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啟成(1 / 3)

一間黑魆魆的房,一張硬邦邦的床。同伴們都已或香或沉的睡去,有的甚至還打起了鼾。然而,看似清醒的舊夢卻也在這一刻交融著開始了。

6月25日淩晨。

電母陰著臉,雷公歎著氣——老倆口又鬧別扭了。一場大雨蓄勢待發。

同時,這是少年劉意光榮成年的一天,也是高考成績不幸公布的一天:成年讓他歡喜,成績使他憂,這兩種情緒混絞在一起,外加悶熱的天氣,劉意發覺自己睡不著了。在確信自己確實失眠後,他才無奈地睜開眼。

遠處,一隻寂寞的小野貓在哀嚎。

劉意不由地直起身,支手遙望窗外,隻見一團悶黑——唯有一雙閃閃的貓眼與自己相照應。看著貓兒那孤苦伶仃的樣兒,劉意不禁在心底生出憐意:他也不顧自己身為靈長類生物的高貴身份,就衝著貓兒“喵”了幾下,以求能寬慰它憔悴的心。

貓兒自然就這樣被嚇跑了。

劉意倒也不訝異,又笑著躺下身來。此時的他已全無睡意,但死盯著天花板發一夜沒有內涵的呆顯然不是惜時如命的他所能夠接受的。於是,他的大腦中樞神經向各個神經中樞發了一道溫柔的生物電指令:何不趁此將成年和成績這兩個關乎未來的大事件提前考慮清楚呢?

先就來想想成年:好像還真不錯。

首先,自己終於可以沾著年齡的虛光,探出那幼稚的小腦袋,和父母老師、專家學者這些成熟的大人們作略微平等的交流了吧,再也不能因為意見不合、觀點分歧就以一句“你年齡尙幼、資曆太淺,故懵懂無知、以一當十”來搪塞了吧,就該凡是都以理服人、用事實證明了吧——或者至少也該走走這形式。

其次,自己總算可以撣撣衣袖、咳嗽兩聲,稍稍獨立地決定一些事情了吧,譬如這暑假中的作息安排、高考後的誌願填報,以及像諸如“吃飯時到底該用哪隻手,睡覺時到底該向哪邊臥”此類的小問題大概也都可以由自己做主了吧。

想到這裏,劉意不由興奮到心酸;不過再展望下去,他又忘乎所以了:

最後就是,往後自己這出門在外身份可就變了吧,再不能以一靦腆害羞的少年形象示人了,雖不求雄赳赳、氣昂昂,但怎麼著,也得拿出男子漢應有的氣概!再去網吧時,就不必藏著掖著跟個地下黨似的,隻需瀟灑且高傲地把那委屈多時的身份證往老板麵前狠狠一丟,那他還不立馬點頭哈腰地奉我為座上客?再去逛街時,就可在低眉順眼的同時,也免費提供身邊的她一溫暖厚實的肩膀,而不會像從前那樣,隻把尊重當怯弱、愛護當癡傻。再遇著一些看不慣的現象,對不起,誰也攔不住了!無論怎樣我都要挺身而出、出口相助!譬如那些苦苦逼迫自己子女上各類補習班的家長們,我得在半道截下步履匆匆的他們,再找一家寧靜怡人的咖啡店,大家麵對麵的坐下,也好好的談談;還有那些被重重書包壓垮了身心、泯滅了性靈的孩子們,我在板起臉防止她們借由懶惰情緒起哄的同時,更要切實痛快的、以至於肆意忘形的、陪她們大玩特玩一場!

呃…,另外還有,路邊的那個安全套自動販售機,我早就看著它心癢癢了。以前,是被迫頂著“未成年”這個容易學壞的光環,不太好意思下手;現在,總可以在眾目睽睽之下,底氣十足地將身份證秀於胸前,大膽無畏地投入若幹硬幣,取出那神秘莫測的套套了吧。據說它堅韌頑強、能屈能伸,恰如一正氣凜然、英勇偉岸的大丈夫;但就不知這究竟是真是假、亦實亦虛?所以買來——於是浮想聯翩。

至於成年也會帶來的巨大煩惱,是現在的劉意想都不願多想的。他太渴望成為“自己”了。因而不管怎麼說,先大了再說。

作為大人的劉意又不得不為另一件小事擔憂,高考成績。

說小當然其實也不小;因為它畢竟還是關係著劉意未來的具體“走向”。那所謂的“小”,是他個人在主觀上的添加。他總在想:歸根結底,這不就是一場考試麼?有什麼小不了的?考好了自然能證明我知識儲備有效、思維縝密異常、平時做題夠多、臨場又有狀態;至於考不好,那原因也太多了去了。最有可能的大約是:它,並不適合我。所以,我展現不了自己微末的才學,體現不出自己卑賤的價值。

