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在現代文章體係中已成“三足鼎立”之勢,我們稱之為三大實用文體。語文新《大綱》裏明確要求初中畢業生“能寫簡單的議論文,對周圍發生的事情能發表自己的看法,觀點正確,有根有據,有點分析”。什麼是議論文呢?議論文有什麼特點呢?它又可分幾種類型呢?它的基本結構和其他文體是否一樣呢?這些問題將在本單元得到明確的回答。
(一)有人說:做人難。這不是危言聳聽,做一個品格高貴的人的確很難。
做人,至少應該正直、誠實,這是起碼的品格。但還不夠,還應該有助人為樂、勇於獻身、為國爭光、心係天下的抱負和情操,即應該有高格。人的本領不可強求一致,但為人求高格,則是每個人經過努力都可做到的,我們講精神文明,“文明”同“精神”是不可分的。文明誠
可貴,精神又更深。這人格以及國格等問題,也是精神文明的精髓,振奮民族精神的大端。而且應該說,在新的壯會發展形勢下,人格問題已顯得更突出,要求也更高了,我們每個人都應自省:在高低貴賤多種人格中,你屬於哪一種。
(摘自佚名《為人應求高格》)
簡析:這段文字提出了“為人應求高格”的觀點,並作了一點分析,這顯然符合議論文的特點。
(二)近年來,上海的改革日新月異,許多外商把投資和銷售的目光轉向上海這顆東方明珠。如今外國貨、外地貨對上海貨的挑戰越演越烈,上海貨已經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巨大壓力。
體麵的包裝,迷人的廣告,優厚的服務和名牌效應使外來貨很快“俘虜”了許多上海人的錢包。鬆下、索尼、日立、雅馬哈等大型電器的名牌效應自不必說,從吃穿用到買汰燒都有外來貨,令不少本地廠商望“洋”興歎,也引起不少人對本地貨感到憂慮。但我認為這大可不必。
還記得美國阿拉斯加一個自然保護區以狼養鹿的故事嗎?為了保護鹿,人們趕走了所有的狼≯但生活安逸的鹿不再狂奔快跑,體質下降,影響了鹿茸的質量;於是文隻好把狼請進來,鹿在優勝劣汰的環境中才重新充滿了活力。而今闖入本地市場的外地貨不正是那匹追逐“鹿群”的“狼”嗎?
時下,“病”企業不少,要想讓這些企業“活”起來,光靠政策傾斜照顧,財力物力“開小灶”,或稅收上高抬貴手是不可能真正奏效的,因為它們的病根隻在缺乏危機感、緊迫感和競爭力,搶救的措施隻能另尋它途,那就是大膽地把“狼”引進來,以“狼”養“鹿”。
有了引“狼”入圈的想法,還要有堅持到底的決心;而決心來自於長遠計劃和眼光,否則一看見“狼”咬“鹿”便心痛,就想動手趕“狼”,還是沒有出路的。為什麼不讓“鹿群”拚命奔跑呢?為什麼不鼓勵“鹿群”抗爭呢?本領就是這樣練出來的。“早予早強健,晚予就挨”。這麼一個道理孕育了開發開放浦東、歡迎外商投資的決策。隨著第400家外商投資企業在浦東安家,浦東的巨大變化令人刮目相看。昔日的偏僻鄉野變成了繁華鬧市;昔日的磚瓦平房被摩天大廈取代,這一切,“狼”的功勞不可抹殺。
(摘自張讚《把“狼”引進來》)
簡析:這段文字講了把“狼”引進來及以“狼”養“鹿”的道理,並用浦東的巨大變化證明了這一道理。有理有據,符合議論文的特點。
(三)
當我讀完這本書,我的心被震撼了。
書中的那些人物,他們堅強的意誌使人驚訝。他們麵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傲然不動,他們的沉著鎮定,他們的聰明機智,以及他們忘我的工作,好像都是常人所做不到的,連敵人也對他們的無畏與機警束手無策。那麼,到底是什麼力量使他們從容不迫、無所畏懼呢?隻是因為在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遠大的理想,一個崇高的信念。他們堅信中國共產黨一定會取得勝利。他們為自由而戰,為信念而戰,所以,當許雲峰被獨自關進終日不見陽光、黑暗潮濕的地牢裏時,他沒有沮喪,隻是想用雙手為戰友開辟一條越獄的通道。所以,當江姐聽到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後,能從容地走向刑場。所以,連美國的先進技術也無法從成崗嘴裏得到黨的機密。所以,許曉軒在最後勝利的時刻,麵對敵人的槍口,迎著曙光屹然挺立……相反,也有人隻圖眼前利益,貪生怕死,為敵人充當了走狗,他終究逃不出人民的唾棄和曆史的懲罰。
對我們來說,也許正是缺少一種堅定的信念。因此這本書不僅僅在向我們講述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事跡,更重要的是它告訴我們做人的真諦。它使我們突然清醒起來,不斷反問自己:人為什麼活著?活著應該做什麼?這樣的書是不可能過時的。
(摘自蘇彬《信念的力量——讀(紅岩)有感》)
簡析:這段文字用江姐等革命先烈在敵人麵前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的事實證明了“遠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所能產生的巨大力量,它屬於下文所提到的讀後感類型。
同步訓練
1“片段薈萃”
(一)文裏作者提出了什麼觀點?請在下列四項中選擇你認為最合適的一項。
A做一個品格高貴的人的確很難。
B為人應求高格。
c文明誠可貴,精神又更深。
D人格問題是很重要的。
2“片段薈萃”
(三)從議論文的類型上說屬於什麼?通過這段文字,你認為作者要告訴人們什麼道理?
3認真閱讀“片段薈萃”(二),回答下列問題。
(1)本文作者是希望把“狼”引進來,還是對“狼”來了感到害怕?這條“狼”是什麼東西?
(2)“狼”來了究竟是好是壞?為什麼?
(3)為什麼引“狼”入圈後,還要有堅持封底的決心?
(4)文中列舉了美國阿拉斯加一個自然保護區以狼養鹿的故事,這有什麼作用呢?
(5)上海浦東的巨大變化和“狼”有什麼關係?“狼”不來,上海浦東的發展會這麼快嗎?
(6)現在在全國各大中城市都有一些“狼”闖進來了,有的人非常害怕,高喊著“狼”來了,不知所措;有的人“薑太公穩坐釣魚台”,不動聲色;有的人怕手稱快,思忖著怎樣來對付這條“狼”……你認為應該怎樣做才對呢?請用一段話把你的想法寫出來。
江蘇王金睿
社會上新近出現了一個時興的名詞:開拓型人才。報紙廣播在宣傳,人們也紛紛談論,中學生更是心馳神往,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具有開拓精神的人。這裏,我想就開拓型人才的標準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