鍾”,其作用是:他得到(2)文中乞丐“等待”的是的是————一。

(3)文中乞丐和“我”都說自己得到了“施舍”,“施舍”一詞原來的意思是:在文中這個詞有什麼特殊的含義?答:

2用一兩句話概括《乞丐》一文的內容。

3對短文中的這件事,從“旅舍”的特殊含義這個角度,寫一篇一事一議的文章。題目自擬。寫作前先按照結構形式:引——析——點——聯——結,列出文章的寫作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