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後記(2 / 2)

我總是這樣問他們,也好像在問自己。

東北麅子李雲祥酒喝得少,最清醒,他的回答中規中矩,一本正經。

他說:“這裏給了我空間和平台。”

我知道他說得很誠懇,他在這裏遇見一座城,把北方的雪賣給來城裏玩的人,賺到了錢。

王立說:“是它的純粹和寧靜。”

是了,這位久居上海的女子,正是因了這份情致,就這麼成為了城裏的人。

最多話最活躍的崔旋真喝多了,醉了,正酣睡著,難得的無話,當然也不搶話說了。

正好輪到阿見可以無人爭搶地多說幾句了,阿見喜笑顏開,擺開架勢,連比劃帶表演道:“我覺得古城最可愛的是城門口那個天天在那裏變魔術的老頭。一、二、三、起開!哈哈,千變萬化,一切盡在他掌中。”

我們都知道那位魔術老人,阿見學得真像,惟妙惟肖,眾人大笑。無論半醉,還是清醒的,真的都樂翻了。

最後說話的是袁姐姐,她慢條斯理,端著酒杯,看不出醉意,但她的一串話一出口,反而讓我們有些暈了。

袁姐姐說:“你們都說錯了,古城最可愛的是每天深夜12點以後,一個身形有點兒模糊、有點兒彎腰的男子,拎著小包,獨自行走在紅燈隱去夜深露重的繁榮街上逆光而歸的背影。”

我們真聽暈了。

“那個人是誰?”除了崔旋,所有人異口同聲地問。

袁姐姐輕輕一笑,先將杯中酒爽快地一口飲盡,然後又說了一串平日裏她可不一定能說得這麼順溜的英文單詞,最後才像揭開謎底似的告訴我們:“什麼人都不是,那就是我心中的古城的概念。”

議題暫停。沒有目標答案。隻是袁姐姐那段像意識流般的抽象的解答,真的讓我尋思了很久。我在想,一樣見證並一手參與建造了古城,又把我引入古城的袁姐姐,她究竟在給我們傳遞一種她心中的什麼概念呢?

她醉了,所以她說的感受是真實的。

熟悉她的朋友都知道,如果她喝酒的時候開始說英文了,她就是醉了。

我要找到答案。我知道,找到了她和他們心中的脈絡,就有了我要的謎底。

終於有一天,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了袁姐姐和她上海裏弄的酒吧經理的一段對話,才讓我恍然大悟。

那幾天天極冷,又是旅遊最淡季,街上的遊人極少,到了晚上就更少了。袁姐姐正在古城,酒吧經理見她天天來,不管有沒有客人都會守到臨近午夜,便勸她,遊客少,天冷,有他們看著,袁總就不必天天辛苦過來了。袁姐姐聽完笑了笑,說:“這是我們的古城,如果我們自己都不來,顧客怎麼來?”

我在那一刹那徹底讀懂了我認識的古城裏這些朋友們的內心。很簡單,也很真實,那就是他們的古城,他們不僅是來經營的,更是來堅守一種生活方式的。那我們呢?我們不僅要來旅行,要來遇見,或者更應該是來體驗並分享他們給予的那種生活。

那是另一種生活。

也是我要的遇見成為古城的另一個台兒莊後全新的一種感受與洗禮。

那裏處處是景,處處皆情。就是一首《不想和你說再見》的“莊”裏的歌,也婉轉纏綿得讓我真的邁不動離去的腳步。

那就回去。回到夢開始的地方,回到戰爭過後鮮花盛放的家園,回到天使墜入的凡塵。

人生的有些時光真的是可以找回去的。就像我無數次自北京南站出發,一列最現代化的高速列車,停靠棗莊,去向台兒莊,就可以將我引往前麵不可知的過去與未來。

一切緣起,來自2012年5月的那次命定指引。

人生的有些相遇一閃而過,而有些相遇便成永恒。

就像我和古城台兒莊,今生終究沒有錯過。