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學點論證方法(三)(2 / 3)

回顧站起來的曆史,在自豪和欣慰之餘,值得深思和記取的東西很多,最重要的就是x日d,平同誌那句名言:“落後就要挨打。”這包括有兩層的意思:落後就無法站立起來;站起來後如果不奮起直追,仍然會因落後再次倒下。世界曆史上,這樣的例子還少嗎?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個曆史,記住“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記住當今世界還有強權政治、霸權主義在橫行,記住我們的民族站立起來的曆史還剛剛不過五十年,改革開放也才二十年,記住中國還是少年的中國。我們國家底子太薄,雖然已經取得長足進步,比起發達國家來,在經濟、文化等方麵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但是,恰恰因為還是少年中國,是新型的社會主義國家,所以隻要急起直追,我們就會擁有更大的發展空問,更加美好的未來。

賞析一

在論證方法上,本文亦涉及了例證、引證、對比論證,但重心顯然落在了對比論證上。

“一個國家,在一百年中,與西方列強簽訂近千條喪權辱國的條約,可謂古今中外罕見。”“解放後的五十年,是中國人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十年,也是中國人民盡享站起來的崇高和尊嚴的五十年。”多麼強烈!多麼鮮明!

多麼令人觸目驚心。又多麼叫人歡欣鼓舞!

從毛澤東主席的莊嚴宣告到鄧小平同誌“落後就要挨打”的名言,使我們在驕傲和自豪的同時,更意識到“急起直追”的重要性。

運用各種論證方法要注意的問題

例證法:

1作為論據的事實必須與論點相統一。如作文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題目規定了文章的論點,所選事例必須反映“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如果列舉助人為樂、舍己救人的事例就不確切了。

2列舉事實之後必須加以分析論證。不能落入“論點材料=結論”的議論套路,我們必須對材料進行分析,讓它和論點緊密聯係起來。這一點在“要有點分析”單元裏已作了闡述。

3論證中必須防止以偏概全、以點蓋麵。在選擇論據時,如果事實不典型,不能反映一般,那麼就容易犯以偏概全、以點蓋麵的毛病。前一階段,有部分青少年對電視《還珠格格》中的人物趙薇很崇拜,把她作為自己的偶像。隨即有人便說,中國的青少年都沉迷在《還珠格格》裏了,沒救了。這些人就是犯了以偏概全、以點蓋麵的錯誤,我們在運用事實論證時必須避免這種錯誤。

引證法:

1引用的理論論據與論點有嚴密的邏輯聯係。引用的目的並非裝飾文章,更不是賣弄學問,而是為了證明論點的正確性。如果引用的論據與論點缺乏嚴密的邏輯聯係,就失去了論述的力量。有一習作者在論述“為學患無疑”的論點時,卻運用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言:“知識,隻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以此來論證“學貴有疑”真是有點差異了,這怎會產生邏輯力量呢?

2引用的理論論據必須正確,切不可斷章取義、杜撰捏造。同時對引文的內容理解要正確,切不可歪曲原意。否則會削弱議論力量。

3在進行理論論證時必須輔以其它的論證方法。

喻證法:

1比喻必須淺顯、貼切。如富蘭克林的《哨子》一文,作者將“哨子”比喻為自己“不必要的東西”,比喻為“許多人所追求的對其價值做出錯誤估價的事物”,就很通俗、淺顯,而所述的道理顯而易見。

2比喻必須生動、形象。如毛澤東同誌的《中國人民尋求救國真理的道路》文中有這麼一句話:“為什麼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呢?”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先生與學生的關係形象而深刻的揭露了帝國主義的偽善麵目和屢屢欺淩中國、恃強淩弱的醜惡嘴臉,提出了引人深思的問題,含有諷刺意味。

3比喻必須與說理相結合。議論文中的比喻是論證的一種手段,目的是讓人體驗其中的道理,因此在比喻中必須加以適當的說理,讓人明白作者要論證的觀點。

對比法:

1要抓住對比點。運用對比論證,必須抓住同一個對比點,正反對照才有支撐,對比論證才會有基礎。

2對比要具體。對比論證時一般都同時要運用到事實論證,舉出性質不同的兩類事物進行對照分析。如“上榜佳作”中《貴在知錯必改》裏,衡陽王劉義季接受老農勸告,不再春獵,處處為百姓著想,後深受百姓愛戴;而三國時的一代虎將呂布知錯不改,驕狂輕敵而最終送了命,兩個事實進行對照,產生了很強的信服力。

3對比要深入。論述時不能停留於對比事實的舉例,還必須對材料進行分析、議論,從中剖析出蘊含著的深刻道理來。再如《貴在知錯必改》一文,在擺出事實後,習作者進行了分析議論就是很好的例子。

1“名師範文”《站起來的感覺》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通過這些方法要講清的道理是什麼?

論證方法。

2讀下麵幾段文字,完成文後練習。

A華山遇險,幾個遊客從山上摔下來。第四軍醫大的學員們迎上去了。冒著被撞傷的危險,用自己的身軀去擋;冒著被帶下山崖的危險,用雙手去抓。他們救人的時候,絲毫沒有想到自身的安危,心裏隻有兩個字——“救人”。

B這種進與退的選擇,決不是靠一時的衝動,而是不同思想的集中表現。從華山遇險發生到第四軍醫大學員們把人接住,其間決沒有共產主義和個人主義在頭腦中鬥爭的時間。學員們的行動,完全是出於自覺,是第四軍醫大長期進行深入細致的共產主義思想教育的結果,是學員們長期自我改造世界觀的結果。要是一個平時義務勞動向後退,分房調資往上衝的人處在華山遇險這種情況下,按平時養成的思維方式,他必然先想自己,決不會向前邁一步的。

c同惡勢力鬥爭,安柯同誌赤手空拳鬥歹徒。圍觀者眾多,卻沒有一個人敢上去幫助他,眼看著英雄倒在血泊之中。那麼多圍觀者,難道鬥不過區區四個歹徒?可人們心裏隻有自己的身家性命,想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們退縮了。

D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經常麵臨著進與退的選擇。機關裏組織義務勞動,有些人爭先恐後地去了,有些人卻以各種借退了下來。討論分房子,提工資,有的人首先想到困難的同誌,自己默默地退下來;而有的人卻大吵大鬧,使出渾身解數,決不肯犧牲自己的一點利益。事情雖小,從字麵上看也就是兩個字的差別,卻反映了人們的不同思想。這種思想的差別,在緊要關頭的進退上,表現得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