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一“談”泯恩仇(1 / 2)

2011年,美國NBA勞資談判的風波鬧得滿世界風雨。其實早在1998年,NBA的勞資矛盾就爆發過一次,時任工會主席的比利·亨特非常惱火,但是為了整個賽季,不得已還是做出了讓步。因為對於資方來說,球賽開不開始,是無所謂的,因為每個玩球的老板都不止一處產業。而相對於球員來說,不打球就等於失去了謀生的手段。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所以對於比利·亨特來說,從來沒有放棄過對資方的口誅筆伐。他也一直在尋求與資方平等對話的權利。

2011年,資方再次提出重新分配收入的問題,已經做了10年工會主席的比利·亨特新仇舊恨一起湧來,當然是惱恨,帶領球員罷工,力求扳回一程。但是勞資雙方經過三輪艱苦的談判,始終沒有達成雙方滿意的結果。此時,不少NBA球員開始動搖,認為比利·亨特久久不能達成協議,是希望報1998年的一箭之仇,很多球員開始慢慢尋求海外打球的機會——其中有很多球員也來到了CBA,如J。R史密斯、布魯克斯。為了比賽,為了球員,為了盡快結束停擺,比利·亨特不得不再次放下個人恩怨,重新回到談判桌上,最終與資方達成協議。

在談判桌上,個人恩怨是非常大的阻礙,會在你的心裏提前築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壁壘,甚至蒙蔽你的理智,使得你不會站在對事情發展最有利的角度去思考、去判斷。所以將個人恩怨帶到談判桌上,結果往往就是不歡而散。

“談”是解決個人恩怨的有力途徑,也是最經濟有效的手段。在談判桌上,沒有私人恩怨,隻有麵對矛盾和化解矛盾。

眾所周知,朝核危機是一個讓人頭疼的政治事件。朝鮮和美國的恩恩怨怨也是由來已久。如果雙方都僵持在原地,相信這個政治事件極有可能引發局部戰爭。最後還是中國通過外交斡旋,啟動了“六方會談”,將利益相關的各方拉到談判桌上來解決這一問題。事實證明,談判的效果是顯著的。通過談判,美朝雙方不僅增進了相互了解,也增加了彼此在政治上的信任。

常言道,一“談”泯恩仇。隻要談,總會找到利益共同點的,甚至可以化解誤會、打破謠言,建立信任。這裏的個人恩怨,可以是你莫名的壞情緒,也可能是你對某個人、某件事固有的偏見,還有可能是你強加給人的自以為是的思想……但無一例外,這些個人恩怨一旦帶上談判桌,便是一場不可收拾的爛局;若能相談一笑泯恩仇,則能收獲皆大歡喜的效果。

一位代理某知名品牌電腦的老板最近遇到了一位特別難纏的推銷員。該推銷員推銷的電子產品與其在售的產品重複性比較高,作為一個經營多年的老板來說,是不太樂意冒險的。所以對這位推銷員的到來,他也無意接待,甚至冷言冷語將其趕出門外。很多人都對這位推銷員報以同情,甚至有傳言說該推銷員推銷的產品質量存在很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