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逸玄聽到康王問了這話,也不知他是何意,隻是微微一笑,沒有答話。旁邊的秦順以為康王有意要責難柳逸玄,連忙笑道:“王爺說笑了不是,這柳公子跟隨宗澤老將軍在前線與金人交戰,屢次立下戰功,這才被聖上招回京城。”
康王聽了這話,又將柳逸玄打量了一番,點頭笑道:“哦,原來如此。我說呢,皇上怎麼會讓這麼一個年輕後生擔任禦林軍副都統之職,原來柳公子是年輕有為啊!”
幾位王爺自然明白康王話裏的意思,聽完之後也都饒有意味地點了點頭。那濟王趙栩身兼濟州守備之職,對前方戰事興趣很濃,聽到柳逸玄是從河北前線回來的,便開口問道:“柳公子,聽說宗澤的軍隊在河北與金人打的很歡,那金國人望風而逃,連丟三座城池,還派來了他們的皇子過來求和,可有此事啊?”
柳逸玄聽了這話,心裏倒吃了一驚,他不知道濟王聽誰說的這種屁話,竟然如此罔顧事實,把前線將士用生命換來的勝利說的這麼輕而易舉。柳逸玄冷冷一笑,問道:“金人望風而逃?濟王千歲,您這話都是聽誰說的?如果金人這麼畏懼我們宋軍的話,皇上還至於把你們幾位千裏迢迢的召回京城來商議?”
“怎麼?難道不是這麼回事嗎?朝廷下發的前線捷報不都是這麼說的嗎?”
柳逸玄聽了這話,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原來朝廷為了安撫百姓和提升民族信心,故意誇大了前線的勝利,將金人說的不堪一擊,把宋軍誇的是勇猛無敵。當然,作為一種戰時的政治宣傳,這樣做確實能提高民眾對朝廷軍隊的信心和支持,讓更多的年輕人勇於參軍,讓更多的百姓拿出手裏的錢糧來支持軍隊。但謊言終究還是謊言,它掩蓋不了眼前的事實,金國人占領著山西、河北等地,遲遲不肯退兵回去,如果他們真的是不堪一擊的話,那收回來的又豈止是三座城池。
柳逸玄對濟王說道:“前線的捷報?那東西隻能說給下麵的百姓們聽,王爺貴為帝室之胄,豈能沒有自己的判斷?事實上,金國人絕非望風而逃,而是殊死抵抗,前線將士為了奪回濮陽、安陽、磁州三鎮,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至於金國皇子求和之事,也絕非各位王爺想的這樣,今年春天,金國人兵圍汴梁,最後因糧草不足和汴梁軍民的殊死抵抗才被迫撤兵回去,他們對我中原虎視眈眈,早就有再次南下之意,這次金國皇子來求和,明擺著是來迷惑我們的,我想聖上此次召幾位王爺進京,一定也是商議抵禦金兵再次南下的事情。”
四位王爺聽了這話,麵麵相覷,表情木訥,對柳逸玄的這一番時局分析完全不以為然,隻認為他是一廂情願的瞎說而已。那濟王又問道:“你剛才所說,聖上召我們幾個進京是來商議前方戰事,這你又是聽誰說的呀?”
四位藩王突然被欽宗叫到京城來,的確摸不清欽宗的用意,因為往日的朝廷大事,都有皇帝和京城裏的大臣們商議,一般不會把駐守各地的藩王們召回京城,現在聽柳逸玄說欽宗是叫他們來商議戰事,故而多打聽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