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逸玄不願在曆史中評說曆史,他隻想親眼見識一下這康王的為人,由自己的眼睛得出自己的判斷。柳逸玄對秦順說道:“小弟不願帶著弟兄們來回奔走,既然有兩位王爺從東門進城,小弟就往東門迎候兩位王爺吧。”
秦順笑道:“你啊,可真是會圖省事啊,好吧,就讓你帶五百兵士往東門,我帶兵往西門和南門迎候肅王千歲和景王千歲。”
二人商量完畢,各自帶著手下人馬往城外等候。柳逸玄讓人在城門口搭好涼棚,又吩咐士兵備好酒水,以待兩位藩王駕臨。
約摸過了午後,柳逸玄見東邊官道上不見儀仗的蹤影,便又差探馬往城東高地處觀望,若看見有黃旗車輦的儀仗,便及時過來通報。誰知探馬去了半日,也不見有人前來回報。
“娘的,人等人 急死人,這倆家夥怎麼還不來,不會是聖旨有誤吧?或者是這倆貨擔心欽宗不安好心不敢進京?”
柳逸玄坐在門外的涼棚裏著急的等待,心裏不停的抱怨著。眼見日已西斜,才看到東麵負責打探的人趕了回來。
“你怎麼這才過來回話?有沒有哪位王爺的車輦要來?”柳逸玄對那名負責哨探的軍士下馬問道。
那名哨兵喘著氣回道:“回柳大人,兩位王爺是一起來的,已經到了城外,估計馬上就到了。”
“哦?那倆貨是一塊來的?怪不得呢,原來是約好了一塊進城,這樣更好,省的我們還得分兩次迎接。”又問道:“他們帶了多少人馬,是否有車輦隨從?”
“兩位王爺是騎馬來的,隻帶了十幾名隨從,並沒有車輦!”哨兵言道。
“哦?是這樣,嗯,還不錯,我以為這倆王爺會是前呼後擁車輦隨行呢,既然如此,各位就列隊等候吧。”
眾人列隊齊整,果然見東麵的道路上有一隊人馬踏著煙塵呼嘯而來,那隊人馬不足百餘騎,幾麵迎風招展的大旗上繡著“康王”、“濟王”幾個字樣。及到近前,果然見兩位衣著華麗的年輕男子騎著高頭大馬,正往城下趕來。
柳逸玄回身問了一下身邊的哨兵:“那兩個人,哪一個是康王,哪一個是濟王啊?”
哨兵搖頭道:“這個小的也不知道,兩位王爺常年待著封地,小的也沒見過他們,不過聽說,濟王是太上皇的七兒子,康王是九兒子,哪個看著年輕哪個就應該是康王千歲,另一個肯定就是濟王了。”
“是嗎,我怎麼看著這哥倆年紀都差不多啊,這他媽怎麼區分呐!不管了,一塊迎接吧!”說著便走上前去。
趙栩和趙構見汴京城門外有禦林軍列隊等候,便知是他們的皇兄有意安排的。二人讓隨行兵馬原地待命,隻是隻身拍馬往前來詢問。
柳逸玄見二人一臉疑惑,急忙行禮道:“末將奉聖上之命,特來迎候二位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