事雖然總可以這麼想,但話從不可這麼說。客觀上,劉意必須打起一百五十分精神,高度重視起高考成績。因為恐怕一旦自己不重視,即刻就要受老師同學、父母親戚甚至國家社會的無情輕視。他們的基本共識是:成績差的孩子腦子笨、智商低;不努力、不上進;沒地位、沒前途。這種綿亙幾十載的壓力可不是身為野草一株的劉意所能承受的。無論怎樣取巧掩飾,他也還算是個自尊自強的人,怎可容忍異度空間的ABCD都明裏暗裏地挑起眼皮、鄙視自己?所以,在洪流般現實的驅動下,他的成績也並不能算壞:時常在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倒也落得個清閑自在、與試無爭。想上,自然是上不去;想下——想下?

抱著這種似戲謔又捎點認真的態度,劉意開始對自己的這次高考做半參與半帶些評論的梳理:

先是宏觀上的一個印象,千言萬語隻化作一句古語:隻是當時已惘然。整個考試過程自己就是在不停地做,停不下來地做,等做到手酸眼酸,坐到屁股也酸的時候,自然得心酸地交卷了。至於答得怎樣,那已是另外一回事了。可見,它考察的是快刀斬亂麻,而非慢工出細活。不過,身處信息爆炸時代,也該對此予以刷屏式的理解。隻是就這一點,就有很多人不適應,自然,就被早早地踹出局了。

在劉意考完最後一門的那一刹,他竟猛然有種全身都被抽空的虛脫感——越吹越大的氣球,遲早漲破的氣球,終於在這一刻,盡情地泄了氣:啊,總算結束了!終於結束了!!一切,都結束啦!!!

於是剩下,一副空皮囊。

劉意又開始回憶起一些讓他印象深刻的細節來: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語文。語文既然身為學科之母,當然也就可借此延伸拓展、一窺全局。

總的說來,劉意覺得自己有得有失;但畢竟以失為主。

譬如基礎知識題:拚音和成語。

劉意憑借先天良好的音韻感和後天密集的做習題,所以也隻那麼隨口一讀便選出了最佳答案。在對諧音多音的掌握上,他還算自如。

但在對成語的理解上,他卻又不出意外地出了偏差。

真題再現:請從下麵的四組成語中選出完全是褒義的一組,

A,抱殘守缺,閉門造車,不容置喙;

B,邯鄲學步,隔靴搔癢,一蹴而就;

C,想入非非,躍躍欲試,火中取栗;

D,高瞻遠矚,從長計議,泰然自若。

劉意思索半天,還是覺得選Cat更合適些。可毫無疑問,大家於大庭廣眾之下,公認的答案都是,Dog。

再譬如閱讀鑒賞題:現代文與古詩詞。

由於這篇名為《但願是廢話》的社科性雜文與劉意數年心中所想不謀而合,因而他在閱讀時可謂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竊喜自己與這位名為“瀟雨”的作者真乃“心有靈溪一脈流”,恨不能穿越時空緊握住他的手引為“淡水之交”。其中數條對中國教育現狀的露骨剖析更讓他至今記憶猶新:

Ⅰ,擱置爭議、按步就班。談論任何問題之先,首要確信,己方的所謂問題真可以被對方當作問題。否則,一切不過是台上小醜的可悲獨角戲,徒賺得台下看客因尷尬而所以發出的喝彩。而隱在台後的大醜們依舊語重心長,同時冷笑著操控一切。

Ⅱ,本末倒置、先果後因。學生學來學去,要麼學到自己不知為何而學從而產生厭學;要麼學得滿腹機心以至功利整個人生。喜好興趣等因素向來不值一提,提多了反惹原來也曾這麼提而後又終於忘卻的人的嗤笑。

Ⅲ,萬般下品、唯論分高。任由全麵發展的口號喊得再響、唱得再亮,比來比去,最終還是得以成績論英雄。抓住了中國學生的應試成績,也就同時捏緊了他們的心;他們於是小心翼翼、舒展不得。但當別人竭誠反對時,卻又轉而拚死維護。

Ⅳ,形式主義、遍被學林。但凡稍解中國教育,便知:耳聽為虛,眼見也是虛。惟有切身體驗,方可笑味一二。名與實割裂如二舟並行,而腳踏兩船舉重若輕者比比皆是。始於無奈,終成能耐。

Ⅴ,死板教條、缺乏活力。照本宣科、題海戰術已是常態,不堪一提;即便所謂交流互動也不過用熱鍋燉死魚,所以任它火力怎樣威猛、作料如何豐富,一樣隻令人反胃。要緊的卻是魚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